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从中国到世界,腾讯音乐娱乐架起未来产业桥梁

从中国到世界,腾讯音乐娱乐架起未来产业桥梁

不知道近几年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各大音乐平台上总能看到国外歌手全球同步发行专辑的现象,而数字音乐专辑更是吸引了Taylor Swift、Adele、Rihanna和Ariana Grande等顶级音乐人的青睐,这意味着,中国音乐市场和国际正在无缝接轨,曾经的蛮荒之地,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而这些,都和腾讯音乐的全球布局存在着紧密联系。

9月11日,被誉为亚洲娱乐产业前瞻之门的盛会All That Matters在新加坡举行,其中的Music Matters是亚洲最重要的顶级音乐盛会,也是亚太这个全球人口最多音乐市场与世界连接的一扇大门,全球音乐产业的顶级玩家汇聚一堂共商产业变革与发展走向。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作为中国大陆音乐娱乐行业的代表参与了此次盛会,同时,也是继去年QQ音乐参加Music Matters论坛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首次以全新身份参与这一全球音乐盛典。在论坛上,腾讯音乐娱乐集团CEO彭迦信发表了《中国音乐:最好的时代》主题演讲,就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变革、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解读。

从中国到世界,腾讯音乐娱乐架起未来产业桥梁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CEO 彭迦信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增长迅速

从2015年开始,腾讯率先响应政府号召打击盗版,推动行业正版化。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之一,腾讯与国家版权局等政府机构共同成立了“中国网络正版音乐促进联盟”,密切合作共同打击音乐侵权和盗版活动,逐渐肃清了盗版行为,推动了行业的正版化,改善了产业发展环境,也为音乐市场随后两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正版化政策与市场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中国音乐市场近两年实现了华丽转身,从盗版横行的混乱状态转变过来,走上了规范发展之路。根据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录制音乐收入增长63.8%,收入达到1.68亿美元,到2016年,首次突破2亿美元,这一年,中国音乐市场在全球排名也再次刷新新高,达到第12名,数字音乐更是进入全球前10,位于第9,中国已是全球音乐市场实际上的最强劲增长引擎。

不过也有数据显示, 2016年,中国人均音乐支出仅有0.1美元,而日本为21.7美元,美国是16.4美元,韩国是6.5美元,目前中国人均音乐消费量仍偏低,音乐的普及和推广还有很大空间。耀眼的黄金时代将会是未来十年,中国或会很快发展成全球最大的音乐市场,更多商业模式将被发展出来,用户能以更为多样化的形式享用音乐产品,而深耕中国音乐市场13年的腾讯音乐,希望能在这一过程中抓住机遇创造辉煌。

从中国到世界,腾讯音乐娱乐架起未来产业桥梁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副总裁 吴伟林

腾讯帮三大唱片公司发挥最大价值

在本次Music Matters大会上,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副总裁吴伟林先后参加了“Labels in China”与“Publishing in China”两个圆桌论坛,与全球三大唱片公司高层共同探讨了中国业务的发展方向。三大唱片公司嘉宾均认为,像腾讯音乐娱乐这样中国领先的数字音乐服务商,正在以更加公平、开放的音乐机制,改变着中国大陆市场的数字音乐生态。

吴伟林表示:在中国,一定要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数字音乐平台,能够把国外的音乐带入中国市场,使其得到更多的曝光并发挥最大价值。

环球音乐数字战略与业务开发高级副总裁Jonathan Dworkin表示:很高兴看到用户对流媒体音乐的兴趣暴增,以及正版音乐消费量的高速发展,我们将为中国消费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审视一下腾讯所运营的所有平台,你会发现不管微信也好,QQ也好,都是有能力创造商业机会的,这些机会不仅来自于吸引到了用户关注,而是使得用户参与了进来。

华纳音乐大中华区CCO & 亚洲区业务拓展高级副总裁Andy Ma在论坛上表示:在中国的一线城市,甚至包括二线城市如成都和重庆,街头听音乐的年轻人中有很多都在听来自国际的外语歌曲。而我们在中国找到了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利用QQ等社交生态系统,甚至用O2O的方式在数不清的线下场景中推介我们的歌手和内容,因为消费者真的非常迫切希望能与歌手进行互动,而找到强大的合作伙伴会使我们的工作无比轻松。我们在教育中国用户,与此同时也在中国用户那里受到教育,这是一种双向教育,对我们来说受益匪浅。

从中国到世界,腾讯音乐娱乐架起未来产业桥梁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对话全球三大唱片

腾讯引领中国数字音乐潮流

音乐产业的未来是数字化,目前全球数字音乐产业正在走向集中化趋势,Spotify和Apple Music是其中的两个代表。Spotify可以被视为在线音乐告别零售模式的一个标志,在Spotify之前大受欢迎的是iTunes模式的音乐付费下载服务,还有Pandora那样的在线电台服务,但目前iTunes那种生硬而老套的商业模式正面临滑坡,用户既不愿意为单首歌曲下载付费,还想对播放的内容拥有控制权,Spotify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一旺盛的用户需求。

