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哪些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農作物是外來植物?

舔龍血


明朝,中國人口數量在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以後,迅速增長,突破了一億大關。至萬曆中期,人口數量達到了明朝的巔峰,約1.2-1.3億的規模。如何解決糧食供給問題,成了明朝歷代統治者所關切的問題。明朝中後期,一系列植物,尤其是高產農作物的傳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的糧食供給問題。

明朝傳入中國的植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高產農作物,一為普通植物。高產農作物,大致包括玉米、番薯與馬鈴薯三種。玉米,屬禾本科玉米屬植物,原產於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等地,明中期嘉靖年間傳入。最早可見的明確且詳細的記載是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肅的《平涼府志》。及至萬曆年間,玉米已經傳播到今天的江蘇、安徽、浙江一帶。古代中國並不使用“玉米”這一為現代人所熟知的名字,而是將其稱為“番麥”、“玉麥”、“苞米”等。番薯是另一種高產作物,原產於中、南美洲,明萬曆前期傳入中國。至萬曆後期,番薯已成為今天福建、廣東等地的重要糧食作物。古代中國一般將“番薯”又稱之為“金薯”、“朱薯”、“玉枕薯”、“山芋”、“甘薯”、“地瓜”等。馬鈴薯,即土豆,是明代傳入中國的又一高產農作物,這種對耕作條件要求不高,又極易產生飽腹感的農作物對緩解明代的糧食供給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玉米

番薯

土豆

普通植物在明代的傳入有近十種。最為知名的莫過於辣椒。明代將辣椒稱之為番椒,16世紀末傳入中國。這種起源與南美洲的作物在之後的近千年裡廣泛種植於中國大地上。辣椒的傳入一般認為有兩條途徑。一為絲綢之路,經此傳入中國的辣椒大多在甘肅、陝西等地栽培,所以也有“秦椒”之稱。另一條途徑則是東南亞海道,經由此路傳入的辣椒大都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南方地區種植。番茄,最早由西方傳教士從東南亞引入中國南方沿海,最早可見的史料記載為明代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花生,即明人所謂的“番豆”,分為小粒型和大粒型兩種,小粒型的花生最早記載見於元末明初賈銘所著的《飲食須知》。向日葵,也稱之為西番菊、迎陽花、葵花等,原產於北美洲,1621年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中已有記載。菠蘿,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17世紀初期,葡萄牙人將其帶入澳門,後經廣東傳入福建和臺灣。明朝的菠蘿有“王梨”、“黃梨”的稱呼,這一時期廣東《東莞縣誌》已有黃梨的記載

辣椒

番茄


菠蘿

除了這些普通飽腹的植物,菸草也在明中後期經由南北兩路傳入我國。一般而言,北路從朝鮮傳入東北,南路則從琉球傳入福建。此後菸草便在中國大地被廣泛栽種。可可豆、四季豆、番荔枝等其他植物也在明朝傳入中國。

菸草

可以說,中國大地上被廣泛種植的作物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舶來品”。而這之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明中後期傳入中國,對當時的糧食供給起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鳳產:《明清舶來植物的命名》

2.廖義剛:《明中後期高產農作物的傳入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3.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蔬菜栽培學》

回答者:南京大學中國史碩士生、季我駑學社青年會會員 鬱花

個人簡介:鬱花,南京大學中國史碩士在讀,季我駑學社青年會會員。


季我努學社


你好,我是經常跑錯廁所的站著撒尿的漢子,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所謂的外來植物是指有外地引進來的植物和由外地侵入的物種。

在中國現有的農作物中至少有50多種來自國外。為糧食與油料增產,豐富蔬菜品種滿足嗜好,美化環境起到積極作用不敢設想中國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演變中,倘若沒有玉米,辣椒,洋蔥等會是怎樣的,而且些全是祖先自異域引入的。



人為引入

第一,貿易流通渠道。各國進行貿易的同時,無法避免外來植物的交流與全球貿易體系聯繫越緊密的國家,外來入侵物種也越多。

第二,工農業生產所需。長期栽培馴化成為常規種植植物,如糧食,蔬菜,花卉,觀賞植物等。此類植物同自然歸化植物的區別在於來歷清楚且人工栽培,引入的目的在於獲取高效,快速,優質,高營養,低廉成本的植物作為食物,飼料,藥品,工業原料。如藥用植物穿心蓮,嗜好植物菸草,油料植物蓖麻等。

第三,邊境走私與偷渡。有些人未經合法批准,將觀賞植物,水果等引進。也有植物油,各種交通工具帶入如貨艙中藏匿,水生植物隨船底遠行,國際郵件會攜帶某些植物籽粒細微的種子。另外,目前還存在因生物防治以及科學研究等原因而引入的外來植物。

歷史上的引進

宋朝以前引入的農作物與張騫出使有關。大多原產於西亞,部分原產於地中海、非洲和印度,是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的。這些早期傳入的農作物多為果樹和蔬菜,鮮有糧食作物。隨著國家經濟中心的南移,海上絲綢之路迅速發展,不斷有新的農作物引進。美洲作物的引進和推廣得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這些作物的傳入,不僅增加了我國農機,農作物種類。更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及飲食結構的變化,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美洲植物被引入多發生於明清時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馬鈴薯等糧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等油料作物。既有西紅柿,番荔枝等蔬菜果樹。也有菸草,陸地棉這樣的嗜好作物和纖維原料植物總數接近30種。雖然他們傳入時間,途徑不一,但在不長的時間中獲得了相當快的發展。不少種類在今天的作物構成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關注!謝謝!


站著撒尿的漢子


我所知道的,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農作物有紅薯、葡萄、西瓜、西紅柿、菸草、黃瓜等是外來植物。

其實,還有一些農作物本身起源中國,卻被外國人別有用心的說成不是起源中國,最為典型的是水稻。通過中國考古學家發現,中國南方如湖南等地才是水稻的發源地。中國南方在南宋時期,水稻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種植,為中國經濟重心轉移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稻生產國。

很多的外來農作物到了中國,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人在農作物上刻苦研究,繁育新品種,改進種植技術,推廣新農具,結出了豐碩果實,很多農作物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相反,原本起源於中國的大豆,現在卻是外國人搶了風頭。中國現在仍然是世界上重要的大豆生產國、毛豆生產國,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大量進口美國、巴西、阿根庭的大豆,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豆進口國。

實際上,農作物起源於哪裡真的不那麼重要,只要我中華在農業科技、作物產量居於世界先進行列,就夠了。沒有份量,你說再多也無益,有了份量,人家就相信你,敬重你,這是一個普通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