03.12 我的男朋友,是室友的備胎

三個假設:

1、剛吃雞回來的你發了一條微博,發現室友秒ctrl C + ctrl V,也發了條同樣的微博。

2、新買了一條內褲,但沒過多久,發現室友也買了條一模一樣的,笑嘻嘻地對你說:你不會介意吧。

3、開學前幾天,你和男朋友分手了。一週後,你發現室友和他打得火熱。

假設以上三個假設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麼辦?

我的男朋友,是室友的備胎

有人說:“想問候室友的祖宗十八代”“我要把前男友閹了和室友埋在一起”以及“不可能,不會有這樣的人。”

第三個答案明顯佔優勢,大家都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事情。但是,這些事確實發生過。

前幾天,我們和 3 位大學生聊了聊。問了問他們copy別人,或被他人copy的經歷。

看上去隨意自然的閒聊,卻也帶給我們很實質的收穫。

模仿、學習別人的行為,經常被我們認作是“從眾”,但問題的關鍵不是出在從眾上,而是你在從眾的過程中,是否喪失了自己的本心。


故事集:那些模仿者與被模仿者

自述:玩轉大學的朋友們

1

薛小匯,學生,22歲:

我現在的室友就是特別愛抄襲我。有一天我忍無可忍了罵了丫一頓,然後在那之後他就變好了。現在對我說話可他媽客氣了,成天噓寒問暖的,讓我都感覺特別不適應。

他有什麼特別具體的行為嗎?

抄襲我微博、朋友圈、編的段子,我發了條什麼他都要發出來,我發在微信他就copy到微博,我發在微博他就發到微信上。

以為我不知道?微博好友推薦第一個就是他。

你罵他那次是什麼情景?

那陣子煩他也已經煩到臨界點了,週五我打球回來特累,回宿舍到陽臺洗臉,結果看到他在晾內褲。晾內褲沒事兒,重點是,他還刻意把內褲取下來給我看:“買了跟你一樣的,你不介意吧?”

當時我就火了,“TM是腦子有病吧?”又把微博、朋友圈的事都跟告訴他,他站在那裡臉漲得通紅。

是是是,你可以喜歡別人的東西,但是你不能複製別人的一切吧,行屍走肉,沒有自己的意識,你不煩別人煩啊。

我的男朋友,是室友的備胎

2

馬莉,學生,23歲:

我和她是高中同學,畢業後都選擇了復讀,住在同一個出租屋,天天一起吃飯、學習、睡覺,分享秘密。我們相互鼓勵相互扶持走過這一年,成了閨蜜。

後來怎麼鬧掰了?

考上了同一個城市,她說她不會打扮,所以衣服、化妝品、髮型都跟我弄的一樣的,但是到最後,她連男朋友都和我找一樣的。

那時候我剛和前任分手,其實心裡還放不下,結果一週後她就告訴我:我前任在追她,是她的備胎之一。(後來得知是她主動的)

結果最後她一邊和我前任談戀愛,一邊又和我說他的不好,花心,確實配不上我等等。有天她突然問我:他們想一起養只狗,買什麼品種好?

第二天我就把她拉黑了。

如果他們結婚了,你會祝福嗎?

不會。世界上最噁心的就是好朋友談同一個男朋友吧。

3

陳曦,職場人,25歲:

但是我一直在copy別人啊。

剛畢業那年,我到一家公司實習,同事都是都市出生的白領,但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心裡特別特別自卑,跟周圍的人搭不上話。

有很強烈的社交焦慮。

所以就經常做大家也做的事?

對啊,聽到同事聊什麼電影、電視劇,我就瘋狂地追,什麼火就看什麼,看完電影還去看影評。主要是想攢一些談資,儘快跟大家混熟。

這樣做累嗎?

累,同時也很矛盾,有時候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假了,是不是應該做自己才好?但我覺得,這無可厚非,實時跟風,是維護人際關係的“社交貨幣”,也是進入這個圈子的入場券。

至少我現在還不錯,真的喜歡上了電影,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影評人。所以,學習一個新東西,模仿是真的很有效。

說我從眾嗎?那要看從的是什麼眾,反正始終向優秀人看齊,是我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關於“從眾”這個話題,大家還說了很多,包括“我也不想考六級,但是大家都考,我還是考吧”;“我也不知道選哪個專業,大家都選這個,那我也選這個吧”“為什麼考研?因為同學都在考啊”......

判斷的依據始終不是從自身出發,而是將目光放在他人身上。

為什麼?或許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或許是為了“規避損失”,或許是“從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樣看來,“從眾”好像是一個貶義詞,但事實上,從眾概念本身不含價值判斷。

對於從眾與否,還是得跟隨自己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