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在從清末到民國那不算長的時間裡,由於戰爭連綿,中國大地上充斥著各種來自全世界的 “萬國牌”武器。它們大小各異,口徑不一,流轉於不同陣營之中,或為匪類作惡之器,或為正義之師所持,是近現代歷史大劇中真實而血腥的“道具”。在這些雜七雜八的武器中,有幾種體量很小,威力也不算大,卻深受使用者喜愛的手槍,一直以具有中國特色的諢名在歷史上流傳——“擼子”,就是中國老百姓對它們神形兼備的稱呼。這些“擼子”們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成功的槍械,同時也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武器——因為它們不光成為後世手槍的典範,也是改變歷史進程的工具。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一槍二馬三花口”(中 右 左)

“一槍”誕生

“擼子”中的“擼”(不要想歪了)指的是拉動手槍套筒的動作,同時還暗示了這個動作的輕巧,間接表達了手槍的易操作性,也就是說,要被叫做“擼子”,就得是一個有套筒的手槍,沒有套筒的手槍,比如“盒子炮”,就不能是“擼子”。在使用萬國牌武器的中國近現代時期,民間自發地給“擼子”手槍排了一個“一槍二馬三花口”的“英雄座次”。為什麼這三種手槍會排前三,它們又有哪些傳奇經歷呢?今天我們就從“一槍”——“槍牌擼子”說起。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槍牌擼子”的“真名”是FN M1900式7.65mm半自動手槍,“FN”是比利時“赫爾斯塔爾”(Fabrique Nationale de Herstal)國營兵工廠的簡稱,設計者為美國槍械大師約翰·摩西·勃郎寧。為什麼這位美國設計師會為一家比利時的軍火商幹活呢?原來在1897年,勃郎寧和之前的老東家溫徹斯特因為產品是否投產和薪酬問題鬧翻了,恰逢赫爾斯塔爾公司來美國考察,他們原本是打算拓展自行車市場的,但是看到勃郎寧的設計後,大為折服,很快就決定聘請勃郎寧為設計師,不過勃郎寧並沒有完全答應,而是與赫爾斯塔爾簽訂了一個合同——勃郎寧只是提供手槍設計方案並授權其生產(當然經濟上也得分成),以保持自己還是一個“自由身”。雖然這位槍械大神最終並未成為FN的“員工”,但他們的合作對FN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改變了這家企業的歷史走向,打下了成為世界知名軍火商的基礎。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M1899和M1900在外觀上的差別很小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主要看扳擊上方的銘牌和握把下方的掛繩環

1898年,勃郎寧將他在1896年設計出的7.65mm半自動手槍交給了FN公司,並於次年上市銷售,FN公司依其上市的年份將其命名為FN M1899。正好第二年,比利時軍隊開始進行軍用手槍招標,FN公司哪能錯過這個銷售良機,便亮出了自己剛剛推出的“拳頭產品”M1899。大師的作品果然厲害,很快就戰勝了毛瑟、斯太爾等軍火商的樣槍而中標。不過比利時軍方對FN的方案也不是完全滿意,畢竟這支槍最早也不是按軍用標準來設計的,還是有點偏民用。因此FN公司又對M1899在安全性和操作方面進行了一些小的改動,使之成為一支完全意義上的軍用手槍——最後版本便是FN M1900了。在中國近現代那段軍閥混戰的時期裡,經常互毆的軍閥們飢不擇食地“海淘”了各色武器,西方軍火商也藉機傾銷,“槍牌擼子”就這樣來到了中國。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標牌右上方就是保險,圖中為保險打開狀態

按照一般的理解,“某某牌”產品中的“牌”應該是“品牌”的意思,那麼FN M1900就應該被叫做“赫爾斯塔爾”牌、“FN”牌或“勃郎寧”牌才對,但是為什麼會成了“槍牌”呢?這個就得考慮到當時的具體情況了——中國基本上是文盲遍地,絕大多數人哪裡搞得清楚什麼“勃郎寧”之類的高大上洋名,無論是識別武器還是普通商品,直接“讀圖”是最便捷可能也是唯一的辦法。FN M1900的槍身或握把上,有一個以浮雕形式刻印的自身側面形象,並有花體的“FN”字母,這是此槍的明顯特徵。沒啥文化的普通老百姓或基層軍人,一眼看去,直接呼之為“槍牌”是非常合理且形象的。由於“槍牌”這個名字老少咸宜童叟無欺,自然是廣為流傳,它的“大名”反倒沒幾個人能叫得上來。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需要注意的是,還有另外一種M1900手槍——柯爾特M1900(Colt M1900),雖然也是勃郎寧的作品,但卻是不同的手槍。柯爾特的M1900實際上就是後來的M1911手槍的前身,兩個M1900在外形上差別較大,尺寸也相差懸殊,並不難分辨,只是不要把名字搞混了。

開創時代的“槍牌擼子”

