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民宿可以那么“火”,为什么酒店却学不了?

民宿

说起民宿,就不得不提到莫干山。作为目前国内民宿中的佼佼者,莫干山成了许多做民宿人心中最向往的地方。把民宿做成莫干山那样成功,相信是不少人的梦想。

然而,做成莫干山那样真的容易吗?

民宿可以那么“火”,为什么酒店却学不了?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析一下国内民宿发展普遍存在的四个大问题:

缺乏合理的区域规划

目前民宿发展都是依靠单打独斗,很难成气候。民宿的存在,必然依托当地的区域经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

由于民宿有很大依赖性,民宿的区域规划自然也就非常重要。遍观国内的民宿业态,表面上看在汇聚,实质上却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战法,要么形态各异、运营各异,要么相互模仿、逐渐趋同。而且,大部分没有行业协会、社会服务体系,更别说统一规划了。长期以往,资源内耗、局部恶性竞争,很难形规模效应,更没有地方品牌和地方特色了。

民宿可以那么“火”,为什么酒店却学不了?

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但包括道路、水电、网络、停车场、厕所、消防设施、安全监管系统,还包括社会服务体系,以及政府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据调查,符合这个条件的区域不多。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发展民宿的区域,都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

民宿,是一个集群性非常强的产业,因此,民宿必须要抱团发展,同一区域共享基础设施。但是,公共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个体民宿肯定会走向单打独斗,自立门户,一切问题自己解决,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民宿的成本,太高了民宿的消费单价,而且,导致同一地区的民宿,无法形成合力,甚至产生恶性竞争。

民宿可以那么“火”,为什么酒店却学不了?

缺乏品牌意识

台湾、日本等地做得好的民宿,大多数民宿主人本身就是当地居民,能够长期安心居于民宿,发展民宿,因此,他们能够承受缓慢的发展,能够沉淀多年发展积攒的人气和经验,打造品牌。

而大陆的民宿不同,很多运营民宿的个体从业者是资本下乡,完全是一腔情怀进入这个领域,个人感情占据主导地位,前期根本没有考虑品牌培育问题。

这里面,有些人是为了个人的情怀,想到某种风格就开始做,完全没有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有一些人是为了做农村地产,进行大范围模仿,毫无新意可言。这样这种随机的、碎片化的建设和运营的民宿,都是没有办法创造好的品牌的。

民宿可以那么“火”,为什么酒店却学不了?

缺乏市场认知

既然我们把民宿当做一个产业来做,那么,它必定是要盈利的,至少,要增加收入。

就像农家乐一样,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增多,本地居民开个农家乐小馆子,旅游旺季做做农家乐,淡季则做做农业生产,如此一来,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发展民宿,其本意也如此。

那么,如果是以个人情怀做民宿,就无需讨论是否盈利的问题,个人住住就好。如果是一种投资行为,挣钱是必须要分析分析的。

民宿可以那么“火”,为什么酒店却学不了?

莫干山为何如此成功?它的优势到底在哪?

区位优势明显

莫干山地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莫干山脚下的德清筏头乡,距杭州、湖州55公里,离上海不过210公里,离南京也就250公里,09省道贯穿全境,104国道、宣杭铁路、杭宁高速公路傍侧而过。

上海是现代化大都市,南京和杭州是古城古都,更是目前旅游的热门城市,在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上,为莫干山人气的汇集提供了无限可能。

自然资源丰富,是民宿构成部分

事实上,莫干山本身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莫干山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多姿,景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它虽不及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却以绿荫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罗棋布的别墅、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民宿可以那么“火”,为什么酒店却学不了?

建筑遗存众多,建筑本身即风景

由于莫干山本身就是传统的避暑胜地,因此,大量名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石刻以及二百多幢式样各异、形状美观的名人别墅。

这二百多幢别墅形象丰富、无一雷同,分别代表了欧、美、日、俄等十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使莫干山素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其中,皇后饭店:毛泽东下榻处,张云逸在此疗养,陈毅多次前来探望;武陵村:蒋介石度蜜月、参加会议等多次在此下榻。

这些数目繁多的建筑,本身就是独具魅力、文化底蕴深厚的住宿依托。

乡村旅游推动,物极必反

越是大城市越先逆势而动身,处上海、杭州、南京这些大都市的人率先开始觉醒、怀旧、回归,他们开始渴望乡野田园的宁静和平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而莫干山正好静静的等待在他们附近,离得那么近,且千姿百态、独具内涵,呈现一副更具生机的乡野面貌。

当莫干山的乡村旅游有效连接了城市需求和乡土资源时,发挥出了惊人的发酵力。莫干山上曾经被散乱废弃的农房,现在每栋30年的租金高达100万元。衍生而来的配套产业、出租农房和流转土地等方式,让村里的沉睡资产变成了现实资本。仅莫干山一带的60多家洋家乐,带动的农民房屋出租收入、流转土地收入等财产性收入超过1.83亿元。

在如此形势下,莫干山民宿越发展越得人心,越具凝聚力,越有影响力,这是莫干山长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民宿可以那么“火”,为什么酒店却学不了?

当地政府支持,背靠大树好乘凉

不独莫干山,整个浙江省,乡村旅游都走在全国前列。举例说明:荻浦村总共687户村民,七成以上经营农家乐;燎原村去年有270万城里人入住民宿;富春江畔的芦茨村,几乎整个村子开发成了乡村酒店。

跟各地乡村游相比,浙江的“投入产出比”明显高出一筹!而要形成这样的民宿运营氛围,无疑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