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這家服務建築業的公司今天過20歲生日,在上海買了一棟樓!

"1978年改革開放後,迎來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崛起。"有外媒在《中國:龍的世紀》文章中寫道,2018年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是40年前的近十倍。而建築業這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迅速崛起。數字建築平臺服務商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刁志中在8月13日的"新跨越 再啟程——廣聯達上海大廈入駐慶典"上表示,伴隨著中國的快速工業化,大規模的城鎮化也在波瀾壯闊展開,中國建築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產業自身也獲得了巨大進步和長足發展。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科技在建築業得到了深度的創新應用,催生著一場數字化變革。

這家服務建築業的公司今天過20歲生日,在上海買了一棟樓!

圖:廣聯達上海大廈入駐慶典現場

上海市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費小妹、上海市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大數據處欒紅棟、上海市建築建材業市場管理總站副站長孫曉東、上海市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商務發展處處長趙俊、上海市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企業服務處處長賈開京、上海市建築施工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龔一民、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秘書長楊根興、上海BIM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及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常務秘書長姚寶敬、上海市安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建偉、江蘇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理事長王如三、江蘇省建築市場管理協會會長汪士和、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刁志中及總裁袁正剛等嘉賓出席了上海大廈入駐慶典。

入駐上海大廈,立足長三角,創新驅動發展

上海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東南戰略門戶、長三角經濟區"龍頭"。《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提出,上海已進入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期。《上海市建築行業轉型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提出,2016到2020年是上海加快建築業創新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全面發展綠色建築、加快推動裝配式建築、大力推廣BIM技術應用,是上海建築業轉型發展重點工作所在。當前,上海建工集團等一批優秀的建設企業在創新轉型方面已走在行業前列。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上海高校,也在不斷為建築業提供著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這家服務建築業的公司今天過20歲生日,在上海買了一棟樓!

圖:上海市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費小妹致辭

慶典上,上海市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費小妹致辭表示,大虹橋是上海創業中心的所在地,是創新基地,是交通樞紐。而廣聯達是建築行業的領頭企業,更是工程信息化的領軍企業,期待像廣聯達這樣的上市公司、跨國公司在這裡落地。上海市建築建材業市場管理總站副站長孫曉東談到,廣聯達在前沿的BIM、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物聯網、智能化等領域做出了積極實踐,未來希望廣聯達積極探索數字科技,為建築業的繁榮進步貢獻更多智慧。上海市建築施工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龔一民也表示,廣聯達在上海大廈的入駐,將確定公司在上海地區的新定位,也開啟了廣聯達在上海事業的新起點。

這家服務建築業的公司今天過20歲生日,在上海買了一棟樓!

圖:廣聯達董事長刁志中致辭

"在20週年之際入駐上海大廈對廣聯達來說意義重大。"刁志中致辭提出,虹橋商務區是21世紀上海的新支點,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從建築科技界角度看,也可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的示範、新建築業發展的沃土、建築科技交流合作的高地。廣聯達入駐上海大廈,搭建"數字建築"科技研發基地、數字建築交流合作與區域業務促進平臺,致力於發揮上海科創中心和人才優勢,打造建築科技人才和創新高地,併發揮虹橋商務區的戰略樞紐與紐帶作用,與江蘇、山東等建築大省建築科技形成區域聯動之勢,在更大區域範圍內服務建築企業數字化轉型。

這家服務建築業的公司今天過20歲生日,在上海買了一棟樓!

圖:與會嘉賓參觀廣聯達研發中心

據瞭解,廣聯達上海大廈位於虹橋商務區正榮中心,建築面積約1.2萬平米,採用樓宇自動控制系統、能耗採集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等實現智慧運維,環境舒適健康。目前,廣聯達上海區域所有分公司、子公司各業務部門已全部入駐,包括研發、產品、渠道等團隊。業務方面,廣聯達上海業務板塊眾多,包括施工事業部的數字企業、智慧工地、BIM建造,創新事業部的核心技術平臺、創新業務研發,造價事業部的雲計價、雲計量、材價、電子政務等產品的本地化研發和銷售,以及2011年收購的集產品研發、市場營銷於一體的上海興安得力軟件有限公司相關業務。

目前,廣聯達在上海地區研發的BIMFACE、構件塢、協築雲等產品都很受市場歡迎,與景瑞戰略合作的地產定製化項目也進展順利。施工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宛平劇場改擴建工程、上海家樹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安亭新鎮一期19A-01A地塊商品住宅項目等。而由廣聯達全資控股的興安得力,更是立足上海地區 20 餘年,用戶數在上海地區已達3萬餘家,其建築工程造價軟件系列產品,在世博場館、金茂大廈、上海磁懸浮列、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洋山深水港等地標性工程項目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深耕數字建築,20週年新跨越、再啟程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廣聯達創業成長20週年。回顧往事,刁志中感嘆,20年篳路藍縷,廣聯達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不斷豐富、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廣聯達全球員工已近6000人,產品從最初的計價、土建算量、鋼筋拓展到建築的全生命週期、全要素、全參與方,從單崗位應用拓展到項目級、企業級、行業級應用,從專業應用拓展到大數據服務、新金融服務,從建築單體向下拓展到家居的細度、向上拓展到園區乃至城市的廣度。在面向未來的標誌性工程項目上,大多數也都能看到廣聯達的身影,如北京新機場、數字雄安建設。在國際化進程中,廣聯達佈局東南亞、北美、歐洲,前景可期。

面向未來,在"數字中國"戰略指引下,廣聯達於2018年初面向全行業正式提出"數字建築"概念,同時發佈了國內首個《數字建築白皮書》。廣聯達認為"用科技將建築行業提升到現代工業級精細化水平"是產業轉型的方向,而"數字建築"將作為行業戰略、企業戰略,用BIM、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先進的數字技術,引領建築產業轉型升級。"我們也設定了新的奮鬥目標",刁志中說,"那就是讓每一個工程項目成功。"讓建設成本降低1/3,進度加快50%、二氧化碳排放減少50%,零質量缺陷、零安全事故,做到真正的"多、快、好、省"。

這家服務建築業的公司今天過20歲生日,在上海買了一棟樓!

圖:廣聯達上海大廈入駐慶典剪彩儀式

慶典最後,來自上海建築業各領域的傑出代表為廣聯達上海大廈現場剪綵。當日下午,在廣聯達上海大廈,還召開了"生態共聚 平臺賦能——數字建築與產業創新發展高端學術研討會",匯聚上海地區建築領域行業協會領導、企業高管、專家學者等,圍繞建築產業數字化戰略、實踐、路徑做深入交流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