那麼FN M1900的性能究竟如何,可以排到第一呢?我們可以來看看它的數據:空槍重625克;全長172mm;槍長102mm;發射.32 ACP(7.65×17mm柯爾特自動手槍彈)手槍彈;初速290m/s;有效射程為30m;採用7 + 1發彈匣供彈(+1是因為槍膛內還可額外容納1發)。單憑這些數據並不能看出有什麼獨特之處,事實上該槍的開創性在數據之外——這是世界上第一支採用自由式槍機和套筒結構的手槍,減小了重量和複雜程度,使手槍更加符合“單人單手”使用的要求,可謂一舉多得。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這種結構非常成功且可靠,後世的手槍多數沿用了它的結構。而在此之前的手槍更像一把袖珍步槍,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盒子炮”就是這樣。所謂“自由式槍機”是指槍機不閉鎖,靠槍機本身的慣性和復進簧的力量來頂住彈殼,使之不至於太早後退。因為沒有閉鎖機構,所以結構更簡單,但只適用於小威力的彈藥,不過手槍正好符合這一要求。勃郎寧還創造性地增加了一個與槍機聯動的套筒,相當於增大了槍機的質量,使這一設計更為可靠。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不過與後來的套筒式手槍不同,FN M1900的槍管在下方,復進簧在上方,這種設計使槍管更加接近握把根部,後坐力形成的力矩比槍管在上方更小,抑制了槍口上跳。在槍彈上膛後,復進簧不會推動完全復進到位,而是被“掛住”,從而保留了一些能量用來使撞針擊打底火,這種“一根簧”的設計避免了使用擊錘或單獨的擊針彈簧,關於這一點請小夥伴們結合上面的動圖來觀察。由於處於待發狀態時復進簧的頂杆不會與端面平齊,因此遠遠看去套筒口呈黑色,彷彿有上下兩根槍管,顯得氣勢逼人。另外勃郎寧還設計了一個獨特的提示裝置——請大家注意看上圖,照門前方有一個三角形的鐵片,非待發狀態(左側)時會豎立起來擋住準星,提醒使用者此時手槍還不能射擊,而處於待發狀態時鐵片就倒下了。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槍牌擼子”動作可靠,結構簡單,即使完全分解也不過只有39個零件——這正是“大師級”設計的牛逼之處。槍械看似並不複雜,但實際上非常“燒腦”,因為要在小小的空間內把結構儘可能簡化,功能還要夠用,各部分的力量都要恰好,任何一個部件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把這一切都佈置妥貼就彷彿“螺絲殼中做道場”,其實相當不容易。這也是世界上手槍多多,但名槍卻是寥寥的原因。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不過“槍牌擼子”也略有不足——套筒和槍機靠兩個長短不一的螺釘結合,分解時還得有把螺絲刀,而且結合時要記住位置,不能上錯了,否則會導致故障。這一點多少會在維護保養時帶來一些隱患;“一根簧”的結構在射擊發數多了以後會有擊發後不能復進到位的故障;另外它的威力確實也小了一些,不過這也是為了操控性和簡單的自由式槍機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協。但瑕不掩瑜,它在當時仍然是一把出色的手槍,幹好“自衛”這個本職工作是沒問題的。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國內的仿造品,在握把、瞄具和保險等細節上與原品有區別,也顯得比較粗糙

“槍牌擼子”後坐力小,容易控制,適於一些諸如行政官員、富商之類的“重要人物”用來防身(這類人多數並不精於射擊,手槍威力太大就控制不好了)。“槍牌擼子”簡單的構造也使其非常易於仿造,因此在民國時期被國內各家兵工廠仿製了很多,數量大約有20多萬。在這些眾多的仿製者中,以上海兵工廠和金陵兵工廠的產品質量較好。由於產量大,結構又簡單,所以造價不高,這也是“槍牌擼子”大量出現在中國的一個原因,再加上“槍牌擼子”是最早來到中國的自動手槍,資格老,名氣大,又好用,自然當之無愧地佔據了手槍中的“一哥”地位。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美國曆史上唯一四次出任總統的羅斯福是一位非常有水平的槍迷,也是全美槍械協會的終生會員。雖說新大陸講究平等,不過總統嘛,總歸還是要跟平民百姓有點不一樣的——羅斯福在任職期間,時常攜帶著一支非常華麗的FN M1900,在這支手槍上,工匠以刻紋填金的方式繪出了優美的圖案,握把護板也是珠母製成,是這位傳奇總統的心愛之物。1986年,羅斯福之孫將此槍捐贈給了美國國家槍械博物館,成為了美國的歷史文物。

影響歷史

FN M1900除了裝備比利時軍隊外,還曾被奧匈帝國、法國、沙俄和日本等國使用,二戰中有一些德軍軍官也將FN M1900作為佩槍。另外其扁薄的槍身使之非常容易隱蔽攜帶,即使放在衣袋中也不顯眼,如果裝在特別的攜行具中就更難被發現,因此成為特工們的理想選擇,當然,也是刺客們的利器。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1918年8月30日,這是“俄羅斯歷史上致命的一天”。這一天,列寧在米赫爾松工廠對工人發表了演講後,正要登上汽車離開時,一名女工走上前來與列寧交談,列寧還沒來得及回答,早已隱蔽在一旁等候機會的女刺客、28歲的右翼社會革命黨人芬妮·卡普蘭靠近到三米以內,手持FN M1900手槍對列寧連開三槍,兩發擊中列寧,一發擊中女工。列寧左肩和左胸中彈,當即重傷昏迷,卡普蘭則被當場逮捕,三天後被處決於克里姆林宮內。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反映列寧遇刺的電影《列寧在1918》,片中一些情節與史實有出入,不過刺客用的手槍倒

