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县这一年丨答卷

又到一年夏至时节,又是满目生机盎然。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视察,殷殷嘱托,情真意长。

一年来,绵绵厚望,鼓舞人心,切切关怀,催人奋进。兴县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五项重大任务,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一年后,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县时的足迹再次回访。所到之处,我们深刻感受到百姓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惦念和深情,我们也欣慰地看到了这一年来,他们交出的一份份满意答卷。

兴县蔡家崖村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一年来客流井喷式增长,就在几天前,“蔡家崖号”列车从蔡家崖驶出,兴县结束了没有客运列车的历史。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兴县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一份份充满真诚与深情、奋斗与幸福的精彩“答卷”。

蔡家崖:

红色旅游火辣辣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县这一年丨答卷

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兴县蔡家崖村视察时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县这一年丨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县这一年丨答卷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直飞吕梁,随后驱车近两小时来到兴县,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一年后,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兴县蔡家崖,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感受这片红色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回访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者摩肩接踵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县这一年丨答卷

6月20日,兴县蔡家崖的“红色一条街”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第二届“红色兴县”旅游文化季活动在这天正式启动。

游客增多,感受最直接的是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莅晋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兴县蔡家崖村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由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和新馆两部分组成,是全国唯一的全面反映晋绥党政军民12年光辉斗争史的多功能、综合性的革命纪念馆。

馆里的讲解员康彦红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客流呈现井喷式增长,最高纪录日接待量达到5000人次。作为资深讲解员,康彦红已经有14年的工作经验,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的时候,她作为馆内工作人员全程陪同。

纪念馆里的“晋陕联防保卫党中央”展厅,是馆内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后,对纪念馆工作人员激励巨大。面对激增的客流,全馆11名讲解员每人每天都要完成五六批讲解任务。从新馆到旧址,讲解完一次需要近两个小时,一天下来,每个讲解员至少要倒着走3万多步。很多讲解员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虽然很累,但大家积极性很高,纪念馆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这里而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县这一年丨答卷

6月21日,太兴铁路(太原至兴县)“蔡家崖号”旅客列车通车。

“蔡家崖号”列车开通了

85岁老战士温守慧上车体验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吕梁视察的时候,在晋绥革命纪念馆旧址和晋绥边区的15位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一一握手,亲切交谈,祝他们健康长寿,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今年85岁的温守慧老人,就是当时的15位老战士、老同志之一。1947年参加革命,跟着部队南下临汾,西进成都,解放后复员回村务农,虽然已年过八旬,温守慧却依然坚持下地劳动。

老人家就住在蔡家崖村,每天4点多起床就去下地。他说早起没太阳,干活不会太热。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老人分外激动。老人指着窑洞正中央悬挂着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与老战士们交谈的照片说,习近平总书记握手的时候,让人感觉特别温暖。老人说他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国家给复员军人每月都有近千元的生活补贴,农民也有了医保。

6月21日,太兴铁路(太原至兴县)“蔡家崖号”旅客列车首次通车。温守慧老人和另外几位老战友作为老战士代表乘坐体验了“蔡家崖号”。老家通了火车,让温守慧老人格外高兴,话也比平时多了。“我早就听说我们兴县要通火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们老区人民的关怀。火车站离我们村就2公里,我就想啊,我到时候一定要坐上火车出去看看。今天终于如愿了!”说着老人指了指自己:“我以前坐火车都是从太原坐,去过四川、去过郑州,就是没有从兴县坐火车去过太原,这次是我最高兴的一次!”

