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康平縣為什麼要劃給瀋陽市?

Russia1


康平縣位於遼寧省的最北端,地處遼河流域,是遼寧省的北大門。康平縣在清代時歸昌圖府管轄,那時叫康家屯。因為接壤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所以往來販賣牲畜的客商眾多,康家屯就成了地標,進了康家屯就是進了遼寧,出了康家屯就是到了內蒙。在以前屬於蒙古王爺的旗地,現在康平縣很多老地名還是蒙語的諧音,如:哈拉戶碩、刀蘭套海、大小莫力克、二牛所口等

到了光緒年間,康家屯的定居人口眾多,各民族混雜定居,再加上闖關東而來的山東、河北人口,康家屯儼然成了一個連接內地的集散地。民風彪悍,好勇鬥狠事件層出不窮。地廣人稀、流民耕種等等問題導致昌圖府應接不暇、焦頭爛額。1880年,光緒帝下旨增設康平縣以管制當地,取康樂安平之意。

康平縣從鐵嶺劃歸回瀋陽市很多年了,至於原因離不開貧窮二字。想當年我出外去打工的時候整整一個康平縣沒有一家大點的工廠,能想起來的紡紗廠、造紙廠、糖廠無一例外都是倒閉黃湯的企業。農村鄉道是砂石路,村道就是自然形成的土路,一旦下雨就泥濘不堪,鞋底都能粘掉下來。村民們基本是靠天吃飯,農田裡面就是玉米高粱黃豆,農民一年忙到秋,除了上交的公糧和承包費,去了口糧外沒有什麼剩餘。

近些年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康平縣確實比以前富裕了很多。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連接每個自然屯,再也不用擔心下雨汽車進不了村的尷尬局面了。家家戶戶都有機動車,以前種地靠牲畜的場面一去不復返了,一個村裡也看不到幾個馬車,黃牛倒是不少,但都是養殖培育的肉食牛。村子裡面氣派的房子和私人轎車越來越多,好的生活條件提高了人的覺悟,酒駕的人越來越少,這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康平縣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小塔子村的古遼塔,塔側的古棋州古城遺址(圖片為筆者2018拍攝的古遼塔),自古就有先有塔後有城之說。柳樹鄉的清誠慎親王的那爾蘇陵園,各個小城子遺址等無不體現出這個地方的歷史底蘊。

現在康平縣圍繞臥龍湖打造了一系列的溼地生態系統,湖面龍船競渡、水中錦鯉爭遊、橋上游人如織,真是一幅北方江南的好景色。每年冬季還在臥龍湖上舉辦康平冬捕節,向遠方來的客人展示古老的冬捕文化來推廣宣傳康平的新面貌。

看著家鄉發展的好,讓我們這些打工在外的人心中充滿了自豪感,我愛我的家鄉,我愛那裡的鄉親,我愛那裡的一草一木。希望我的家鄉越來越好,人人富足、安居樂業,就像我們縣名字的寓意那樣——康樂安平!



東北老怪


昨天剛剛回答了為什麼法庫要劃給瀋陽,今天就此回答康平為什麼要劃給瀋陽。

康平縣和法庫縣一樣,原來都是鐵嶺市的兩個下轄縣,都是在1992年12月由鐵嶺市劃歸瀋陽市管轄的。老百姓習慣稱這兩個地方為“康法大地”。

康平縣地處遼寧省的最北部,離瀋陽120公里,明顯比法庫離瀋陽要遠,其北邊是內蒙古的科左後旗。

康平縣這兩年以旅遊發展為契機,推動全縣經濟轉型,其境內的著名的“臥龍湖”是遼寧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此外,金沙灘、小城子古塔、巴虎山等許多天然景點。

康平的特產是四粒紅花生和幹豆腐。有機會前往的朋友可以品嚐品嚐。

康平和法庫之所以劃歸瀋陽,主要還是這兩個縣的經濟不發達,需要象瀋陽這樣的大城市來扶持、帶動。




忠哥微語


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就是康平窮啊,鐵嶺自己自顧不暇,索性就給了瀋陽,可見康平的地位,呵呵,雖然聽著不好聽,但是我想本意也是如此。

在1992年,原鐵嶺市法庫縣、康平縣,劃歸瀋陽,從此他們成為瀋陽版圖的一員,也成為了瀋陽市民。

這兩年感覺法庫的經濟水平已大大超越了康平,而且法庫也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不知道康平摘了沒有,但整體上法庫確實好了很多,也許是法庫離瀋陽近的緣故?

這兩年康平的整體環境改善了很多,而且旅遊開發的也越來越好,希望藉著這個東風,也有著同市人民的支持一定會更好。

康平好像離瀋陽遠了一些,整體上康平人口不多,而且還是農業人口居多,雖然劃歸了瀋陽,但感覺還是稍差,希望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讓這兩個偏遠的縣發展起來。


科技NFC


本來就是60年代從瀋陽劃出去的,92年劃歸也算恢復原狀

而且就康法兩縣目前的經濟體量來說,也已經實現質的飛躍,工業發展也都分別找到了各自的道路

同時康法兩縣先後甩脫了貧困縣的帽子,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投入和保護也是有目共睹的

作為農業大縣,康平法庫還有很多路要走,祝福我們的遼北爺們,大踏步前行,創造一個翻身的神話


臥龍居士W


2018年6,7月大捍,康平縣多個鄉鎮糧食減產,摘了貪困縣的帽子還得戴上。


一中268



有緣人153832681


當時最錯誤的決定,拉後腿,遼寧省應該把丹東,營口海城劃入瀋陽這樣有發展。


金子83277



滕光傑


因為需要共同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