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楊貴妃、趙飛燕、西施等歷代名媛,都在這清代人物木刻版畫書裡

《百美新詠圖傳》曾是中國版畫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一部輯圖像、傳記、詩詞及書法於一體文學瑰寶。它初刻於乾隆年間,收錄了楊貴妃、趙飛燕、西施、王昭君、蔡文姬等歷代名媛的小傳百篇、配圖百幅及袁枚等學者的詠詞二百餘首。由清代著名學者顏希源先生編撰、並由當時曾供奉清宮內廷的著名畫師王翽先生繪畫。

楊貴妃、趙飛燕、西施等歷代名媛,都在這清代人物木刻版畫書裡

一天,我在採編室瀏覽圖書,無意中看到一部揚州廣陵書社出版的《百美新詠圖傳》,清雋可喜。它以清嘉慶十年刻本為底本,原尺寸製版,雙色套印,線裝,一函四冊。忽然想到在整理古籍時也曾經手過《百美新詠》,特地到古籍書庫中查看,果不其然。

石家莊市圖書館這部《百美新詠圖傳》,與廣陵書社所用底本非一種,但也是清嘉慶十年刻本,文德堂梓。開本24.3釐米×14.3釐米,板框18.9釐米×12.5釐米,半頁8行,行18字,白口,四周雙邊。該書是作者顏希源於乾隆五十二年編寫的一部人物木刻版畫書。希源,字問渠,號鑑塘,廣東連平州人,粵東旺族,貢生。是書首有乾隆庚戌年袁枚撰序文,乾隆丁未張道渥序文,還有黃德成、琅嬛仙客等五人所作之序,另有乾隆五十二年顏希源自序文一篇,序後有文人雅士的題詞若干首。

顏希源自序曰:“丁未六月,餘於射雉得題百美詩五十韻,不知何人何時做也,心竊豔之,若絕代佳人後先媲美,目不暇給。及一再披閱,惜無起結少貫串,且復字疊見不可勝數……餘不揣固陋,效作一首,列宮闈於前,臣庶於後,列色藝才學者於前,淫亂流離者於後。貞淫賢否之中,微寓抑揚褒貶之意,終以神仙作結,為其歸於虛無杳渺而已”。詩成之後,和友人羅橙塘、江片石共相校定,重字者刪之,句未工者正之,即成《百美新詠》。這段話的大意是顏希源在射雉城得到了百美詩五十韻,像是歷代名媛佳麗比美,心裡非常羨慕。翻閱時,發現復字迭見,編排無序,於是重新編纂,每一位美人做五言一句,以宮闈於前,臣庶在後;色藝才學於前,淫亂流離者在後為序,以神仙作結。

楊貴妃、趙飛燕、西施等歷代名媛,都在這清代人物木刻版畫書裡

百美實為203人(飛鸞、輕鳳,娥皇、女英,大喬、小喬各為一組),所錄原則為“俱經史詩傳所習見者,禆官野史所撰概不收入”(自序語)。希源對歷代美人每人賦以一句五言詩,詩與人成對,五言詩提綱挈領反映了美人的面貌,讀詩知其人,五字抵華星,此乃全書之精華。比如:佳人難再得——李夫人,一珍寵貯嬌宜——陳後,燻浴出湯池——楊貴妃,浣溪留豔跡——西施,戎服作閼氏——王昭君,漫舉烽煙戲——褒姒,小口櫻桃顆——樊素等。

百位美人除五言詩一句外,作者還為她們每人題寫了一首七言律詩,以律詩的形式,比較完整地概括每個人的生平。摘幾首大家熟悉的人物錄於下:

楊貴妃

霓裳一曲舞衣輕,

含笑秋波百媚生。

宮院三千皆國色,

春寒獨賜浴華清。

西施

芳蹤出自苧蘿西,

未許修明色與齊。

水剩山殘吳越盡,

千年猶說浣沙溪。

王昭君

披圖竟忍委傾城,

戎服輕裝萬里行。

多恐漢宮埋國色,

畫工誤卻未知名。

武則天

已作才人十二年,

公然翬翟嗣君前。

創開陰教當陽位,

妄比神堯號則天。

花木蘭

戰袍初脫巾花黃,

對鏡重新理舊妝。

回憶黑山嘶鐵騎,

枕邊有夢尚悽惶。

《百美新詠》後附《集詠》,為顏希源好友的唱和詩。他在《百美新詠集詠序》中說“予之百美有詠,亦不過閒窗嘯吟偶適己意耳,何嘗求知於人哉。而二三好友轉相傳觀,於是騷人詞客各出其藏,初無明珠暗投之嫌,紛紛郵寄者不期而集,取而誦之,若在大羅天上觀眾仙之舞霓裳,不覺自慚形穢矣。”《百美新詠》原是顏希源臨窗閒吟自樂所作,他的一眾朋友得知後,紛紛寫詩唱和,相和者計有袁枚、橙塘、片石等17人。袁枚以潘貴妃、張麗華、楊貴妃、西施等為題親自賦詩十首。“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唱和詩是中國詩壇一種饒有意味的文學、文化現象,形式多樣,源遠流長。顏希源彙集了這些好友的詩作200餘首,編為《集詠》一卷。

