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鄲城檢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人民懷抱,哺育成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後感

「鄲城檢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人民懷抱,哺育成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後感

一本勵志之書、一本精神修養與成就之書、成長之書。

「郸城检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人民怀抱,哺育成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鄲城縣檢察院劉芳

開始讀這本書時,心裡一直都在疑惑:既然是把習總書記的經歷作為全黨的教材,作為黨性論、新時期群眾工作方法的教材,為什麼是寫七年知青歲月?隨著細細的品讀,我漸漸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這是一本勵志之書、是一本精神修養與成就之書、是成長之書。就像習總書記自己說的“因為這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懂得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

書的結尾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書中肯定了習總書記是在濃郁革命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是在苦難歷史和曲折經歷中成長起來的,是在長期實踐中成長起來的,是在新的偉大斗爭中成長起來的,是在新的國際鬥爭中成長起來的,是在人民群眾中成長起來的我黨領袖。

這本書,採取訪談的方式寫作,被採訪人有知青,有村民。他們現在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從事著各行各業。有的現在仍是梁家河的農民,有的已經成為學界泰斗,有的成為商業明星。從他們生動、樸素的描述中,給讀者真實展現了習近平的形象:人民為本,處事實際,有良好的工作方法。

當時,在大多數知青都已返城的情況下,由於家庭原因,滯留在農村,習近平總書記沒有過多的考慮個人問題,竟然當起了村支書,帶領大家辦掃盲班,教群眾識字;辦沼氣池,改善當地農民生活條件;修堤造田,力排眾議,敢為天下先;辦縫紉組、合作社,合理分配勞動力,使人各盡其材,各盡其用。也正是因為習總書記這七年的知青歲月,使他對農民有著更深厚的感情,要打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他的這些做法無一不是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沉下心思辦實事,才會想出切合實際的好辦法服務於群眾。他文中的一位受訪者說:“農民很實際,他們就是看你做事有沒有道理,看你公不公道。”實際上何止農民這樣想,每一個群眾不都是這樣想的嗎?這個時候,用這本生動的教材,教育廣大黨員幹部,貼近群眾,以民為本,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

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品質。整本書中沒有描述總書記的政治抱負,只有受訪者講“習近平為群眾辦實事”。書中唯有一次體現,是在對隨娃的訪談中,他說和習近平聊天時,習近平說:“如果有一天,我有機會從政,我一定要為人民辦些實事”,這就是習近平的政治抱負和信念。許多受訪者也都說:習近平辦一件事,一定要辦成。可見他的信念和堅韌是根置於血液的,付諸於行動的。

吃苦耐勞的精神。思想指引行動,有了強大的內心、堅定的信念、堅韌的品質,習近平也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在七年的知青歲月中,總書記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修堤打壩時和農民一樣抬石頭,公分能掙得和當時的壯勞力一樣多。他完全把自己當成一個延安人,當成一個農民。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不僅是一本政治教材,更是一個偉人的成長記錄。閱讀了這本書,學習了這段經歷,引用習總書記的話與大家共勉:遇到困難,不要責怪他人,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放棄希望。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人民懷抱,哺育成長。

「郸城检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人民怀抱,哺育成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