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說話容易得罪人怎麼辦?

說話容易得罪人怎麼辦?

文/大鵬,公眾號:個人發展學會(ID:gerenfazhanxuehui)

我有一個同事,寧波人,性格非常直爽,我們都很喜歡他。但是他有個缺點,就是說話太直。

他昨天跟我抱怨:“大鵬,我說話吧,不會藏著掖著,有時候沒說幾句話就得罪人了,我也很無奈啊,可是我就是這樣的性格。”

1

總有些人說話直

就像上次,我們一個同事問他這段文字介紹可不可以這麼寫,他看了一眼就說:

“這一看就是智商不在線的人寫的,裡面好幾個詞翻譯得都不準,你哪找來這種社會邊角餘料乾的事啊?放著吧,我一會給你弄。”

同事當時臉就拉下來了:“這是我翻譯的。”

他有時說話確實不中聽,但也真沒有什麼壞心眼兒,你看他還很熱情地幫你做事情。

不過,如果不是朋友之間非常包容,或者彼此沒那麼瞭解,就很容易產生誤會。

有些人直腸子、一根筋,明明一開口就跟開了霰彈槍似的,一打一大片,開口就得罪人,但是自己還意識不到。

如果你以朋友的身份指出來,他反而會以此為傲:“直有什麼不好,說明我心裡不藏事兒,不會對人耍心眼兒。”

但是講真的,說話太直接,不一定能達到理想中“溝通順暢,全無隔閡”的效果。

這並不是說,心直口快就是不好的,而是在人際交往中,有些話確實不能說得太直白,要顧及到對方的情面和實際情況。

而在說話很直的人眼裡,只有對錯、只有真假,而不會針對具體情況加以分析。

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就反覆強調,聊天的過程中,不是隻有信息價值的,還有情感價值。

人們希望在聊天的過程中獲得情感反饋。

比如對方出門的時候忘帶鑰匙了,回家的時間太晚,沒法找開鎖師傅。

於是給你打電話,想去你那兒借宿一宿。

雖然你答應了,但嘴上非要說一句:“你怎麼那麼笨啊?連個鑰匙都能忘了帶。難怪你找不到女朋友!”

對方會怎麼想呢?人家在這個時候已經自責過了,你何必多此一舉呢。

好兄弟和好閨蜜之間調侃一句“你怎麼那麼笨”無可厚非,但是沒有必要再加上一句“難怪你找不到女朋友”,這隻會讓人家本來應該感謝你的熱情收留,但結果你卻讓人平添自卑感。

2

該如何避免說話太直

第一,不要輕易發表意見。

我們都知道在路邊隨意停車是不好的,容易影響交通。

你在跟人聊天的時候說:“在路邊亂停車的人,駕照都是買來的嗎?還是眼睛瞎,看不到‘此處禁止停車’啊?我跟你說,隨便在路邊停車的人腦子都是被槍打過的。”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對方昨天晚上去幼兒園接孩子,剛好車位都被佔滿了,他怕孩子找不到自己,於是在路邊違規停了兩分鐘,接上孩子馬上就走了,也沒有影響到別人。

但你這麼慷慨激昂,對方心裡就很不是滋味兒,莫名覺得自己被罵了一通,還會覺得你這個人不通人情。

所以我們要學會的是,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尤其是帶有明確立場的意見,更不要擴大打擊面,隨意圈定一個人群。

第二,要禮貌用語。

如果你一時改不過來說話太直的毛病,可以學著在每次對話的開頭加上一些禮貌用語。

說話委婉一些,就會讓人感覺更舒服一點。

比如當你有話不吐不快的時候,可以這樣說:“那個,我有件事不知當說不當說。”

通常來說,對方不會像兆民老師那麼壞,“那你別說了”,而是會讓你繼續往下說。

此類句子還包括:

“我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啊,我就是隨便感慨一下”

“管不了那麼多了,反正你們不要介意我啊,我沒有針對你們”

“我說話不中聽,大家多擔待”

等等...

第三,不要多管閒事。

當你懷著一顆真誠的心,想要直白地說出一些話時,可以這樣對自己說:“我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有時你可能是好心,但確實是多管閒事。

比如你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特地親自下廚,想為你做幾道拿手菜,可是你到了廚房裡,卻大呼小叫:

“哎呀, 你怎麼能把肉和菜一起炒?要先炒肉再炒菜啊!

哎呀,番茄炒蛋怎麼能放糖呢?番茄本來就甜!”

相信我,你的朋友下次再也不會請你來家裡吃飯了。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都不同,要求同存異,不要多管閒事。這種直白,會讓你們彼此之間都很累。

可有些說話直的人會這樣想:“我跟你這麼說是不把你當外人啊,換了別人我才不跟他說呢。”——這種不把別人當外人的思想並不可取。

因為自以為正確甚至高尚的想法,並不是對對方指手畫腳的理由。

人與人之間,無論關係多好,都是有一個界限的。

如果你越過了這條界線,就會觸及別人的敏感領域,對你心生戒備。

所以我們要明白邊界所在,管住自己,不過界。

說話太直,容易得罪人的小夥伴們,我們要做的不是懷疑對方不理解你,把你的“好心當作驢肝肺”,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表達方式。

我們說話是讓人聽的,如果別人聽了不舒服,就失去了表達的意義。

因此,不但要說話,還要好好地說。

即便你想要反駁對方,或者對方真的說錯了,也應該儘量婉轉地表達。

只顧自己暢快,不顧對方感受,就可能讓對方也惡語相向,造成惡性循環。

我們總是說,要“三思而後行”。

說話之前,自己先想一想:“我真的有必要說這些嗎?一定要這麼說嗎?還是有更好的方式?”經過思考說出口的話,不但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更有分量。

我們在聊天時,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給人基本的尊重,才能讓聊天更加愉悅。

作者:大鵬,個人發展學會首席聊人師、上海戲劇學院電影電視學院講師、長期佔據喜馬拉雅付費暢銷榜前30名。公眾號:個人發展學會(ID:gerenfazhanxuehui),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