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金融圈炸锅!刚刚,证监会出手,这家号称民族品牌的企业栽了……

猝不及防!

金融圈再迎震撼消息!

金融圈炸锅!刚刚,证监会出手,这家号称民族品牌的企业栽了……

就在刚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宣布:暂停大公国际证券评级业务一年。

理由是在证监会的检查中被发现犯下“四宗罪”:

(1) 大公国际与关联公司公章公用,内部管理混乱;

(2) 为多家发行人发行服务的同时,开展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

(3)部分高管人员及评审委员会委员资质不符合要求;

(4) 部分评级项目底稿缺失等。

另据某媒体援引财新的报道,大公评级内部人士向监管部门举报大公资信,挂钩评级向企业兜售一套完全没用的数据管理咨询系统,该系统价值近千万。

消息一出,整个金融圈都为之一惊。

要知道,资信评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

其主要作用是警示风险,堪称公信力的象征,

所以,客观、谨慎、专业是开展该业务的企业必须拥有的素质。

结果,打了二十几年“民族牌”的大公国际却将此视为儿戏,

为了利益,搭售系统、赚黑心钱......

(一)

何为信用评级机构?

其是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乃至国家的资产状况、履约能力和信誉程度进行全面评价的组织。

因为专业性极高,所以员工一般是由专门的经济、法律、财务专家共同组成的。

在国际上,目前最具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有三家: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和惠誉国际(Fitch)。

它们分别始创于1860年、1900年和1913年,且皆是美国企业。

金融圈炸锅!刚刚,证监会出手,这家号称民族品牌的企业栽了……

信用评级机构的杀伤力有多大?

2004年,德国第二大保险公司Hannover Re两次拒绝“穆迪”提供的“评级服务”后,信用级别被后者调低到“垃圾级”,结果造成了1.75亿美元的损失。

这还只是企业级别的,而若是国家等级被下调,那杀伤力犹如炸弹。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曾说:“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评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

此话多次得到印证。

比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时,标普、穆迪和惠誉急剧下调受影响的东南亚国家的主权评级,结果严重加剧了市场恐慌,让危机进一步蔓延。

退一步来说,即便没有金融危机,美国评级机构若有意压低一个国家(或企业)信用评级的话,也会大大增加这个国家(或企业)的海外融资成本。

有统计表明,由于国际评级公司有意压低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即压低了这些银行上市的发行价,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就从中国股份制银行赚取了约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利润。

相反,靠着三大评级机构对主权债务信用等级的偶尔高评,美国却占到了不少便宜,节约了大量的债务发行成本。

(二)

正因为信用评级如此重要的作用,

为了防止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为了谋取自己和美国的私利,肆意在评级结果上做文章,

各个国家纷纷开始扶植自己国家的信用评级机构。

中国亦如此。

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评级机构有中诚信、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东方金诚

以及出事的大公国际

至于大公国际,公开资料显示,其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唯一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

在众多宣传中,大公国际通常以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自居,且扬言自己已把命运与国家战略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事实上,2011年8月3日,大公国际曾因第一个下调美国信用等级而“一战成名”。

彼时,大公国际宣布把美国的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A,前景展望为负面。

然而,此举虽让国际资本市场知道了其的存在,但却没有引起什么反应。

对比之下,标普在两天后下调美国主权信用等级的行为,瞬间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地震。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评级机构暂时并没有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

面对此状,包括大公国际在类的评级机构,更应该发愤图强,用更多的评估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结果我们看到了什么?

当初锋芒毕露的大公国际,如今竟自甘堕落,

在企业评级上搭售系统、卖评级,连管理人员都能不够格,

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更是对整个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亵渎,让人失望之极。

而若所有的评级机构都像这般的话,

中国的评级行业又要如何打破美国评级机构的垄断,在世界评级舞台获得自己的的话语权?!

如今,证监会出手整治,

希望大公国际能够好好整改,更希望让其他信用评级机构能够引以为戒。

只有这样,我们在未来才有底气向美国评级机构的某些蓄意行为说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