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頻道)

“親愛的,這可真叫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來啊!“

星期天一大早,閨蜜來了一通電話。

原來她看到了教育部發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規定幼兒園不能教小學內容了,什麼拼音、計算、識字統統都不許教了,感到很不爽。

在電話那頭,她用一種炸裂的聲調告訴我:他們家小寶馬上就要入園了,大寶念幼兒園的時候什麼都學了,可上了小學還是連滾帶爬的,可把他們整慘了。

現在大兒子二年級,好不容易感覺捋順了,小的再不敢掉以輕心,結果又來這一出。

“唉,沒法兒活了,學渣自掛東南枝吧!” 閨蜜說。

“哈哈哈,你太逗了,笑死我了,大牙齦子獻給你!“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你還笑,敢情你家米粒已經上學了,什麼人品?“

“你也不想想,你們老大在幼兒園倒是什麼都學了,可上了一年級不也照樣不會嗎,這是你自己說的。這不就說明幼兒園學的沒啥用嗎?“

“呸!我是說,學了都這樣,不學就更慘了。什麼邏輯?!“

……

我倆就像兩個槓精一樣頂來頂去。

新政策來了,以後拼音、計算、認字這些幼兒園統統不教了。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這也不學那也不學,如果大家都一樣那也行,可是要是一年級時別人都會,就我孩子不會,你說冤不冤?

把幼兒園這頭堵死了,可小學那頭根本不是零起點呀,一上學就是大片的生字、課文,一道數學題好幾行字,這不是一上學就完蛋的節奏嗎?

更別提,多數私立小學還有入學測試加面試,零起點你都不好意思去報名!

看來,這事兒還真得槓一槓。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治理幼兒園小學化是什麼都不讓學嗎

我記得米粒上大班時,幼兒園還真是正經教過拼音和認字。

幼兒園還怕教得不專業,老師是專門從外面請的退休小學教師,每個小朋友還有一本教材和一套練習冊。

估計這應該算是小學化了,擱現在要被治理。

米粒就這麼跟著學了一年,我以為學了一年,就是個傻子也記住了吧。可是一年級學拼音時,還是崩壞!

別人連鼻韻母的拼讀都朗朗上口了,他聲母表還都背不下來呢!語文老師在群裡點我名,接著曬出米粒同學的辣雞作業辣我眼睛。

大家還記得,我為此專門寫過一篇怎麼教拼音的文,這都是被孩子的學習給逼的。

本來我此生只打算當個安靜的美少女,沒想到還是得拼才華。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很多孩子和米粒一樣,在幼兒園也學了,學前班也學了,結果上了小學還是一頭霧水。我閨蜜家的老大也是這樣。

教了不代表孩子就學到了,如果教的方法不科學,教了也白教,甚至還有害。

相比較起來,米粒在幼兒園學的算數就比較靠譜。

為什麼拼音、數學都學了,一個學得很管用,一個跟沒學似的?

原因就在於“小學化”。

米粒幼兒園數學的教法就和拼音完全不同。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公開課上,老師拿了一面小鼓,她先敲了兩下,讓孩子們記在心裡;又敲了三下,問小朋友們一共敲了幾下?

再請答對的小朋友上來,自己用小鼓把答案敲出來。

然後遊戲升級,請小朋友一個個上來,蒙上眼睛,聽鼓點學計算。臺上臺下的小朋友都興致勃勃,我來我來,小手舉得像一片小樹林。

幼兒園平時還有好多數學教具可以玩,老師都很擅長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的方式教孩子們數學計算。

在幼兒園學數學,沒有教學大綱,也不佈置家庭作業。老師在一個個遊戲、和教具中,讓孩子自己去感覺和體驗數字規律。

這是蒙氏數學教育常用的方法。可惜的是,蒙氏是意大利人,她壓根兒不知道我國拼音是個什麼東東,要不然像數學一樣研究一套蒙氏拼音教學法就好了。

幼兒園老師自認為不會教拼音,於是就請來了小學老師。

可是小學老師教的那套,米粒根本都沒學進去,最後還是在小學裡學會的。

所以幼兒園的孩子學還是不學,關鍵還要看教育方法。方法不對,你教的再認真他也學不進去,如果強制去學對孩子的思維還是一種破壞。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教育部發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反對的就是這種違反幼兒天性,在幼兒園階段像小學那樣去教知識,叫停的是不科學的教育方式,並非什麼都不學。

如果米粒上幼兒園時,沒有上這種小學式的拼音課,而是把這個時間用來做他感興趣的事兒,他自己就能學到很多東西。原來那樣學拼音是浪費時間。

國家其實想說的是:老鄉們,都8102年了,幼兒教育得講科學,講專業,不是不讓學,而是要以最適合兒童的方式來啟蒙。

所以,政策沒毛病。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幼兒園不教了,咱們就得零起點入學嗎?

