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玉米秸稈還田,快速腐熟成肥的措施,我們要注意這些事情

農作物的秸稈中,所含的營養元素相當豐富,尤其是

鉀元素的含量是比較多的。農作物秸稈還田,是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為田間積累有機質和礦質養分的重要措施;也為農業種植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眼下,很多地方的玉米處於生長的中後期,或接近成熟。我們就以玉米的秸稈還田為例,討論一下玉米秸稈還田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和現象。

秸稈還田後,我們怎樣快速把作物的莖杆“變廢為寶”呢?也就是說,以什麼樣的方式還田,秸稈才能快速腐熟,而被田間農作物吸收利用呢?同時還要有效避免因還田帶來的病害,甚至對下茬作物的影響呢?這些疑問在秸稈還田中是確實存在的,我想也是很多朋友都急需瞭解的。好,我們就來簡單的討論一下。

玉米秸稈還田,快速腐熟成肥的措施,我們要注意這些事情

還田後的腐熟技術

首先我們應瞭解下秸稈還田的好處,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優點之外,秸稈還田還可提高田間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使土壤鬆散易於耕種,加強了土壤的通透性,提高農作物根系的呼吸、分解,還減少了肥料的投入。

雖然有那麼多好處,但秸稈還田不是盲目的,也不是隨便“堆放”田間後就會轉變為營養元素的。這需要秸稈腐熟,有機物質被分解,腐殖質礦化後,才可被農作物吸收利用的。這與我們的還田方式,處理秸稈的方法,以及還田後的管理等,都是有直接關係的。

玉米秸稈還田,快速腐熟成肥的措施,我們要注意這些事情

還田時間

秸稈還田後,腐熟的快慢受水分的影響比較大,所以在玉米收割後,要趁著秸稈含水量大時儘快還田。換句話說就是,還田時間越早越好,最好是邊收割邊粉碎還田。提前進行,可利用高溫加快微生物的活力,加速腐熟進程;還可在秸稈徹底乾枯之前,充分利用體內的分水“發酵”、腐熟。

秸稈數量

秸稈需要還田的數量,一定要有所控制,並非越多越好。還田秸稈過多,不僅影響分解腐熟的速度和質量,而且還會與農作物“爭奪”土壤中的氮元素,也可能會在分解過程中產生較多的有機酸,對農作物根部產生很大的危害。

秸稈處理

嚴格來說,在處理秸稈時粉碎的程度時,是越碎越好。長度至少要在10釐米以下,推薦5釐米左右,粉碎後要在田間均勻撒施,不堆不露白(土壤)。並在秸稈上均勻撒施

秸稈腐熟劑,畜禽分辨或尿素,防止因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而使田間缺少氮素。

土壤並保持60%左右的持水量,這些處理都是有利於快速腐熟的。需要注意的是,秸稈腐熟劑每畝的用量,少的只需要幾斤,而我們還要均勻撒施,怎麼做到呢?可以用尿素、秸稈腐熟劑,和足量的細土“填充”,充分混合拌勻後,均勻的撒施秸稈上,最後翻入土壤,深度至少在20釐米。過淺或不均勻,是引起病蟲害和影響農作物根系生長的主要原因。

玉米秸稈還田,快速腐熟成肥的措施,我們要注意這些事情

還田後對作物影響

秸稈還田的好處固然很多,但要基於正確的還田方式之下所達到的。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影響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長。我們在還田時,要注意以下兩種情況。

A,秸稈的質量,大面積病蟲害的玉米秸稈,是不建議直接粉碎還田的,它可能會傳播一些病害影響下茬作物。推薦使用優質無病害的秸稈還田。為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有病害的秸稈可以經過高溫堆肥後再利用,或作為燃料、飼養禽畜後再施加田間。

B,還田翻入深度,粉碎還田時,秸稈一定要深翻入土,深度建議在20-25釐米之間為佳,這對保持水分加快微生物分解,快速腐熟有一定的幫助。再者,也有利於下茬農作物根系生長,減少倒伏、和地下害蟲高發的現象。

秸稈還田的質量,是影響我們下茬作物或以後田間種植環境的一個關鍵因素。所以,我們不僅要重視秸稈還田,還要正確處理,才能保證我們的土壤越種越“肥”,農作物高產優質。

玉米秸稈還田,快速腐熟成肥的措施,我們要注意這些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