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又是一年端午日

又是一年端午日

2018年6月18日,又是一年端午節。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又是一年端午日

端午由來

又是一年端午日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大家也是眾說紛紜,小編這就為您一一介紹一下。

紀念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日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深愛自己祖國的屈原看到這一幕悲憤不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他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去汨羅江憑弔屈原,於是有了端午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紀念伍子胥

又是一年端午日

伍子胥助吳伐楚,然而吳王夫差聽信讒言欲將其賜死。伍子胥視死如歸,對鄰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這個故事就此傳為神話,端午節也被傳為是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端午的來歷中,較為出名的是這三個故事,其他的說法還有惡日禁忌說、夏至說、紀念介子推說等。

端午習俗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賽龍舟,放風箏,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等。"

又是一年端午日

掛菖蒲

又是一年端午日

佩香囊

又是一年端午日

吃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日

賽龍舟

端午美食

提起端午,怎能錯過這個節日專屬的美食呢?

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日

古稱“角黍”,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粽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鹹鴨蛋

端午節吃鹹鴨蛋的習俗始於江南一帶,在這裡,端午節午餐要吃十二紅,顧名思義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江蘇高郵的土特產鹹鴨蛋因其蛋黃鮮紅,故為十二紅之一,清袁枚《隨原食譜》對高郵鴨蛋稱讚有加,高郵鹹蛋也因之聲名大振,悅來越多的地方仿效十二紅,也就有了端午節吃鹹鴨蛋的習俗。

黃鱔

端午節吃黃鱔的習俗,主要出現在江漢平原一帶。主要原因是因為這裡的黃鱔,到了端午時節前後品質是最好的,個個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但味道鮮美,營養也特別的豐富。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煎堆

在我國福建的晉江地區,家家戶戶到了端午節都要吃一種叫做煎堆的小吃。它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據傳原由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閩南一帶在端午節前後經常下雨,當地人認為是天漏所致,所以吃這種煎堆的目地是為了補天。

送 /你 /一/個/香 /包

又是一年端午日,在這短短的幾天假期內,食幾隻粽子,飲幾杯雄黃,感受端午節帶來的舒適與愜意的同時,也要記下傳統習俗與歷史文化的風韻。

最後為您送上一首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詩供您品鑑,祝您端午安康。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

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

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

終身荷聖情。

又是一年端午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