幼兒園叫停小學化教學,是好事,大家不吃虧,但這絕不代表就不用學了。

相反方法得當,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家裡,都應該做好啟蒙教育。

大道理我就不講了,這個問題我們寫過好多文了。今天我就從一個家長的體會來講講,光從孩子一進校的現實情況來看,零起點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數學問題還不大。

數學是一種客觀性很強的知識,1+1=2,1米=100釐米,再沒有第二種可能了,孩子容易理解。即使一開始落後,只要他肯做題,堅持刷題,很快成績就提上去了。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可語文靠刷題就不靈了。

語文是一種更加靈活的,沒有統一標準,而且內容極為繁雜的學科。

它沒有1+1=2那種標準可依,同樣的詞,不同的組合意思可以是千差萬別的。

“我為爺爺跳了一支孔雀舞”,這是個正常的句子。

“爺爺為我跳了一支孔雀舞”,這就是個笑話啊。

做語文試題需要孩子對文字、邏輯、甚至生活環境都有合情合理的把握。而語文沒有簡單明瞭的規律可遁,越往後學內容越繁複,主觀性越強,靠得是理解力和感受力。

學好語文需要一種綜合能力,這是提高語文成績的難點。

這些能力是從小一點一滴,通過無數個繪本,無數個故事,邊讀邊聯想,邊讀邊與大人交流的閱讀體驗中來的,沒聽說過誰能靠刷題,半個月就把語文學好的。

閱讀底子好,學語文就很輕鬆,甚至考前都不用怎麼複習。底子不好,複習了都沒用,因為內容太多了,複習效果不明顯。

而且現在語文要求又特別高,一年級就要求會認300個生字,還要學拼音、寫字、背古詩、能寫完整的看圖說話,二年級就要求能寫一篇文通句順的日記。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我有一個死黨,孩子作文不好,讓我給輔導一下。我拿過來一看,頭都炸了。

一個看圖說話,孩子一共寫了三句話,先不說寫的怎麼樣。一句和一句都不挨著,我你他人稱代詞亂用,三句話有兩句都沒寫完整。

感覺我看到的是一個外星人在用中文寫句子,我都給他氣笑了。

還有個例子更搞笑。

“儘管司馬遷多次遭受宮刑,但他忍住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這是中考作文中出現的奇葩句子。媽呀,司馬遷和你有多大仇啊,要讓他多次受宮刑?

沒有閱讀量,肚子裡沒有儲備,又缺乏常識,不知道宮刑是什麼,就亂編一氣,寫出如此魔性的作文來。

再怎麼零起點,閱讀能力也不能為零,良好的語文水平就是從大量閱讀中來的,上了學再補至少還要兩、三年的功夫。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而且,你想孩子成績拔尖的話,語文就一定要強。

米粒班上考試,數學、英語100,99每回都是一大把,但語文能上95的卻沒幾個。

最後大家的分數是靠語文拉開的。

超前學了,孩子會上課不專心,反而不好好學習了。

這話讓好多人深信不疑,沒上學前我也有點擔心。米粒把7本《哈利波特》都看完了,語文課他會不會不聽啊?養成上課不專心的習慣就完蛋了。

讓我意外的是,完全沒有,雖然他識字不少,可還是個文盲,因為不會寫呀!

會寫了吧又寫不標準,不是這兒少一筆就是那兒多一點什麼的,還倒筆畫。

好不容易都正確了,老師又要求你書寫美觀。

反正光寫字就夠他忙乎了,還要學拼音,標點符號,背誦,學查字典……,孩子要學的東西多了。

數學也是一樣啊,你以為光會二十以內的加減就夠了嗎?學校還要求計算速度,書寫還要漂亮;光會算還不行,還要會規範地書面表達出運算過程來……

學校教學的內容,比我們認為的要完整,規範的多,不可能說孩子提前學了一點東西,到學校就沒得學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來,一點不學極有可能是應付不過來的。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米粒進校前是學了一點,上學以後,孩子自己再努把力,才可以夠得到學校的標準。期末門門都優,他自己也很高興,愛上學。

我作為一個家長的感覺是,既不輕鬆也不吃力,剛剛好。

“提前學,都會了,小孩上學就不肯認真學習了”,這種說法聽起來有道理,其實是不瞭解情況的主觀想象。

提前學不會破壞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咱們認為的會和學校的標準還差著一大截呢。相反零基礎的孩子,他一開始肯定會比較難。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工作太忙,幼兒園又不教了,我們該怎麼辦

