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據相關消息,今天(7月31日)中午12時起,北京2018年中考的考生可登錄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查詢統一招生錄取結果。 目前,部分區域的錄取分數線已經公佈。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在這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般的競爭中,一些重點中學以其優質的教學資源和領先的名校升學率為萬眾矚目。其中,人大附中可稱得上是名列前茅。僅以2017年高考成績為例,北京市理科700分以上共3人,人大附中佔2名;理科前10名中,人大附中有5位同學上榜。其實力可見一斑。

這樣一所學校自然是眾多學子、家長心中的中考目標。特別是人大附中每年的錄取分數線,都會緊緊地牽動著大家的神經。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同學才能進入這所名校呢?說得明白一點,你知道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如何產生的嗎?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了人大附中資深教師曹葵和高一新生薛依柯,為您揭曉人大附中錄取分數線背後的故事。

來自考生的需求

作為人大附中的高一新生,依柯入學之後和同學們逐漸熟識,開始了愉快的學習生活。最初的幾天裡,同學們自然互相打聽中考分數。依柯這時才發現,就是在這個普通班中,同學們也分數極高,包括幾個區縣的狀元、榜眼、探花;還個個身懷絕技,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無所不能,不能不讓人歎服。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看著這些能人,依柯產生疑問: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怎麼決定的呢?是由校長決定的還是由教育局決定的?在此我們用經濟學的思維方法從海淀區2015年中考分數段(見表2-1)著手做個簡單的分析(見圖2-1)。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假定2015年人大附中在海淀區招生計劃錄取100人,總數量是固定的,相當於市場中的賣家;考生依據志願和考分的高低被錄取,相當於市場中的買家,誰出價高,賣家就會賣給誰,只不過出的不是錢而是分數,正所謂價高者得

最高分568分,如果他沒有報人大附中,則表示他雖然有能力買,但是卻不願意買,於是買賣不能成交——不會被錄取;可能還有一個同學報了人大附中,但是隻考了544分,相當於他願意買,但是出價太低,也不能成交——沒有被錄取。

而依柯考了559分,並且報了人大附中,則說明依柯既有能力買同時又願意買,這才是真實的需求,才能成交——依柯被錄取。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所以說,需求是人們在某一特定的時期內,對某一種商品在每一個價格水平願意並且又有能力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招考市場”

此外,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只報考一個志願,以防萬一發揮失常就會無學可上的情況,而且有的同學還會有意識報高一點,希望如果發揮超常,就能夠被更好的學校錄取。將志願填滿的也大有人在,這樣將會有上萬人的中考生構成了數萬個出價,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招考市場”。

2015年部分名校中招錄取分數線如表2-2所示。那麼,為什麼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最高呢?如果我們用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可以認為它提供的產品、服務和氛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認可,因此在這個中招市場上,最能得到青睞,都願意出高價來“購買”。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總結一下,我們這裡講的經濟學上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它表現為一定的商品數量,對於需求的定義有三個要點:

一是需求是瞬間的,它強調的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的需求,過時不候;

二是需求是指一種商品在各種價格水平與需求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而不是一個數量和一種價格;

三是購買慾望和購買能力相結合才是有效需求,空想可不是需求。

供給方的考量

在暑假高校招生期間,依柯也注意到,有些高校為了搶生源會對優秀的考生做成各種承諾。比如說,承諾只要在分數線以上就確保錄取並給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依柯不禁想問,為什麼在不知道自己學校錄取線的情況下,還要進行承諾?

其實這就相當於在市場中,賣家在慫恿買家出價,越多的買家出價,並且出高價的越多,自己才能賣個好價錢。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對於高招來說,招生計劃是確定的,也就是賣家的數量是確定的,是必須賣出去的,如果出價的少,出的價低,必然就會導致“成交價格”——錄取線下降,而對於名校來說,錄取線是證明自己的重要標誌,錄取線的下降就意味著學校身價的下降、競爭能力的下降,會導致今後錄取線的繼續下降,與同檔次名校的競爭就落後了。

在招生錄取的過程中,人大附中相當於賣家,在經濟學上又叫做供給方,它提供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招生的規模就相當於市場中供應商品的數量。

海淀區乃至北京市有很多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很多都願意到人大附中學習,然而學校的空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所有願意進入人大附中的考生的意願。

即使有能力無限地擴大招生規模,必然會出現錄取分數線不斷下降的現象(見圖2-2),學生的平均綜合素質就會下降,這樣反過來就會損害到人大附中的形象,不利於學校長久發展。因此每年招生的數量都是有限的。很多國際知名品牌經常採用限量的營銷方式也是為了維護品牌形象。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如果拓展到商品市場,供給是廠商在某一特定的時期內,在每一個價格水平願意並且能夠供應的商品數量。供給的定義要求供給是有效的供給,只有供給的慾望而沒有可以供給的商品不是供給。

以高校招生為例,如果高校發現今年某地區報考的人數少,分數低,則採取壓縮錄取計劃的方法控制錄取分數線,那麼壓縮掉的招生指標就是無效供給,也就是商品說賣但是最後又不賣了。今年富餘的指標也不會推後到明年,但是可能會轉移到其他省份

其他因素的影響

其實影響錄取分數線的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當年試題的難度。如果今年的試題比較難,大家的平均分數就會下降,各個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也會出現整體下降的現象(見圖2-3)。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這種現象在商品市場中也是非常正常的。例如在1929年經濟危機的時候,很多人失去工作,大家都沒有錢,於是物價下降,這不是一兩個企業能左右的。而在2007-2008年,世界性的物價上漲剛在我們身邊發生過,當時全世界什麼都漲價,糧價、油價、金價、煤價……

當然,商品市場中價格的形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後面我們還要繼續討論。

(本文內容源自《依柯的經濟學故事》,編者在不改變作者原意的前提下進行編輯)

END

曹葵老師編寫的《依柯的經濟學故事》現已出版上市。

人大附中的錄取分數線是這樣產生的

曹葵,199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現為人大附中教師,自2003年起至今在人大附中開設“經濟學”、“中國經濟分析”、“生活中的金融”等系列經濟學選修課,一直深受學生歡迎,10餘年來共有近千名人大附中學子在他的課堂上接受了“經濟學原理”的啟蒙教育。

本書以一個人大附中高一新生薛依柯(諧音“學Econ”)的視角,將經濟學基本常識滲透到她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旅遊、考試經歷中,使得經濟學的概念不再是一個個枯燥的定義與模型,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發生在中學生周圍的故事。

本書最大的特色是通俗易懂,即使沒有經濟學基礎的中學生和普通讀者也能讀懂。本書有趣、生動、幽默、友好,對於中學生和普通讀者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品質的經濟學通俗讀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