Apple Music是苹果公司为应对流媒体音乐冲击所推出的一项新服务,其推出的背景是iTunes数字音乐下载业务正在不断下滑,苹果甚至还关闭了iTunes Radio服务。与Spotify的不同之处在于,Apple Music拒绝免费模式,不愿意给用户提供看广告听歌的服务,而是提供一定的免费期,之后更为直接地希望用户能直接订购包月服务,其用户转为流媒体音乐付费用户的转化率颇受限制。此外,Apple Music运营思路中带有强烈的分发渠道理念,做中建管道的意识较为突出。

腾讯音乐在体量上并不比前两者小,区别在于前两者都是国际化业务,用户来自世界各国,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前两者都偏传统。相比较而言,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显然就要丰富得多,不管是广告或是订阅,在中国市场都不是什么新概念,都已被尝试了千百遍,而在商业模式方面的集大成者,毫无疑问还是腾讯音乐。一个没人表述过的事实是,在线音乐的未来必然不能靠订阅和广告这些商业模式所支撑,但不以订阅或广告作为商业模式核心的前提是,你首先得具备获得大量订阅和广告收入的能力。而腾讯音乐,恰恰是在中国市场具备这一能力的唯一玩家。

从中国到世界,腾讯音乐娱乐架起未来产业桥梁

引进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

今年年初,正式完成与中国音乐集团完成合并的腾讯音乐,过去两年获取了大量数字音乐版权,为中国在线音乐产业积极引进优质内容。内容引进的背后,实质也是产业合作伙伴的加入,而不管是引进内容还是引进合作伙伴,对于做大整个在线音乐产业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长期被国际市场弃之不顾的中国市场,想要走出去的必备条件首先就是引进来,而这似乎是正腾讯音乐的战略核心。

对一个数量领先但规模落后的市场来说,扭转状况的唯一方式是把产业相关各方都拢在一起,大家一起来做这个市场,不管是内容也好,合作伙伴也好,都是市场规模放大的推动力量。但引进内容与合作者也是需要有资本的,而腾讯音乐最大的资本就是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用户生态系统,其在线音乐的分发能力在国内是无可比拟的。腾讯音乐目前的曲库达1700万首,月活跃用户超7亿,数字音乐分发能力惊人,其订阅用户数应该是市场第二名的十倍之多,而这些对于产业链条的相关各方而言,无疑是有相当吸引力的。

在引进优质内容与合作伙伴的同时,一些其他条件也必不可少,例如产业环境,运营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腾讯音乐的解决方案是,多线作战在运营方面三管齐下,一方面打造出最全面的产品组合与最全曲库,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正版化改善产业环境,培养用户的音乐消费习惯,再一方面在前述条件夯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性的多元化商业模式。从腾讯音乐的决心来看,数字音乐未来在中国有可能出现的商业模式,将与以往任何实践不同。

从中国到世界,腾讯音乐娱乐架起未来产业桥梁

热地乐队在Music Matters现场演出

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只能看腾讯音乐了

在线数字音乐目前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订阅与广告,全球流媒体音乐服务提供商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此。不过腾讯音乐显然并不满足于只从订阅和广告中获得主要收入,这两项非常容易计算的收入,很容易演化成一个固定的估值标准,这既能定义公司的价值,也会限制公司的价值。腾讯音乐认为,在线音乐未来的唯一出路是多元化商业模式,而整个市场未来的规模是大是小,完全取决于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程度。

除了订阅和付费之外,腾讯音乐正在可以想到的所有方向进行了积极尝试,如推出付费包、出售数字专辑等其他收费方式,在音乐消费过程中满足用户的社交化需求,将在线数字音乐引向泛娱乐消费升级,用音乐消费导出智能硬件音乐应用场景,在头部需求和长尾需求方面各自都去做强运营等等。以往我们看到的一些播放器类音乐工具,毫无例外都会有自己的努力方向,或大众或小众,但在腾讯音乐这里,这些需求是被一网打尽的,因为腾讯音乐够大。中国用户很愿意为增值服务付更多的钱,例如线下演出和线上综艺等转化形式,而这些或许将成为腾讯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开发难度显然要高过欧美市场,不管是Spotify还是Apple Music,他们所做的不过是过去十几年中国公司反复在做的事情而已,但腾讯音乐具备从这一奇怪循环中跳出来,站在更高角度设计商业模式的能力。随着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高速发展,市场价值的增大,腾讯音乐在新商业模式方面的探索将成为其抵御外来冲击的坚强壁垒。而一旦腾讯音乐在这场数字音乐狂飙大潮中获得成功,其走向全球之路将无往而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