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聽人說五歲男孩因家長不讓玩手機,自己反鎖房門,從三十一樓窗戶跳下摔死在五樓,你覺得是誰之過?

Long83256989


5歲幼兒跳樓自殺?這自殺的年齡也太小了點。令人惋惜,痛心!

至於說誰的責任。5歲小孩不懂事,說是孩子的責任,肯定沒有多少人會同意。同樣,因為還是讀幼兒園,不懂事,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肯定反對意見很大。



那麼到底誰的責任?


1、父母親人的責任。孩子如此有個性,是父母親人長期嬌縱遷就的結果。遷就多了,養成任性的缺點,日常生活中有什麼要求,必須滿足,否則會哭鬧或亂髮脾氣。而孩子這樣的個性的養成,家庭中父母親人責任很大。最終,一下子沒遷就,就做出極端的事情來。孩子不讓玩手機,也可見平時父母讓孩子接觸手機過多了。

2、大環境的責任。手機依賴症,很多成人都有,何況一個小孩,更是無法抵抗誘惑。手機中游戲、動畫片等,讓很多孩子無法自拔,離開一下就發脾氣。還有,整個社會有過分溺愛未成年的大氣候。筆者記得,在我們小時候從來沒聽說過小學初中生自殺的,但近些年,自殺年齡低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有了這樣的風氣,孩子任性自殺就似乎就是必然。



5歲孩子跳樓自殺,刷新了我記憶中自殺的年齡歷史,從生命逝去的角度看,很可憐。但從眾多自殺大環境來看,很可悲!

預防青少年自殺,應該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你說呢?

我是頭條【文軒閣】專注教育,習慣直言,歡迎關注!


文軒閣


我一直都認為中國教育最可怕的不是什麼敗類老師,而是孩子的家長。因為對比中國的所有的人民教師,敗類教師也不過是佔了少數,而敗孩子的家長卻佔了所有家長的九成九。

過分的寵愛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總是不知不覺就把自己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傳遞給了孩子。

就比如有的家長會通過一些關係,或者花點錢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好的學校。然後和孩子說:“我靠關係讓你進入了好的學校,你不讀點成績出來看我揍死你。”

或者會說:“我花了那麼多錢,你沒給我讀個好成績出來,看我怎麼揍你。”

而孩子聽了父母的話就會認為做事可以走後門,然後把這種思想印在腦海中,以後不管做什麼都會想著投機取巧。

或者又認為父母花錢就可以讓自己進入好的學校,覺得有錢什麼事都好辦,對金錢越來越看中,也越來越執著,甚至入魔,做出什麼非法勾當。

而孩子們被父母誤導的思想何止這兩點,所以我認為對中國教育危害最大的正是孩子們的父母。真正想教導自己孩子做一個社會有用,有出息的人就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小人物的三觀


八月二十四號上午發生在衡陽縣西渡鎮,因向母親討要手機玩被拒,五歲男孩逐把自己反鎖在房間,從三十一樓跳下摔死在五樓。這個社會怎麼了?誰之過?

五歲男孩只因為玩手機被拒絕,便義無反顧地從三十一樓縱身一躍,不要跟我說五歲男孩不知危險,隨便找個五歲的娃問一下,站這麼高怕不怕掉下去,都怕!

何以這個五歲男孩不怕呢?只是因為想玩手機卻遭拒絕而燃起的怒火,把高處的恐懼燒的一乾二淨。從這一點看,五歲男孩手機中毒已然很深,把玩手機的時間不會是很短的。

經常在地鐵車廂裡看到,那些外公(爺爺) 、外婆(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哄孩子的良方便是扔個手機給孩子玩。有些孩子真的很小很小,有的還裹著尿布呢!

有些年輕的爸媽寧肯捧著手機刷朋友圈或玩各種各樣玩了也沒長進的低智商遊戲,也不願陪著孩子說說話、講講故事親子一番,年輕的爸媽為了自己能安靜玩手機,隨手就扔個手機給孩子。孩子是安靜了,可如此一來孩子也基本廢了。從身體到精神全廢了。

我在想,還好這五歲男孩跳樓這事,沒發生在幼兒園,或者再大個一、二歲發生在學校裡。

如果在學校上課時男孩拿手機玩遊戲,任課老師十之八九會當場沒收手機,男孩一怒之下從教學樓飛身而下,這下子學校、老師的責任肯定是百分之九十九了。

誰之過?答案很清楚:家長!