最後,如果你真的天天忙到飛起,幼兒園教的也不夠專業,沒關係,那就做好一件事吧——親子閱讀。

我周圍有很多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3歲就找外教學英語,5歲就上學而思,再學點音樂、繪畫、體育項目,把和孩子相處的寶貴時間都花在路上了,每天半小時的親子閱讀都做不到。

這就是不好好吃主食,把大魚大肉當飯,難消化啊。

學習這件事兒,靠得是一種能力,把學習能力培養出來才是抓學習的根本問題。

在家庭環境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親子閱讀,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品味,就等於承包了孩子的專注力、邏輯思維、理解力、想象力。

比較好的閱讀能力就代表了孩子良好的學習能力,是他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潛力。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凡是親子閱讀做的好的,一般到了五六歲孩子就會出現識字敏感期,根本不用教,識字就像認得回家的路一樣自然而然。

孩子上一二年級的時候,看著成片的課文和好幾行字的數學題就不會犯怵。

有些孩子數學考試最後幾道題都做不完,不是不會做,而是讀不懂題。

老師說讀不懂題的,不光是生字的問題,也是因為沒閱讀習慣,孩子做不到集中注意力去把題讀下來,所以就讀得特別慢。

培養閱讀這件事,既能提高成績又能形成強大的學習能力,不管你有沒有時間都要做。

還有一件事提醒大家,也很重要,就是幼兒園作業一定要重視。

從幼兒園大班就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不管多麼幼稚的作業,父母每一次都要認認真真地陪孩子一起完成,不是要做得很完美,而是認真和按時。

到了上學時,孩子就很自然地會重視老師佈置的作業。即使一開始作業做得不夠好,但他每次都能認真完成,有錯認真地改,很快成績就上去了,學習有效率。

有一次,我送米粒上學,在路上看到一家四個大人蹲在地上,頭挨著頭正在拼一幅七巧板主題的作業,孩子站在一邊啃早點。

爸爸媽媽肯定還心急如焚地要趕去上班,也許為了孩子的作業都沒來得及吃早飯,真是忙成狗,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唉,真是替他們捉急,現在忙成這樣,早幹嘛去了?能蹲在學校門口趕作業,卻不能早點培養孩子自主學習。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今天這篇內容有點多哈,沒辦法米粒媽就是這樣沉溺學習無法自拔,一說起來就摟不住。能堅持讀到這的都是學霸,我再給大家劃下重點

1. 治理幼兒園小學化,要改的是不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是不讓學。大家應該儘量選擇更專業、更有經驗的幼兒教育,選擇那些關注幼兒能力和自主性培養的幼兒園和學校。

2. 從學校現狀來說,零起點不可取。特別是閱讀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千萬不要讓孩子零起點。

3. 只要方法得當,提前學不會破壞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4. 學習能力從良好的閱讀習慣中來,家長不管有沒有時間都要從小做好親子閱讀。

其實抓孩子學習,只要抓住根本問題,路就會越走越順,沒有那麼難,別怕。

怕就怕,一開始不管,等學習出了問題又亂管一氣,孩子受傷大人心痛。老人再護著孩子,不讓你管,根本沒法兒弄。

我們大人要做的就是搞好統一戰線,從思想到態度都一致了,沒有分歧了,家裡的氛圍是平和的,孩子的心才能踏實下來放到學習上。

一句話,大人沒有問題,孩子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米粒媽有話說:

上週好幾位媽媽問我,如何看待教育部發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拼音、計算、識字統統都不許教這件事。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答應了大家要寫一篇文章,現在就來交“作業”啦!

另外,向大家彙報一下,前兩天我倡議疫苗立法的事情,我正在積極跟進中。

特別感激的是,《疫苗!疫苗!現在養一個孩子,等於過去養五個孩子》一文一發,就得到了大家積極的響應、支持和鼓勵。後臺收到六百多條留言,也得到十幾名來自法律從業人員、藥監局等工作人員的積極支持和援助。

為了將疫苗立法提案儘可能的完善和規範化,我一直在查資料,和身邊從業朋友及志願者們做商榷和溝通。

假疫苗事件的熱點在逐步消散,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不盡己之力,改變現狀,假疫苗問題只會愈演愈烈。

明天我會在公號上發疫苗立法倡議書,我需要你們的加入!懇請大家及時關注,一起來為孩子做點事,這一次,我們要用實際行動。

作者簡介@米粒媽頻道(點擊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3-10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3歲寶媽請關注:

@米粒媽愛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