列寧最終被醫生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但從此健康情況大不如前,槍傷引起的中風使他漸漸失去了行動能力,從1922起就不得不將權力逐漸移交給斯大林,最後幾乎是在癱瘓的狀態下於1924年去世。這次刺殺事件不僅讓列寧大為“折壽”,為斯大林接班創造了條件,後來也成為蘇聯“大清洗”的一個緣由,許多受害者都是因為與刺殺案扯上了“莫須有”的關係而獲罪。這次不算成功的刺殺也暴露出這支手槍威力小的缺陷,列寧中槍後還活了6年,如果換成勃朗寧的另一個作品M1911,很可能列寧當場就會性命不保,但反過來,攜帶一把個頭很大的手槍又很可能早就被人發現了……看來刺客們要想一擊致命,還得想些別的辦法。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安重根和他所使用的FN M1900以及他自制的十字槽子彈

1909年10月,距離日朝簽訂《乙巳條約》、朝鮮喪失主權已經有五年了,流亡國外的朝鮮義士安重根,懷著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恨,決心刺殺前往哈爾濱與俄羅斯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會談的日本前首相、也是日本第一任朝鮮統監伊藤博文。為此他搞到了一把在當時容易到手,也容易隱蔽的“槍牌擼子”,不同於上面那位不諳槍械的女刺客,安重根為了彌補威力不足的問題,在槍彈頭部刻出了十字槽,使之成為“達姆彈”以增加殺傷力(槍彈更容易在人體內變形釋放能量)。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10月26日9時,伊藤博文一行到達哈爾濱火車站,剛下車就被突然衝破警戒的安重根連開三槍,伊藤博文當即重傷,送醫後不治身亡。由於安重根並不認識伊藤博文,向伊藤博文開槍只因為看著這個人的架勢像是個大人物,所以為了保證刺殺成功,他又對旁邊的隨行人員開了三槍。安重根隨即被俄國憲兵逮捕,後引渡給日本,關押在旅順監獄,在進行了走過場的“審判”後,安重根被判處絞刑,於1910年3月26日就義。在此事件後,日本加快了吞併朝鮮的腳步,並於1910年逼迫朝鮮簽下了《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從此淪為徹底的殖民地。這種對外擴張的“節節勝利”,也間接驅使日本最終走向了瘋狂的不歸路。

遠去的老槍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槍牌擼子”就其名氣來講,堪稱“民國第一槍”,但實際上它還是“新中國第一槍”——新中國的第一支制式槍支就是FN M1900,只不改了個正常名字:“八一”式自動手槍。不過“八一”式還是沒有“槍牌擼子”的知名度高,而後來很多人知道“擼子”的大名還是因為一部老電影《小兵張嘎》——“小八路”張嘎子用一支木頭槍繳了胖翻譯的手槍後,認出了那是“槍牌擼子”,並向小夥伴們得意地炫耀:“槍牌擼子,一槍二馬……。”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朝鮮版的“槍牌擼子”在外觀上簡陋了許多

在我們的近鄰朝鮮,時到今日仍然將這支百年前的老槍列為制式裝備,朝鮮給它的編號是64式手槍。據說是金日成在游擊隊時就一直使用它,很有感情,所以一直讓這支老槍在朝軍中服役。不過除了這個因素外,FN M1900便於隱蔽攜行、經過改造後還能加裝消音器的特點也是朝鮮將之視為可以用於“滲透”作戰的武器,故而依然裝備它的一個原因。

除了朝鮮以外,今天已經沒有國家再裝備“槍牌擼子”了,但是民間的槍械愛好者,尤其是一些痴迷的“老炮兒”,對這支槍仍然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畢竟這是現代自動手槍的“祖師爺”,擁有這麼一支宗師級別的手槍,就如同藝術家收藏了青花瓷,汽車迷搞到了威利斯一樣,是值得去“得瑟”一下的事情,況且許多“槍牌擼子”品相不錯,有的仍然可以射擊,還能體驗一下用老槍射擊的“歷史感”。

“槍牌擼子”由於威力較小,所以在軍事類遊戲當中出現得並不多,畢竟大家玩遊戲還是希望能在虛擬世界中“殺個痛快”,威力小的武器就不那麼過癮了。而在許多影視劇當中,這把老槍出現的頻率並不低,只是因為個頭小,很多時候只是一閃而過,容易被觀眾忽略,不過現在把幾部影片截了圖,大家就可以來仔細觀賞銀屏上的“槍牌擼子”了——還是老問題,你能認出幾部片?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槍牌擼子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勃朗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