養不教,父之過。這裡的父可引申為父母,甚至包括外公(爺爺) 、外婆(奶奶)。

作為家長最要不得的就是寵著、慣著孩子,恨不得把星星摘下來給孩子。這樣縱容長大的孩子,9歲就能摸別人姑娘屁股,10歲就能惡狠狠地說:“揍老孃們!”15歲呢?20歲呢?


許愛莉老師


這是教育的缺失,這是溺愛的結果,這是沉迷手機的悲劇……一個五歲的小孩,家長不讓玩手機,就賭這麼大的氣,從樓上31樓跳下。

慘案本不該發生,家長該多麼心痛啊!

一、小孩沉迷手機的現象不容忽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生活中到處都是低頭一族,沒有事都是玩手機。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小到剛會說話的娃娃,人人都手拿手機,整天樂此不疲。

特別是現在的小孩,不像以前那樣有一個玩具,高興的就不得了了。現在的小孩,沒有人教他,他們都知道用手機玩遊戲。使多少成年人自愧不如,並且有些小孩一哭鬧,家長為了哄小孩不哭,都是拿出手機讓小孩玩。這一招還真管用,小孩拿起手機立馬就不哭了。

由此可見,小孩子是多麼的迷戀玩手機啊。



二、嬌生慣養要不得。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小孩、兩個小孩,因此對於小孩都非常嬌慣,生怕小孩受了委屈。所以在生活中處處寵著小孩,這就讓他們養成了一種任性、撒嬌、不顧他人的壞脾氣,稍不如他們的意,他們就又哭又鬧。

就像本案中在這個5歲的小孩,父母不讓他玩手機,一氣之下就把自己反鎖在屋裡,這明顯不是跟父母慪氣嗎?這樣的小孩父母真是打不得罵不得。

三、家長對於小孩子要嚴加看管。

未成年人的父母對於未成年人有教育管教的義務,未成年人身心很不成熟,有些事情不知道輕重,甚至有時候會做出過激的事情來,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時時在意,一刻都不能放鬆。

就像本案中的五歲小男孩,家住31樓,父母應當預料到小孩子的脾氣以及住在高層的危險性。也許太過輕視,也許是麻痺大意,造成小孩子從31層樓上跳下墜亡,父母傷心後悔可想而知。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但願生者節哀順變。


法重情深


五歲男孩因向母親索要手機玩遊戲,在遭到母親拒絕之後,與母親賭氣反鎖房門,從三十一樓跳下,生命還未來得及綻放就這樣隕落,生命永遠畫上了休止符。我們為小男孩感到惋惜和痛心的時候,也為他的家人感到悲傷。小小的生命就這樣猝不及防的離去,往後餘生的日子男孩的家人該如何度過,該如何釋然。



發生這樣的事情的確是令人痛心,令人遺憾。但是事情既然發生了,任誰都無力迴天。錯已築成,無奈世上沒有後悔藥可吃,只能任時光減輕傷痛,讓歲月撫平傷痕。

智能手機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和禍患。有人曾經把智能手機比作鴉片,也許有些誇張,但事實上也不為過。



智能手機原本就是一個工具,在給人們提供正常交流的時候,也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人們在享受手機帶來便利的同時,卻深深的迷戀上了手機,對手機已經深深的中毒了。



無論你走到哪兒,無論在什麼場合,不論年齡大小,你看到的最多畫面是低頭一族,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拿著手機看。



因為手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也因為手機交流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作為父母在家裡面拿著手機玩,很少或者幾乎不跟孩子交流互動,有的家長甚至為了討好孩子把手機給孩子玩,成年人都沒有自控力,何況是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對手機也就上癮了,就會主動向家長要手機玩,如果家長不給的話,孩子就會不樂意,產生牴觸情緒和對抗心理,甚至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就像問題中的這名小男孩一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育是身教,而不是言教。父母成天機不離手,卻告訴孩子玩手機不好,孩子也會想大人能玩手機,為什麼孩子就不能玩手機。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互動,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為了孩子不玩手機,自己應該首先做到不玩手機,家長自己做不到,怎好意思去要求孩子做到。作為父母,在家裡應該多陪孩子,可以跟孩子做遊戲,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一起看書。或者多帶孩子去外面散散步,去圖書館,去博物館,也可以帶孩子去健身。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陶冶孩子的情操,拓寬孩子的視野。



