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大南昌都市圈的前景何如?

語過添情


一些省會城市憑藉擁有的地位一味地盲目擴張,想用全省之力搏一省會的發展。

在2012年獲國家批覆的《南昌市城市總體規劃》明確,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28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265平方公里以內。也就是南昌主城區的腹地半徑還不到15公里。

而今年8月初出臺的“大南昌都市圈”規劃,囊括了“南昌、九江、撫州、宜春、上饒”等五個地級市,土地面積高達2.3萬平方公里,輻射半徑100多公里。

何為都市圈,何為城市群?估計自己還沒有搞清楚。與其說大南昌都市圈,還不如叫“環南昌城市群”更為恰當。

都市圈一般是一個無縫隙輻射範圍,目前的深圳都市圈在深圳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定位的腹地半徑50公里,廣佛同城規劃中的腹地半徑也是50公里,上海巨型城市規劃也不過只有半徑50公里。甚至,東京都市圈、紐約都市圈等全球城際城市也一般控制在50公里範圍。而區區一個核心區人口只有300萬不到,腹地半徑不到15公里的南昌,竟然規劃了一個腹地半徑100多公里的都市圈。

今天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也不過是在這些年才加強了對外輻射力,尤其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心輻射才開始。省會城市就別說具有輻射作用,只有不吸附周邊城市也就不幸中的萬幸了。

周邊城市一旦納入所謂的都市圈範圍,而省會城市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越是靠近這些省會城市的周邊,經濟越是難以快速發展。而在這種城市群的作用下,將會明文規定周邊城市與核心城市的功能配置、產業定位、資源分配。因此,更加難以實現周邊城市的獨立性。

三大城市群通過核心城市作用,都市圈形成對周邊城市群的輻射,創建共贏環境來拉動經濟全面發展,這是一種正效益城市群狀態。可一些省會城市的城市群規劃,還不具備輻射能力,更多的是吸附作用。

大南昌都市圈的前景是南昌獨好,其他周邊城市一地雞毛。


鞅論財經


大家都在談經濟建設方面的,忽略了一個不起眼的原因,那就是南昌人在江西人中的口碑,很差,我14年大學快畢業的時候,身邊和在南昌讀書同學,沒有一個願意去南昌或者留在南昌工作(南昌本地人除外),一方面可能確實是沒有專業對口合適的工作,但大家表露出來的情緒更多的是討厭南昌人,大學四年時間,分散各地的同學最能輕易快速拉進感情,產生共鳴的話題永遠是在南昌經歷的各種不愉快的事情,大白天被偷錢包,手機,大街上搶東西,公交車上司機罵人罵一路等等等。請不要小看這些軟文化的東西,在年輕人中傳播的尤其快而且影響不小。。 當然這些年有了很大改善,很高興,還是希望南昌快點發展起來,做大做強,帶領我們大江西恢復歷史的榮光。。


清夢轉聊聊z


何為大都市圈,顯然有些人自己的搞不清楚,好大喜功而已!(好擔心查我水錶~)

我們先來看看百度的百科的定義: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很明顯,形成都市圈要有三個特點:形成城市群、城市群內要有超大或者特大城市且有帶動能力、通勤圈為1小時。再進一步的講,城市群內要高度對接,無縫結合。所以,符合這個條件的,敢說建立大都市圈的,大概也只有這幾個地方:京津、長三角、珠三角、成渝。而這幾個地方,領頭的哪個不是一線或者準一線,再看看勉強作為弱二線的南昌,哪來的勇氣說要發展大都市圈?

我們從這三個方面來一一分析南昌距離建立大都市圈有多大的差距!

1.形成城市群。根據2018年8月份南昌提出的要求,南昌大都市圈成員包括九江(永修、餘干)、宜春(奉新、高安、樟樹、豐城)、撫州(臨川)等成員,這些城市確實形成一個圈的形態在發展。而2018年GDP排行來看,南昌排在41位,九江排在94位。南昌與永修、餘干等縣市形成城市群,是大小孩帶小娃娃,玩遊戲過家家麼?

