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為何理想國的鳥語花香,卻彰顯出盛世氣象?

花開盛世——中國美術館藏花鳥畫精品展

為何理想國的鳥語花香,卻彰顯出盛世氣象?

(宋)陳容 《雲龍圖》 112.5x48.5cm 絹本水墨 中國美術館藏.jpg

為慶祝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彰顯盛世氣象,歡慶新的一年。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花開盛世——中國美術館藏花鳥畫精品展”於2018年1月25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為何理想國的鳥語花香,卻彰顯出盛世氣象?

(明 )呂紀《 牡丹白鷳圖》, 184×99.8cm, 中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jpg

吳為山館長表示,中國文化對於萬物分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譬如將中國畫分為三科:山水、人物、花鳥。與山水、人物相比,花鳥是最能反映人與動植物鮮活關係的畫科。無論是花鳥草蟲蔬果,還是翎毛鱗介禽獸,皆被歸入這一科,並體現其和諧自然、平衡發展的關聯性與生態性,堪稱花草王國、動物天堂,顯示出一派生機勃勃景象。

為何理想國的鳥語花香,卻彰顯出盛世氣象?

(明 )呂紀《 牡丹白鷳圖》, 184×99.8cm, 中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jpg

花開太平世,美在新時代。這一展覽彙集了中國美術館藏花鳥畫精品一百餘件,將中國宋元以來的花鳥畫發展脈絡通過具體作品集中展現與梳理。展覽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出宋、元、明、清的花鳥畫作品,以陳容、邊景昭、夏昶、沈周、呂紀、陳淳、徐渭、周之冕、藍瑛、朱耷、惲南田、高其佩、華喦、高鳳翰、李鱓、金農、黃慎、郎世寧、鄭燮、李方膺、邊壽民等書畫家的花鳥畫精品為代表,體現了繪物之精、狀物之妙、體物之情、寫物之神,展現了中國人觀察自然的特色視角與抒情寫意的獨特方式;第二部分展出近現代花鳥畫作品,任頤、吳昌碩、齊白石、陳師曾、於非闇、徐悲鴻、陳之佛、劉海粟、潘天壽、林風眠等藝術家或立足傳統,或以西潤中,或中西結合,或依中而變,致廣大,盡精微,將花鳥畫的構圖、色彩、筆墨、內涵不斷拓展變革,也使花鳥畫的抒情性、表現性、象徵性、文化性得到新的發展;第三部分展出當代花鳥畫作品。通過展出的當代作品可發現,正是在傳統基礎上,當代畫家們向民間藝術學習,向史前藝術取經,向西方現當代藝術巡禮,推動不同畫種、畫材、畫法、畫境的交叉結合,使當代花鳥畫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為何理想國的鳥語花香,卻彰顯出盛世氣象?

齊白石《菊花雄雞》, 1927年 ,99.5×46.4cm, 中國畫,中國美術館藏.jpg

這些生機盎然的作品在中國美術館濟濟一堂,理想國的鳥語花香,人世間的生態文明,展現了一部人類心靈觀照自然的藝術史與文化觀。

為何理想國的鳥語花香,卻彰顯出盛世氣象?

徐悲鴻《芭蕉黑貓》, 1937年, 108×54.9cm ,中國畫,中國美術館藏.jpg

為何理想國的鳥語花香,卻彰顯出盛世氣象?

潘天壽《松鷹》,1948年,148.8×47cm,中國美術館藏.jpg

展覽展出至3月4日,呈現在中國美術館2至7號展廳。(逢週一閉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