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視點|讓新能源汽車實現更好流通

視點|讓新能源汽車實現更好流通

新能源汽車網訊 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主辦,以“新能源·新需求·新流通”為主題的2018新能源汽車流通體系建設研討會,將於8月22日在上海西郊賓館隆重召開。本次研討會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史和新能源汽車流通體制建設上舉足輕重的一次思想盛會。

视点|让新能源汽车实现更好流通

本次研討會邀請到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刁建申、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朗學紅、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王都、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秘書長章弘等,以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技術情報研究所副所長傅連學、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一秀、雲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公司總經理林密、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京津營銷總監葉庭文、浙江電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營銷官向東平,威馬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管理總監陳巍、眾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渠道總監傅琨、領跑汽車副總裁趙剛等嘉賓將蒞臨現場,並對新能源汽車流通體系建設發表主題演講。同時,論壇還將邀請國內外整車企業高管,國內外新能源整車企業高管,互聯網領軍者,國內外知名諮詢研究中心及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國內外汽車行業協會代表,及媒體共百餘人參加。

新能源汽車流通體系建設核心:提高消費者體驗及運營效率

“新能源汽車以後將如何交付,新能源汽車企業未來將通過何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7月在長春2018中國汽車行業趨勢高峰論壇上發問。由此引發了,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負責人以及多位汽車流通領域專家的思考,他們就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新能源流通體系建設不斷進行探討和研究。

新能源汽車流通體系亟待建設

在國家補貼政策的支持下,自2009年至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接近80萬輛,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去年新能源車在整體車市中佔比2.7%,雖然整體比重不高,但年增長率卻是整體車市增速的14倍。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1.2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11.5%。另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新能源汽車中乘用車銷量約為35萬輛,達到上年同期的2.3倍。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已實現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99萬輛。

视点|让新能源汽车实现更好流通

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同步,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為走向的汽車四化亦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此同時,電商、新零售等新形式也在不斷地推動新能源汽車流通渠道的變革。在傳統汽車銷售方面,“1998年引入國內的4S店模式有著近百年的成功歷史,在國內也已延用了20年”,沈進軍指出,隨著今天汽車產品、市場,以及需求端的變化,新形勢下汽車的銷售模式、流通方式、流通業態也需進行適時調整。

“流通業跟消費最接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表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能夠更迅速、更準確地捕捉到消費變革的新趨勢,也只有順應消費需求的變化整個流通體系才能更好。王青指出,由於新能源汽車正從機械產品向電子產品轉變,它更像是一個移動智能終端,後端服務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的影響很大,不只是針對車的服務,還有針對車載的附加服務提供的服務。同時,汽車行業內外部條件的變化,也使得原有增長模式越來越受到制約,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如此,新能源汽車需求的細分就會導致流通的針對性更強,而電子商務和汽車流通也正在加速融合;同時後市場規模會快速增長,這都對流通渠道提出新的需求。

鑑於新能源汽車產品屬性以及消費者需求等變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近期一直緊緊圍繞“新能源、新需求、新流通”等熱點問題,不斷研究探討新能源汽車流通體系建設的相關工作。

建設核心在於提高消費者體驗及運營效率

關稅下調的新環境,促使汽車產業競爭進一步加劇;智能網聯促新能源汽車進入快速發展軌道;移動出行與智能化深入行業促進了市場不斷細分;面對汽車產業的技術變革驅動,智能互聯浪潮的風起雲湧,汽車後市場也潛在萬億級的市場份額。

视点|让新能源汽车实现更好流通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大部分4S店的盈利能力在不斷減弱,賣車利潤日趨減少,主要靠維修保養以及其他衍生業務盈利。而在新能源汽車經營層面,如果沿用傳統4S店模式,實現持續盈利更是難上加難。

有業內人士指出,市場整體供大於求,經銷商單店銷量少、毛利低,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在這種情況下,車企必須打破傳統思維侷限,嘗試走進商場、建體驗店、運用互聯網思維等方式,突破品牌4S店的傳統。

事實上,正是這種新能源驅動、智能網聯以及市場和消費習慣的變化,倒逼著車企在傳統與新興主體間不斷探索創新型汽車新銷售網絡模式,新能源流通體制建設,通過跨界融合,智慧交通和智能出行,促使汽車流通行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對經銷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驗,因此當下行業有必要開始探索新能源汽車流通體系建設。

目前市場上主要有:沿用傳統銷售渠道,補充新能源城市展廳和新能源4S店;新能源配套設施和租賃等商業模式先行倒推銷量;線上網店+線下體驗中心+交付中心的直營模式等幾種主要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方式。

新能源汽車渠道變革的一個方面是電商化、多樣化、銷售和服務分離、整個渠道分享和共享”,愛馳汽車副總裁兼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單忠亮表示,新零售越來越多用到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原來更多是圍繞4S店,不管是消費者還是主機廠以及整個渠道銷售和服務人員都是以4S店為核心的模式;在未來則希望可以建成包括品牌中心、展示中心、主機廠、售後服務的合作伙伴都要圍繞消費者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流通體系。”單忠亮補充說。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多元化流通方式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會致使未來流通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面對新的汽車產品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流通體系轉型升級的核心在於,提高消費者體驗以及運營的效率。

此次新能源汽車流通體系建設研討會是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場重要的思想盛會,成為政府管理部門與汽車企業的溝通平臺、汽車全產業鏈交流平臺、汽車相關企業與新型流通體制建設與完善的對接平臺。經驗的分享、觀點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本次研討會嘉賓們將共同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