百美詩寫成之後,索觀者眾,但又未知其原委,又慫顏希源為美人作傳。他根據人物典型事蹟,用白話語言為每人作一小傳,“末並採其事蹟,綴以圖傳,用備參觀”(自序語)。傳成之後,觀者又開始感慨美人當年之軼事,想象美人昔日芳姿,又在別的集子中見一二圖畫,莫不再三嘆息。顏希源遂請王翽繪圖。王翽,字缽池,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生活於乾嘉時期,為供奉清宮內廷的著名畫師,以善畫人物得名。王翽根據美人傳記及所撰詩作而配圖,一人一圖,人物清晰雋雅,形象栩栩如生,“圖像頗精”(鄭振鐸:《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畫畢,顏希源非常滿意,不忍泯其名也,賦短章三首為贊:“怪底煙雲變幻多,虎頭此日許經過。明窗一幅澄心紙,天上人間寫素娥。”“漫說楊家有肉屏,寫生無數盡娉婷。筆端描出貞淫態,不比風雲月露形。”“多般遭際各傳神,若為紅顏惜此身。我恐姍姍呼欲起,披圖不敢喚真真。”《圖傳》為一圖一傳,左半頁美人芳姿,右上方有人物姓名;右半頁為美人小傳,書口下為五言詩與人物相對。“餘維古人左圖右史之重也。”(嘉慶九年《法式善圖傳》序)

楊貴妃、趙飛燕、西施等歷代名媛,都在這清代人物木刻版畫書裡

顏希源於嘉慶三年任儀徵知縣,嘉慶八年曾編《嘉慶儀徵縣續志》,被稱作“顏志”。他在江南做官多年,口碑頗佳,《嘉慶揚州府志》有其傳,說其“天性和易,接人無厲容,民感其惠”。顏希源乃為詩賦雙傑,“鑑塘仙史,學薫班馬,賦豔齊梁”(琅嬛仙客序)。這樣一個正統文人,不強作封建衛道士,不拘於封建刻板教條,不帶對婦女的偏見,宮闈臣庶並列,貞淫仙俗雜陳,編成此書,供後人追憶,何也?袁枚為其詮解道:“天生人最易,生美人最難。自周秦以來,三千年中美人傳者落落無幾,豈山川靈秀之氣,不鍾於巽方耶?抑生長閭閻無甚遭際,遂弊弊然如草亡木卒耶?要知物非美不著,美非文不傳,古來和氏之璧、昆吾之劍,皆物之美而仗文士為之表章也,況人之美者哉!……鑑湖主人以潤古雕今之筆,寫芬芳悱惻之懷,考訂史書,屬詞比事,得閨閣若干人,各以韻語括之,真少陵所謂五字抵華星矣。更倩名手追寫其容,姍姍來遲,呼之慾活,乃清流之勝事,騷人之遐想也……”袁氏開篇即讚譽美人,“生美人最難”,又感嘆美人傳者無幾,並提出“美非文不傳”,即歷代美人必須以文傳於後世,這正道出《圖傳》的意義所在,也反映了袁枚對美人的讚賞與珍惜。針對批評者的疑問“貞淫、正變,微嫌羼雜”,顏氏在自跋中辯解說:“嘗聞美人可慕,楚辭與芳草同懷,淑女堪珍,周什以關雎起興感抒……”袁枚也為其辯解,並以《詩經》為證:“《三百篇》中詠姜嫄不遺褒姒,歌《柏舟》亦賦《新臺》,此詩教所以為大也。”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隨園老人,錢塘人,清乾嘉時期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文學成就與紀昀比肩,時稱“南袁北紀”。

《百美新詠圖傳》是清早期有名的人物版畫書,是集圖像、傳記、詩詞及書法於一體的文學瑰寶,是中國版畫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著名學者鄭振鐸在《中國古代木刻版畫史略》中,曾對本書予以很高評價,認為乾隆間刻的《百美新詠圖傳》所寫人物圖像頗精。至今國內外凡出版有關中國版畫史的著作時,無不引經據典談及此書,可見是書在中國歷史上的顯赫地位。

楊貴妃、趙飛燕、西施等歷代名媛,都在這清代人物木刻版畫書裡

《百美新詠圖傳》最早刊本為乾隆五十二年刻本,惜已不見,現存為乾隆五十五年集腋軒刻本,國家圖書館有藏。後世也有刊刻,如同治九年三益堂刻本等。我館為嘉慶十年文德堂刻本,全六冊,但老化嚴重,翻頁掉渣。另有殘本一冊。近幾年,整理影印出版是書的出版社有中國文聯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江蘇廣陵書社等,民國間也有民國14年上海錫記書局出版的石印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