2.城市群內有超大或者特大城市。要符合這個標準,起碼要有500萬以上的常駐人口。根據南昌發佈的數據,南昌2018年常住人口為550萬,雖然居士對這個數據持有懷疑態度,但還是認為其勉勉強強符合超大城市的定位。而我們可以看到其他可以成為都市圈的領頭羊,隨便哪個都有1500W以上,這個差距實在太大了。

3.城市無縫對接。這個也是最難的。這個體現的不僅僅是交通的網的完善佈局,更加重要的是經濟的高度發展。如上海到蘇州,基本感覺不到出了城市,中間到處是工業區。如京津和廣深,城際間的交通如公交通行。在城市群內,經濟緊密結合,分工有序。我們再看看南昌及其周邊,且不說南昌經濟不發達無特色,經濟與周邊的縣市之間也基本沒有任何聯繫,南昌經濟也沒有這麼大的能力去輻射周邊縣市。再說交通,南昌室內交通都一般,地鐵2號線現在都沒有完全通車,1環線才剛剛打通。試想下,市內的交通網都不能有效的暢通怎麼有精力去鏈接市外的縣市?再看城市群之間的交通,高速、國道、鐵路?先不說這些最基本的發達與否,城市快速發展要求的輕軌、高鐵(目前只有滬昆,但趟次少)、地鐵都無法看到有鏈接,1小時的通勤難道是僅靠大巴和公交車麼?

所以,南昌根本不具備發展都市圈的條件,還是勸某些人少點不切實際的規劃(目前看來),多大力發展經濟吧!至於南昌大都市圈的前景,15年內應該是浮雲!

居士很擔憂:在強者恆強的時代,未來南昌及它的兄弟們拿什麼去追趕?


南昌微資訊


南昌只是一個二級城市,連廣東省的某個縣(鎮)都達不到,《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還抬高自己說什麼大都市圈,醒醒吧!!


快樂生活2162939


二十多年前弄個昌九工業走廊成了個笑話,現如今又弄個大南昌都市圈。哈哈哈!


波波37203721


再擴大一點合肥/武漢/長沙/廣州/深圳/廈門/福州/杭州/上海/南京,保證世界第一等!


千里之行鞋店


江西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了《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是指導大南昌都市圈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佈局重大項目的重要依據。規劃期為2019-2025年,展望到2035年。

根據《規劃》,大南昌都市圈包括南昌市、九江市和撫州市臨川區、東鄉區,宜春市的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和靖安縣、奉新縣,上饒市的鄱陽縣、餘干縣、萬年縣,含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2018年,國土面積4.5萬平方公里,年末總人口179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GDP)10506億元。

《規劃》第四章“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部分指出,堅持“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優化城市發展導向,“以南昌市為核心,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網絡化發展新格局,推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和優化配置。”

其中,在推進小城市做精做特方面,《規劃》明確提到要“推動符合條件的縣撤縣設市”:“鼓勵小城市培育都市圈重要節點功能,提升配套服務和公共服務軟實力,打造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重要平臺。推動符合條件的縣撤縣設市。支持小城市增強與南昌市、九江市、撫州市快速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聯通能力,培育銜接城鄉、承接大中城市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功能,引導其與大中城市中心城區產業差異化錯位發展。以開發區、產業園區為重點,推動小城市工業規模化、特色化和集聚集群集約化,夯實先進製造業基礎和縣域經濟特色優勢。推進城鎮汙染垃圾治理、能源供應、宜居社區建設,增強縣城綜合承載力。


東方時事評論


總而言之,南昌城位置有點偏,有點靠北,若中心城在向塘的位置就更好,可完全輻射周邊幾個地市,本來南昌城就一點偏,又搞個昌九一體化和向北的贛江新區,事實證明,這2個規劃是失敗的,再加上南昌人在江西省名聲不太好,嚴重脫離了在本省的群眾關係,可以說南昌有好發展舉步為艱。


仙來數碼科技


有利有弊,調整後,縣級併入南昌市,縣級人員養老金也許會連升三級以上。因為,當前全國養老金計發基數是以當地社會平均收入為計發依據的。反過來,南昌本地居民平均收入被拉低,也會降低原住民養老金髮放……如果將南昌併入上海就好了,各種福利連升幾級,但會拉低上海人的收入。


綠山青山2025


一個小小的南昌縣撤縣設區幾年了都沒個結果,還談什麼大南昌都市圈?都在為自己的小利益考慮,根本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