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不再集中認證後,社保待遇資格認證如何開展?有人欺詐冒領怎麼辦?

近日,人社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人社部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等有關情況。

全面取消集中認證後,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怎麼開展?如何維護基金安全?一起來看看——

不再集中認證後,社保待遇資格認證如何開展?有人欺詐冒領怎麼辦?

將採取“寓認證於無形”的方式開展認證

不再集中認證後,社保待遇資格認證如何開展?有人欺詐冒領怎麼辦?

全面取消集中認證,不再要求參保人在規定時段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認證,而是將主要通過數據比對、信息共享、大數據分析來解決大部分的認證問題,通過這樣方式不能解決的,要以社會化服務、遠程互聯網認證的方式來解決。

具體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開展信息比對認證服務

充分運用人社部門建立的全民參保登記庫、持卡人員數據庫、就醫結算數據庫、業務監測數據庫等數據資源,按月開展數據比對,分析判斷參保人的領取待遇資格。

積極與公安、民政、衛生健康等部門開展業務協作,實現與人口管理、殯葬、就醫等方面的數據比對,與乘坐飛機高鐵等實名驗證場景的信息共享。

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應用,核實參保人員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這項措施可解決大多數人的認證問題。今後,各地不得再要求參保人在規定時間段到指定地點或窗口進行集中認證。

2、以服務方式開展信息核實

對於信息比對不能確認待遇領取資格的人員,原則上要結合全民參保計劃和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等工作,由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通過組織健康體檢、文體活動、走訪慰問等方式開展認證,對行動不便者要提供上門服務,讓認證對象切實感受到服務帶來的便捷和尊嚴。

3、積極推行異地居住人員遠程自助認證

對於異地居住的人員,各地不得要求參保人返回參保地進行認證。

通過推廣基於互聯網的生物特徵識別認證、手機APP遠程認證等服務渠道,使服務對象就地就近即可完成認證。

對在國外(境外)居住人員,人社部正在加緊與有關部門進行磋商,儘快改為通過互聯網進行視頻認證。

不再集中認證後,社保待遇資格認證如何開展?有人欺詐冒領怎麼辦?

做好“堵後門、斷後路”工作,維護基金安全和參保人利益

全面取消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後,為杜絕可能出現的欺詐、冒領問題,維護基金安全和廣大參保人的利益,必須加強和完善管理措施,做好“堵後門、斷後路”的相關工作。

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

積極研究制定《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條例》,通過加強法制建設,進一步規範基金管理,也進一步明確參保人的權利和義務。

2、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

重點是將基金風險防控的各項措施落實落細,通過信息化手段,防範可能發生的各類欺詐、冒領行為。

3、加大對欺詐冒領行為的打擊力度

進一步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相銜接的工作機制,依法懲處違法違規行為。要加強社會監督,集中曝光一批欺詐騙保案件,使騙保冒領違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對不法行為產生震懾效應。

4、進一步加強社保領域誠信體系建設

加強與相關部門實施聯合懲戒合作,對失信企業及相關人員實施聯合懲戒,讓失信人員處處受限,為失信行為付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