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平潭國際旅遊島自獲批以來,

在各領域發揮先行先試優勢,

積極引進人才,不斷完善相關機制,

釋放政策紅利,解決後顧之憂,

臺灣青年紛紛來此創業。

同時也吸引著本土人才返鄉支持建設。

如今,平潭建設如火如荼,

兩岸創業青年共享發展機遇,

挖掘古石厝,喚醒古老村落,

使民宿產業成平潭旅遊一大亮點,

未來,希望更多外來人才能夠來平潭發展,

讓新一代平潭人更有信心留在平潭創業。

誠意滿滿,勁頭十足,這是近年來平潭旅遊業招才工作的真實寫照。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企業總部大廈(資料圖)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平潭開放開發的意見》,明確實施新一輪“四個一千”工程(即引進1000名臺灣專才、選派1000名年輕幹部、招聘1000名海內外人才、培養1000名實驗區人才),引進適應平潭開放開發需求的各類大陸境內外優秀人才。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智能產業大廈(資料圖)

平潭再次釋放出強烈的愛才惜才信號,引來兩岸旅遊人士新的關注。

當前,平潭形成了“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三區疊加的發展格局,在完善人才工作體制和創新人才機制方面持續著力,不斷為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產業大廈(資料圖)

哪些人才是旅遊島發展最需要的?平潭國際旅遊島獲批不到兩年時間,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選擇,給出了答案。

兩岸導遊紮根

旅遊人才引進先行先試

在平潭,西安姑娘何海英找到了事業的新方向——當導遊,為平潭旅遊代言。

在今年初舉辦的首屆兩岸導遊詞創作與講解大賽上,她經過層層選拔,拿到了金獎。在何海英看來,這份榮譽是對她投身平潭旅遊事業的肯定。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導遊向小遊客們講解北港村的歷史典故。蔡起輝 攝

2015年,何海英跟著平潭丈夫回嵐定居,成為“新平潭人”。她用三年時間,從旅遊業新人成長為一名接地氣的導遊,又考下國導證,如今已是平潭的金牌導遊之一。她告訴記者:“平潭的景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它們一點一滴地成長成熟起來。”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臺灣創業園(資料圖)

像何海英這樣與嵐島結下不解之緣的導遊不在少數。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平潭共有135位導遊取得國導證。

平潭還形成了多層次的培育合力,加快導遊人才隊伍的培養,優化導遊隊伍結構。2015年10月,平潭出臺《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的九條措施(暫行)的通知》,明確在平潭報名參加全國導遊資格考試,獲得初級導遊的一次性獎勵1000元,中級導遊一次性獎勵2000元,英語或小語種導遊一次性獎勵3000元。

此外,考試通過後在平潭從事導遊工作的,每年按以上同等標準給予獎勵。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第七屆共同家園論壇現場(資料圖)

不僅如此,憑藉三區疊加優勢,平潭還在旅遊人才引進方面先行先試,讓臺胞成為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的受益者。

2015年3月,國家旅遊局發文支持福建自貿試驗區旅遊業開放,其中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臺灣導遊、領隊在自貿試驗區所在設市區(或試驗區)執業。為此,我省先後出臺《臺灣導遊領隊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執業實施方案》《臺灣導遊領隊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執業和管理方案》等相關政策。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我區首張對臺職業資格採信頒發(資料圖)

去年初以來,平潭自貿試驗片區積極推進臺灣導遊換證培訓與落地執業銜接工作,在臺灣導遊與旅行社之間搭建了供需對接的平臺。

目前,已經有139名臺灣導遊、領隊通過了相關考核。截至今年5月,已有91名臺灣導遊、領隊與當地旅行社簽訂合同或加入平潭相關行業組織,取得福建自貿試驗區專用導遊證。

臺灣專才安家

推動平潭“廁所革命”

臺胞王佩琳在平潭參與推動一場“廁所革命”。

今年4月,平潭綜合實驗區印發《進一步推進“廁所革命”實施方案》,明確2018年至2020年,全區計劃建設旅遊公廁10座,其中,2018年計劃完成4座,2019年計劃完成4座,2020年計劃完成2座。

平潭綜合實驗區旅遊發展委員會是旅遊廁所的責任單位,就職於該單位的王佩琳成為該項目的負責人,她將在臺灣工作多年累積的市場營銷、管理經驗等有效融合,反哺平潭旅遊市場。