家住兴县县城的刘丙涛老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老战士代表。他15岁参加八路军一二〇师干革命,一直从事文职工作。老人头脑清晰、思路敏捷,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也非常熟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后,他自愿做县里的义务宣传员,和老伴上街遛弯、买菜时,总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和他打招呼,问他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时的情况。老人就会停下脚步,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如何牵挂老区、如何关心老战士、怎样平易近人、怎样热情亲切……

刘丙涛老人还告诉大家,党中央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未来生活会越来越好。由于身体原因,刘丙涛没能体验首趟从兴县开往太原的“蔡家崖号”列车,但老人心里一直记挂着,嘱咐记者在现场多拍几张照片给他看。

记者见闻

村里人爱上了“红色一条街”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县这一年丨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最大的变化是客流猛增,那么对于蔡家崖村来说,变化则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

在纪念馆新馆和旧址之间,原本是蔡家崖村的一条街道。以前灰突突、平淡无奇的乡村道路,现在变成一条干净、整洁的仿古旅游街,大家给这条街起名为“红色一条街”。这条街以特色小吃和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以及当地农副土特产为主打,使蔡家崖村和纪念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提升了整个景区的红色文化氛围和游客参与体验度。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县这一年丨答卷

今年30岁的白永龙是蔡家崖村的村民。以前一直在太原打工,今年听说县里搞红色旅游,在他们村开发红色一条街,他和妻子辞职回家,在红色一条街上承包了一间门面,卖起了当地的特色小吃“拉叨叨”。他指了指门外的街道说:“以前我们这条街基本没人来,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村里人以前在这儿的门面,一年租金2000元也没人租,现在一下子涨到了10000多元。还有村里的开发建设,跟前的‘蔡家崖’火车站建设,村里好多人都能找上干的,收入肯定比以前多。”

似乎担心记者不相信他说的话,白永龙指着几个吃“拉叨叨”的顾客说:“这都是我们村里的人,不信你随便问问!”旁边一位头发雪白的老人接过了话:“我71岁了,一辈子都在村里,这是我们村变化最大的一年。”老人名叫温二油,是村里的老党员。他说,这一年,来蔡家崖接受红色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旅游大巴一辆接一辆,县里开始依托晋绥革命纪念馆开发红色旅游,村里人的收入越来越多。

不仅仅是蔡家崖的村民,兴县当地很多人都看好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景。家住兴县县城的张喜龙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听朋友说蔡家崖搞起了“红色一条街”,他便放下外地的生意,赶回老家在“红色一条街”上租了间门店,卖起了红色纪念品。张喜龙说,他很看好老家的红色旅游,相信会越来越兴旺。

作为蔡家崖村的第一书记,贺建军已经驻村工作了一年多,正好经历了蔡家崖变化最大的时刻,他向记者更详细地、全面地介绍了蔡家崖的发展。

原本是贫困村的蔡家崖村,2015年实现整村脱贫。最近两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贺建军说:“习近平总书记来蔡家崖时,跟村里好多人都握了手,全村干部群众干劲儿冲天,紧跟党中央,‘撸起袖子加油干’。全村在北山种植杏树1258亩,核桃树500多亩,试种桃树30多亩。现在已有部分杏树开始产果,预计每年可增收100多万元。”

蔡家崖村还建起了300千瓦光伏电站,仅此一项,每户每年增收800元,集体每年增收36万元。蔡家崖村的飞速发展,不仅让村里人满怀憧憬,城里人也心生羡慕。在本土人才回引工程的号召下,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的3名大学生离开省城,回到了蔡家崖村。他们一边协助村“两委”主干开展工作,一边负责电商平台的运营。通过这些大学生在网上经销,村民将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

贺建军说:“村里最明显的变化,其实不是‘红色一条街’,也不是发展了经济林,而是村民的思想。以前村里人主要靠打工、种地为生,习近平总书记来了以后,大家突然开了窍,现在村里人对红色旅游特别有信心,还特别关心时事政治,村里的党建工作和村民的整体素质都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兴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国务院列入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县。兴县确立了包括产业扶贫、生态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等在内的“三五工程”攻坚深度贫困行动方案,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一项一项兑现承诺,坚决把任务落到实处、进度落到实处、责任落到实处、效果落到实处。县里主要领导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举全县之力,众志成城、开足马力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近3年来,兴县已累计投资3.3亿元,实施城区新增绿化45万平方米,提质3000亩。投资近6亿元,实施高速公路两侧、城区及城郊接合部周边山体和重要通道绿化6.4万亩……一个绿色宜居美丽的兴县将崛起在吕梁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