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抽菸逛街打麻將的你們,憑什麼指責遊戲?

很多時候玩遊戲的我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遊戲會被那麼多人詆譭。

因為我們能深刻的感知到,遊戲的世界,並非他們口中說的一無是處,那麼,誤解從何而來?

我想,歸根到底在於意識形態。

這意識形態似乎就很抽象了,那麼再淺顯一些呢?

我們不妨來進行一個場景化吧。

場景一:

工作或者學習一天後,我們想玩遊戲放鬆。

但因為一天在外,回家開始玩遊戲。而家人未得陪伴,故而產生怨言,怨言何在,自然是遊戲,遊戲搶走了他們的時間。

場景二:

誰誰誰天天玩遊戲不學無術,成績下降或者工作不上進,姑且不論事件真實性,而這種話題在人群中是很容易形成負面效應的,進而對整個遊戲產生了反感。

場景三:

玩遊戲充錢導致妻離子散,看著別人家庭破壞,會直接聯想到遊戲,進而產生厭惡心理。

以上種種,諸如此類。

由此慢慢讓整個社會都覺得遊戲是有原罪的。

但極少有人願意去真正深入的思考,遊戲究竟是誘因,還是主因。

我只想問問,那些玩遊戲到妻離子散,不思進取的人,是不是不玩遊戲就會變成奮發圖強的人?

這兩者是不同的,誘因是觸發,主因才是原罪。

那些厭惡遊戲的人,只會去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事物。

人這種生物,天生對未知感到恐懼。

他們不願去了解,但又樂意去牴觸,那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遊戲的世界他們也過得很好。

但有一點可能大部分人都忘了。

這個世界是多元化的。

抽菸逛街打麻將的你們,憑什麼指責遊戲?

多元這個詞很重要。

比如有的人樂意彈琴,有的人樂意打麻將,有的人願意看書,有的人願意玩遊戲。

從本質上而言,都是工作之餘的娛樂。

但他們就覺得看書彈琴就是好,打麻將就是娛樂,玩遊戲就是十惡不赦。

強行把他們價值觀套在遊戲上來,從而形成一個深層次的道德綁架。

什麼是道德綁架呢?一邊打著麻將或者一邊逛著街,一邊罵著玩遊戲的人死宅或者無可救藥。

而說實話,不見得打麻將和逛街就能顯得多麼高尚,都是娛樂活動罷了,遊戲憑什麼受到無端指責?

說到底,是因為玩遊戲的人掌握的話語權太少了。

這才是問題的本質及核心。

遊戲的諸多問題,都來自於此,那就是話語權。

話語權的進一步就是影響力問題。

你看,若真要論危害,吸菸喝酒危害大多了吧,尤其是吸菸,不僅危害自己,還影響他人。

為什麼不禁止吸菸,一方面是錢的問題,大家都明白 。而另一方面,那就是吸菸的人掌握了大量話語權。

而在眾多娛樂中,遊戲偏向年輕化,年輕化意味著話語權的降低,從而遊戲在受到指責的時候無人站出來。

抽菸逛街打麻將的你們,憑什麼指責遊戲?

這點很恐怖。

就好像你欺負一個人,他如果老老實實,你就會一直欺負他,如果他反抗得厲害,你反而收斂許多。

遊戲同樣如此。

核心的問題找到了,那麼來看看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

文化因素或許也佔據了很大原因。

國內,國人的浮躁心態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這個心態可以體現在很多地方,其中一點就是功利,功利有好有壞,直接反應在很多方面。

比如公司要求結果導向,這是好的一面,但大部分放在生活上,就變味了。

任何事,人們普遍追求一個產出,一個結果,你看書,是因為可以提高你的知識。你運動,是因為可以讓你健康,但你遊戲呢?遊戲能做什麼?能帶來什麼結果?

什麼也不能?那你為什麼玩遊戲?

因為快樂?幼稚!

沒錯,這就是他們絕大多數不喜歡遊戲的人的想法。

這些人一邊追著連續劇,一邊聊著八卦,一邊吹牛聊天,然後說起遊戲都是一本正經的不屑。

反觀國外,遊戲的應用場景已經開始反哺社會,人們用它來反思戰爭,用它來創造藝術。

在這兒,不是說崇洋媚外,而是對於遊戲這個態度上來,他們並沒有將之區別對待。

沒錯,國內遊戲其實要得就只是不區別對待。

抽菸逛街打麻將的你們,憑什麼指責遊戲?

你看你的連續劇,你抽你的煙,我玩我的遊戲,彼此尊重和理解。

這樣不好嗎?

一邊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一邊說玩遊戲的Low,說玩遊戲的不務正業?

請問你的三觀你父母沒教過你嗎?

所以說,每一個熱愛遊戲的人,如果真的想讓國內遊戲發展起來。

其實本質上不只是遊戲公司的事情。

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國內遊戲公司做垃圾遊戲等等,沒錯,這是事實,也是現狀。

但深層次的原因,其實不在這兒。

那是社會主流的不認可,是國內環境的不允許。

很多東西,很多值得深思的東西,遊戲可以表現的很直觀很明白。

所以有人不想讓它存在,所以你能看到的,都是滿屏VIP讓人智商丟失的垃圾遊戲。

真正的遊戲是開啟民智的,是引人反思的。

遊戲的本質是以娛樂,宣洩或者反思的方式去反饋我們當今的價值觀,這才是遊戲的正確發展方向。

抽菸逛街打麻將的你們,憑什麼指責遊戲?

而以騰訊為主的遊戲品類他們只是走向了另一個方向,那就是社交。

這是很聰明的走法,因為另一條路,太難。

從小我們就被老師父母教導,玩遊戲不好。

然後會舉一堆例子,比如某些混混,比如一些叛逆的人因為玩遊戲最後怎樣怎樣。

其實仔細思考,就很容易發現問題的所在,因為老師父母舉得那些例子,那些混混,他們也逛街啊,也看電視啊。

但他們從來不會去想那些混混是不是因為看電視,是因為逛街才變成混混的,因為這些事他們自己也會做,所以他們認為逛街看電視是可行的,可被接受的。

於是他們得找出不同啊,哦,原來那些混混玩遊戲,那一定就是玩遊戲才變成混混的。

而可悲的是,不僅僅是這個混賬邏輯,更讓人絕望的是,當你開始獨立思考,開始質疑他們而他們無法給你一個答案的時候。

你得到的不是欣喜,而是憤怒,進而帶來的是辱罵和棍棒。

在國內,這被稱為頂撞長輩,大忌。

所以,迴歸到本質,遊戲的未來,其實在於我們敢不敢發聲。

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依然沒有人為我們說話,寫這篇文章的,依然只是一個以遊戲為主的自媒體。

但我還是要說,儘管人微言輕。

但只有更多的人關注,更多的人發聲,掌握更多的媒體和話語權。

遊戲才會開始改變,而這個改變,我認為從電競的發展現狀來看。

其實已經開始了。


感謝你們能讀到這兒

這已經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