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大气污染防治 司法部刘炤副部长等部门负责人应询

7月1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栗战书委员长主持专题询问并讲话。

栗战书委员长在专题询问中强调,开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是关键,整改落实是目的。“今天的专题询问要在前一阶段全面执法检查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找准问题症结,深入分析原因,达成政策共识,形成工作合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推进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实现。”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大气污染防治 司法部刘炤副部长等部门负责人应询

7月1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在京举行。

专题询问中,司法部副部长、全国普法办副主任刘炤就“配套法规出台是否有‘时间表’?”“普法‘上热、中温、下凉’状况如何破?”等问题回答了代表委员的询问。

配套法规出台是否有“时间表”?

“有个问题比较突出,大气污染防治法配套法规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周洪宇委员提问,何时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配套法规?对于建立健全最严格最严密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有何具体打算和安排?

“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配套行政法规方面,目前主要欠缺的是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司法部副部长刘炤回应称,目前条例制定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即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和所有环境要素的排污许可制度。

对于条例的制定,刘炤给出了“时间表”:司法部和生态环境部将组成联合小组,对《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1月由原环保部出台)执行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研究,争取在9月底之前起草出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送审稿,并抓紧时间听取各方面意见,确保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的2019年底之前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提请国务院审议。

普法“上热、中温、下凉”状况如何破?

冯军委员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大气污染问题都与全民共治存在着短板和弱项有关。他的问题是,如何建设健全全民共治体系、推动有效普法。

“最好的法治宣传方式,就是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司法部副部长刘炤表示,公开报道有关案件的处理,形成威慑力,这是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法治宣传,比宣传法律条文还更加有效果。

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这样形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普法的现状——上热、中温、下凉。“咱们该拿出时间节点,唤醒基层沉睡的法律,共同提升普法的效果,让大家了解大气污染防治法。”党永富说。

刘炤表示,对于普法“上热下冷”的问题,“下冷”主要是指基层,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普通群众。对企业来说,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和信息公开力度,是让他们热起来的好办法;对群众来说,将来这方面案子多了,群众发现能够保护他们的权益,自然会让他们“热”起来。

刘炤表示,司法部和生态环境部要继续强化监督检查,落实普法责任。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共同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普法的责任清单,落实普法的责任。另外,普法还应创新方式方法,在不同的平台上宣传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并广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增强各方互动,广泛调动律师、公证、人民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司法鉴定等方面的法律职业者参与到普法活动过程中,通过答记者问、专家解读等方式积极回应社会各方面的关切。最后,刘炤认为,还应把握重要节点,加强重点培训,利用法制宣传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开展宣传,在中小学课本里也可以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促进法律知识进课堂、进教材。

刘炤还表示,司法部门将把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七五”普法中期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公开报道有关案件的处理,同时,要广泛调动各方面法律职业者参与普法活动,促进相关法律知识进课堂、进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