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中國要給全球金融業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中國42萬億美元的金融業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開放。

為了兌現長期承諾並幫助避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中國官員已經設定了6月30日的最後期限,以放寬銀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的所有權和業務限制。

彭博情報節目的預測顯示,像高盛集團和瑞銀集團等證券公司有機會將其份額提高五倍,因為他們更直接地控制了合資企業。包括友邦保險集團在內的保險公司將在其已經健全的業務上取得大量現金,儘管像匯豐控股有限公司和花旗集團等銀行面臨更陡峭的道路去開拓市場份額,但在這樣做的時將獲得豐厚的利潤。

中國要給全球金融業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就像2001年世界貿易組織的進入革新了製造業一樣,開放金融部門可能會改變資本在中國的分配和財富管理方式。

到2030年,外資銀行的收入將增長10倍以上。即便如此,它們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參與者。更廣泛的影響將是,隨著它們的進入改善了貸款標準和缺口,遠離一個大力支持臃腫國有企業的體制——政府將在必要時通過銀行渠道貸款為其紓困。

彭博經濟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湯姆·奧利克(Tom Orlik)表示:“一個更加開放和具有競爭力的金融部門應該為每個信貸單位提供更多的增長機會——如果中國要在去槓桿化方面取得進展,這極為重要。”

匯豐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和花旗集團是目前在中國最大的外資銀行。“匯豐在內地擁有超過7,000名員工,根據其網站,該銀行計劃到2020年僅在廣東省就擁有5,000名員工。”前匯豐銀行首席執行官斯圖亞特·格列佛(Stuart Gulliver)在12月表示。

中國要給全球金融業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預計到2030年,外資背景證券公司的利潤將增長近四倍,瑞銀已提交申請收購其在華合資企業的多數股權,成為第一家利用最新承諾開放的全球性銀行。高盛公司一直在悄悄奠定加強在岸業務的基礎——一旦獲得控股權後,其計劃大幅增加員工數量和所部署的資本金。

人壽保險是中國廣闊的金融行業的一個角落,外資企業表現一直不錯,保費市場份額連續六年遞增。未來幾年,表現最好的業者可能是那些已經有一隻腳在中國門口的公司。

“人壽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提升的最大推動力可能來自於友邦保險集團等現有公司和工銀安盛人壽保險和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銀行附屬保險公司,因為他們會投入更多資源來增加業務.”彭博情報節目保險分析師史蒂文·拉姆(Steven Lam)在香港稱,“新進入者對該組合的貢獻可能會在2020年之後出現。”

中國要給全球金融業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作為開放措施的一部分,中國承諾在6月底前將基金管理和期貨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到51%,並在三年後取消限制。鑑於龐大的投資組合,如果外國公司在2030年前只要能佔有市場6%的份額,那也將會給它們帶來1.8萬億美元的管理資產。

中國的金融大開放不會沒有風險和挫折。在外國人自信地跳入之前,中國重要的“干預之手”將需要退出。資本賬戶開放——所有可能帶來的波動——都將需要恢復,以便投資者知道他們可以取出資金,而不僅僅是流入資金。然而,在像中國這樣的經濟體中,即使是個位數的市場份額也會提供可觀的利潤,這意味著世界的金融格局將不再相同——就像中國加入WTO後製造業已經發生了轉變。

“政策的方向顯然是正確的,但取得快速進展可能很難做到。”奧利克表示,“外國公司將謹慎行事,因為他們接近的中國市場是一個龐大、複雜、且由國有企業主導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