家庭最好的氛圍是充滿書香的味道,家裡最美的畫面是到處都能看到書,家裡最和諧的畫面是一家人在一起看書。



智能手機是雙刃劍 ,它本身沒有錯,關鍵是看用它的人是誰。就好比一把刀,它可以殺人,也可以幫助人去做一些事情。

其實放下手機並不難,關鍵是看你怎麼去想,是陪孩子成長重要,還是玩手機重要。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但手機上的東西你是永遠看不完的,手機上的遊戲也是你永遠都打不完的。

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夠多花時間去陪孩子,讓孩子的童年在書香中度過 , 不要因為手機而毀了孩子。


阿濤碎碎念


這是社會病,得治

每個鮮活的生命逝去即為重生

如果把社會當成質檢標準,把個人當成產品,死亡即為不合格,至少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沒有符合標準,得回爐再造。當然,這個標準的執行人對標準的掌握很重要,就像執法者要懂法一樣,不然就會執法犯法,或者說因為錯誤的標準而導致錯誤的結果。

手機是一個產品,本身沒有對錯只說

用手機是生活所需,手機是個工具,人和手機都沒有錯。

但是,玩手機就是一門學問,誰玩?玩什麼?為什麼玩?什麼時候玩?在哪裡玩?玩多久?怎麼玩?簡稱5W2H(who,what,why,when,where,how much,how do),常言道“玩物喪志”,當家長給孩子玩手機的時候,要搞清楚上述七點,如果每一點都不去思考,就會出問題,對於五歲的孩子而言,錯主要在於監護人不夠細心,簡單粗暴收繳手機,對於一個偶爾玩玩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但是對於一個經常玩手機且上癮的孩子,其結果會有很大差別,再加上孩子的性格方面是否固執己見,內向偏執,綜合起來就會發生過激行為。


敬天愛人169


5歲男孩因為跳樓自殺真相

我把題目的關鍵詞輸入百度“湖南省衡陽縣西渡鎮,一個5歲的男孩子,因為其母不許他玩手機,便反鎖房門,從31樓窗口跳下而身亡。這是8月24日”,發現百度沒有相關信息。

我猜測這是則謠言,謠言止於智者,否則很多孩子會模仿這種做法,到時候因為玩手機跳樓了,傳播謠言的人會不會心裡過意不去呢?

假設是真實發生的事


第一,父母責任很大,別說五歲,我家小寶現在才兩歲,相當叛逆,你說香的,他說臭,你說好,他說不好,譬如玩手機,我已經很剋制自己,也儘量不在他面前玩手機,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他那顆好奇心,但是每次他拿到手機,我就會找點小零食,或者相約他玩捉貓貓遊戲,讓他自己放下手機,而不是強硬地批評他。

另外一方面,父母是否在遇到問題,矛盾之時就不理智,動不動拿死威脅,這是需要反思的。

第二,動畫片,現在的動畫片雖然分級設置,但是家長很少注意這個,前段時間就有孩子模仿熊出沒鏡頭,落地身亡,譬如超人,我就不認為孩子可以看。

第三,物業,為什麼掛上物業,我家住在高層,想安防護窗,物業說不讓,還拿出一堆文件說是臨街的高層不允許安防盜窗,我想也是增加了孩子的風險。

總之,這樣的悲劇誰都不希望發生,每次發生之後需要家長警醒。


秘語相傳


看過一個國外的兒童電影,說的是一個清貧之家,哥哥想通過長跑獲得獎勵,送妹妹鞋子的事情。第一名獎勵是運動服,第三名才是鞋子,哥哥只想跑第三,但是由於最後比賽焦灼,哥哥不能不盡力,結果跑了個第一。

哥哥回來後哭的很傷心,他只想給妹妹鞋子。為什麼哥哥這麼懂事?

