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揭祕票據中介銀行承兌匯票運行模式的真相

承兌匯票

有著龐大的簽發量和交易量

誰在參與,誰能盈利,誰會受損!

本文將介紹這些

揭秘票據中介銀行承兌匯票運行模式的真相,2017 年,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 17.0 萬億元,期末商業匯票未到期金額為 8.2 萬億元, 第四季度票據承兌餘額有所企穩。從行業結構看,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仍集中在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從企業結構看,由中小型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約佔三分之二;從銀行層看,股份制銀行佔較高比重。

揭秘票據中介銀行承兌匯票運行模式的真相

揭秘票據中介銀行承兌匯票運行模式的真相

運營模式

銀行承兌匯票是申請人向銀行提供保證金,開具的一定時期以後付款的無條件支付的憑證。在沒有授信額度的制度下,申請人需提供全額保證金。在授信額度的制度下,申請人基於一定的信用,只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證金(30%-50%)即可開具

一般來說,申請人(企業)是基於履行合同的支付義務,向收款人交付銀行承兌匯票,因為合同本身存在履行期限,一定期限後支付貨款符合雙方的利益。

現階段銀行承兌匯票的操作模式是:申請開票的公司首先在開票行開立賬戶,由銀行對申請人的資信情況進行評估,決定是否授予其一定的授信額度。如果資信情況良好,即可給予其一定比例的授信額度(30%-50%不等)。銀行承兌匯票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是銀行的三大支柱之一,在銀行業務和企業融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讓我們看看在票據中介存在下銀行承兌匯票的運行模式。首先,專門從事票據中介的公司會尋找票源,找到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告訴他們是否需要資金,在銀根緊縮的現階段,不會有企業說不需要錢的。於是,一個以賺取利率差價目的的票據行為發生了。首先,已經坐大的票據中介會為申請開票企業到銀行申請取得“授信額度”,一般來說,票據中介與銀行存在密切關係,所以,銀行是不會拒絕的。

而且從銀行體制本身,也符合自己的利益,因為銀行要完成攬存量,以便進一步擴大信貸規模。即便是50%的授信額度,增加攬存的絕對量是不言而喻的。於是,銀行會爽快地授予企業一定的授信額度。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票據中介會幫助企業打50%的開具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條件是票據必須賣給票據中介,這對企業來說當然沒有問題,因為企業取得了他們想要的現金,只是貼息利率稍微高了一點,但相對於近乎天價的民間借貸資金利率來說,這點利息低多了

揭秘票據中介銀行承兌匯票運行模式的真相

揭秘票據中介銀行承兌匯票運行模式的真相

第三步,申請開票。銀行和票據中介已經協商好,只要手續齊全就可以開票。

第四步,賣掉銀行承兌匯票,獲取現金。因為於票據中介存在合同關係,票據往往是賣給票據中介。當然,一定是較高的“貼息”,票據中介在收到匯票當天,就會轉手賣出,收回幫企業墊支的保證金,將“扣息”後的餘款返還申請開票企業

第五步,轉賣、貼現和轉貼現。票據從票據中介賣出後一般會走兩個渠道,一個是流向收取銀行承兌匯票的企業,企業收到匯票後作為支付手段用於支付貨款。二是流向其他票據中介或者直接流向銀行,由銀行貼現。銀行貼現後的當天,由票據中介介紹,轉帖到其他銀行。票據到期後,銀行到付款行解付,一個票據流轉過程結束。

利益點

票據中介收到企業的票據後,當天就到其他中介或用票企業貼現,

但是,一定會存在利率差額。比如,100萬的承兌匯票,申請開票企業給他是99.4萬,他轉賣給後手一定是99.5萬,從中賺取了1000元。後手又加一定額度的“點數”(例如50—100元)當日轉手賣出;再後手可能再轉賣或到銀行貼現,銀行的貼現利率一定是低於央行規定的按照到期日計算的利率,可以從中賺取利息差。然後,貼現行會在當天(最晚隔天)將票據到其他商業銀行轉帖,防止佔用大量的資金。而轉帖行也一定是存在利率差,才會轉帖其他商業銀行的匯票。至此,第一手票據中介賺取了較大的利益(因為他掌握著票源),後手中介也賺錢了,只要量大不怕利潤低;貼現行和轉帖行業也賺錢了。值得注意的是,分管貼現和轉貼現的銀行工作人員和用票企業的財務人員也有利益,當然,這種利益需要通過票據中介才能到到,皆大歡喜。

動了誰的“蛋糕”

既然是全體參與人員均賺了錢,利益不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那麼,最終損害了誰的利益,動了誰的“蛋糕”呢?

揭秘票據中介銀行承兌匯票運行模式的真相

揭秘票據中介銀行承兌匯票運行模式的真相

實際上,所有人賺取的都是申請開票企業的利益,動了企業的“蛋糕”,票據到期後,企業必須到開戶行付全款,為半年前取得貼息款的行為“買單”,當然,如果企業在半年之內倒閉或資不抵債,除50%的保證金,另外50%由付款行“買單”。

我們的困惑是,既然企業知道這種票據流轉過程損害自己的利益,銀行知道存在存在一定的風險,什麼還作為呢?

對企業來說,首先是資金的匱乏和融資渠道不暢通,其他借貸方式風險和成本較高,尤其是碰上收緊銀根,貸款困難,無法滿足企業流動資金需求和擴大再生產的需求的時候

其次是急功近利的普遍國民心態。先拿到錢,半年後不知會怎樣,也可能通貨膨脹率打大於利率,也可能企業不存在了,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了企業寧可付出較高的利息也願意儘快拿到現金

對銀行來說,首先是對負責人的考核機制存在問題,銀行首先要增加攬存量,增加信貸總量,實現利潤。所以,儘管存在風險,為了攬存量也是值得的,況且,半年後誰是負責人不得而知,但沒有完成攬存量,馬上就面臨下崗的可能。從更深層次來說,開票、貼現、轉貼現任何一個環節,銀行的相關人員通過票據中介,個人是有利益的,自己能夠賺到錢,為什麼不做?

評價

目前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企業確實需要流動資金,開出承兌匯票就是為了支付貨款,銀行承兌匯票作為一種支付手段,促成了交易,而交易雙方都是要賺錢的,這樣,無形中增加了經濟總量,導致社會財富總量增加,匯票每流轉一手就促成一單交易,流轉越多創造的財富也就越多。只是在流轉過程中存在前兩手買賣票據的行為或者中間存在買賣票據的行為,並不影響票據促進交易的價值。

揭秘票據中介銀行承兌匯票運行模式的真相

揭秘票據中介銀行承兌匯票運行模式的真相

第二種是為了倒賣票據而申請開票,票據開出後賣給票據中介,票據中介首先扣除自己為企業墊支的保證金,將剩餘部分交給企業,然後再轉賣給其他中介或者偽造交易憑證,直接到銀行貼現,再介紹銀行轉貼現,賺取每個環節的利率差價。而申請開票企業也也將獲得票據款繼續投入到其他關聯公司用於申請開票保證金,並沒有投入到實際生產經營中去。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交易都是偽造的,匯票從銀行開出,又回到銀行,只是票據中介和每一個環節都賺取了利潤。如果申請開票公司在半年以後無力還清剩餘50%票據款,銀行自己買單,勢必造成巨大的損失,讓票據中介、貼現行、裝貼行、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賺取了不應當賺取的利潤。不僅不能促進經濟增長,反而給銀行埋下隱患,導致虛假繁榮,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應當堅決予以取締。(本文轉載網絡不代表天下通商貿觀點)

(文章來源:天下通商貿 網址:http://www.txthp.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