“廁所雖小,但裡面蘊含的民生卻很大。‘廁所革命’能提高遊客對嵐島的旅遊體驗。”王佩琳說。

王佩琳是平潭引進的臺灣專才,去年8月,她從平潭自貿辦被調動至平潭旅發委市場研發處,先後從事營銷推廣、對接旅遊項目等。“從事旅遊業的人一定要吃透這個地方的情況,更要從心底喜歡這個地方。只有這樣,我們在招商引資的時候,才能夠讓項目更具說服力,讓投資方對咱們平潭產生興趣。”她說。

像王佩琳這樣在平潭政府及事業單位工作的臺灣專才目前共有14名,其中有3名就職於平潭綜合實驗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助力國際旅遊島建設。

政策紅利解憂

臺青紛紛來嵐就業

究竟是什麼吸引東岸的青年來嵐,並投身於平潭的建設呢?臺灣專才陳建翔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平潭是個努力就可以出成績的地方。”

陳建翔在平潭旅發委參與政策法規的制定與研究以及產業促進相關工作。去年初以來,他先後負責平潭國際生活美學藝術展項目籌備、民宿管理辦法制定、旅遊對外推介等業務,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

此前陸續出臺《在平潭工作的臺灣居民涉及內地與臺灣地區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實施辦法》《關於支持臺灣同胞創業發展的暫行規定》《臺灣創業園扶持措施實施細則(試行)》等,支持臺灣人才創業就業。今年1月,平潭專門設立了臺灣人才服務中心,並制定了臺灣青年人才服務保障方案,加強臺灣人才的引進和服務工作。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臺灣大學生參觀平潭臺創園(資料圖)

“臺灣專才在嵐工作能夠享受到住房補貼、稅收補貼還有安家補貼等獎補。”王佩琳直言,諸多後顧之憂得到解決,專才們可以毫無保留地投入工作。

兩岸青年深耕文創

展現海島村落風情

平潭流水鎮北港文創村因“石頭會唱歌”聲名遠播,臺灣嘉義青年林智遠也因此收穫了他的夢想——為兩岸民宿業者搭橋鋪路。

2016年,林智遠帶領一支由兩岸青年組成的創業團隊來到北港村,向村民租了8棟老石厝改造成為新民宿,並取名“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北港民宿(資料圖)

這讓曾經乏人問津的古老村落由此重獲新生。如今,北港村充斥著海島村落風情,節假日遊客如織,“石頭會唱歌”已然成為平潭旅遊的一大亮點,更是不少遊客的“打卡勝地”。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磹水風韻古村(資料圖)

當前,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如火如荼,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民宿等相關產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北港文創村、磹水風韻古村匯聚了兩岸的民宿人。

在磹水風韻古村,首家文創商店進來了,起名為“起風了”。這是由7名兩岸青年組成的團隊打造而成的文創店,從來到平潭到該店正式運營,前後歷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相較民宿,文創產品的開發似乎能讓遊客對一個地方有更深的辨識度,從而做活地方特色。”團隊成員趙喻琦說。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起風了”文創產品(資料圖)

就在不久前,兩岸民宿產業交流會在平潭舉行,來自大陸、臺灣的民宿業專家學者和業界高管約150人齊聚一堂,為平潭民宿發展支招。會上,兩岸近20個機構互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兩岸民宿產業交流會(資料圖)

這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民宿人來到平潭,壯大旅遊人才隊伍,為嵐島打造精品民宿集群。

多重疊加優勢

吸引人才返鄉創業

不僅如此,“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的疊加優勢,還吸引了一批在外地成功創業的人返鄉再創業。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北漂女孩回鄉創業。這是海邊野餐活動。(圖由受訪者提供)

2017年6月,北漂女孩陳貞貞回到家鄉,創辦平潭第一傢俬人定製美食工作室——“茶七飯八”。“平潭目前的發展機遇難得,作為平潭人更應該珍惜這種機遇,支持家鄉建設。”這是陳貞貞的信念。

此前,她曾和哥哥合資創辦了一家海鮮電商公司,年銷售額達千萬元。豐富的經驗讓她很快在平潭找到了創業的方向,打算趁著旅遊旺季的到來,和平潭眾多民宿達成合作,由“茶七飯八”向住戶提供定製餐,提升遊客的出遊體驗。

兩岸創業青年匯聚嵐島,共享發展機遇,共建兩岸共同家園

北港民宿動態(資料圖)

“希望更多外來人才能夠來平潭發展,讓新一代平潭人更有信心留在平潭創業。”陳貞貞將這句話寫在了新年願望清單上。

這也是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者的共同心願。“下一步,我們將加快集聚人才人氣,以更優的政策聚才,以更好的平臺聚才,以更適合青年的業態聚才,以更好的服務聚才,讓各類人才在平潭安心、舒心工作和生活。”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 來源:福建日報
  • 文字:林霞 張哲昊
  • 圖片:東南網 平潭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