因為他的父親是幫教會弄糖的,一次孩子給父親泡茶(或是咖啡)沒放糖,想拿父親正在處理的公家糖塊。父親表示了,這不是我們的。

知道孩子為什麼這麼懂事了嗎?因為父親以身作則。

(以下只評論事件,不針對個人)

說了這麼多,其實向告訴大家,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上面,並不能做的以身作則。現在網絡極其發達和方便,很多人都成了低頭族,包括為人父母者,天天抱著手機者不在少數。如果說,父母不天天玩手機,那五歲孩子如何能知道手機好玩?

現在的孩子享受特權的依然不在少數,獨生子女的優待還籠罩在每個家庭中,一旦有不順心的,就會連哭帶鬧。但是我還是有一個疑問,孩子那麼小,就知道跳樓了?是突發奇想還是看到了影視作品呢?這筆者就不知道了。


泊圖泊途


我想殘忍的告訴大家,這就是孩子自己的過錯,還坑了一家多少人悲痛欲絕,媽媽揹負一輩子內疚。別說什麼父母教育失當,這麼大的孩子家家都是寵到那麼大的,現在那家那麼點大的孩子不寵著,那得算苦孩子,寵孩子肯定沒錯。五歲了,是時候開始管管,教教孩子規矩,也沒錯,手機玩時間太長,不給玩了更沒錯,那些語重心長說應該好好跟孩子講道理的,呵呵,你自己沒孩子沒長大可以原諒,你忘了自己也當過五歲孩子就不能原諒了。



西方兒童心理學有個著名的糖果實驗,他們找了儘量多的各階層,民族,國度,職業等等各種有差異家庭的五歲孩子,一組組進一個房間,排排坐一人一張小桌子,一個老師給一人桌上放顆糖果,反覆強調不許吃,老師要出去五分鐘,回來後誰沒吃的話還可以再得到兩顆糖,據說這個實驗後來小規模的一直保持著,至今也沒找到會等老師回來多拿兩顆糖的孩子。所以,你跟我說要跟他們講道理?!

誰家有那種五歲就肯聽道理的妖孽,誰自己偷著樂去,咱老百姓家的孩子那麼大時候,他還就是靠連哄帶嚇給帶上懂道理之路的。最後,我想告訴那個小男孩,儘管你的年紀不用擔負任何責任,你還用幼小的生命為自己買單,但是,真的是你自己錯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震驚!確定是5歲的孩子嗎?

前幾天聽朋友說,有兩個孩子去家裡玩,一個孩子站在窗前豪邁地喊著:我敢跳下去。另一個孩子也毫不示弱地說,我也敢。真心是膽戰心驚。

在這些孩子的心目中,是沒有那麼多危險與不危險的意識之分的。


從生理角度看

以前在一本書上看過,科學家研究發現,主管理智的小腦,需要到25歲左右才會發育完全,所以很多小青年屬於天不怕地不怕,也就是傻乎乎的年齡,做事也很容易衝動,但是這個孩子真的太小了,讓人惋惜的同時不敢相信。


從父母角度看

1.父母是否平時有示範效應

有個朋友,父母吵架時就會動不動各種自殺威脅,孩子們看在眼裡,自然也是烙在心上。雖然小,卻最容易模仿,也絲毫不懂得大人之間只是做做樣子。

2.父母是否有安全教育

我家自打有了孩子,就把窗戶都安裝上了防護網,因為平時很難看護得過於細緻。這些細節父母應該要想到,同時平時也可以給孩子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

3.孩子的娛樂項目是否只有手機遊戲

記得前陣子看過一張圖,左邊是一個古代抽大煙的人躺在床上,右圖是一個躺在床上玩王者榮耀的孩子,標題是王者農藥。

很多父母平時忙起來,孩子沒事做,就直接塞個手機給他,養成了習慣了,造成了癮,想管的時候在生氣拒絕時,已經晚了。

正面管教裡有講,孩子到一定時期會有叛逆期和故意氣父母的時期,他們會採用極端的手段來讓父母覺得,他們錯了,對的是自己,甚至包括生命。


我是jason媽咪有辦法,第20期優質問答答主,喜詩詞,愛旅遊,在育兒路上不斷學習修行,聽說關注我的都是長的好看的。來,一起修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