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賈躍亭的私心屢讓FF陷入困境

恆大與FF之爭鬧得沸沸揚揚,而隨著細節的不斷流出,可以發現,FF創始人賈躍亭或是造成當下FF困局的始作俑者,其對個人利益的執念,反而讓他一次次錯失翻身的機會。

而賈躍亭口中的恆大搶奪控制權,也被證明是不符合事實。恆大也根本沒有想控制FF的想法,而是在從一開始就一直支持FF發展。2

真相:賈躍亭的私心屢讓FF陷入困境

白武士駕到給予充分信任

恆大和賈躍亭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今年的6月。經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三個多月的審批,恆大於6月18日獲准投資FF,並於25日以67.467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從而獲得45%的Smart King公司股份。

按投資協議約定,時穎將在3年內向FF支付20億美元的投資款,其中 2018年底前支付8億美元、2019年支付6億美元、2020年支付6億美元。

雖然恆大成為FF的第一大股東,但其對賈躍亭還是充分信任與放權,這體現在:一是同意保留時穎此前授予賈躍亭的10:1特別投票權,讓賈躍亭繼續作為FF實際控制人,即控制董事會,又牢牢掌控FF的經營決策權。二是恆大並不參與FF的運營管理。

真相:賈躍亭的私心屢讓FF陷入困境

而對於廣大的FF員工而言,恆大的投資讓FF避免了大面積裁員,他們的薪酬和待遇等員工權益也從朝不保夕重新得到了保障。至於近日有部分自稱FF股東的員工起訴恆大,稱恆大會導致其失去工作和相關權益,無疑是在顛倒黑白,很有可能是賈躍亭幕後操控。

賈躍亭引來大麻煩

由於賈躍亭多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而恆大在國內資本市場的良好信用紀錄,為了滿足FF在中國發展的資金需求,恆大在合作後積極協助FF開展融資工作。但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恆大發現賈躍亭一直隱瞞了重要的信息,這些信息對FF在中國融資有巨大不利影響。

這些信息包括賈躍亭作為樂視股東時違反了關於返程投資的法規(外管局37號文),因此FF中國的外匯賬戶被凍結。這導致了恆大投入到FF的資金無法在中國結匯用於支持FF中國業務的開展,甚至連員工的薪酬也無法發放,時至今日仍只能靠恆大的無抵押借款維持運營。

更大的問題來自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對賈躍亭的不信任態度。多家銀行明確表示,無法接受FF實際控制人為賈躍亭,作為多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的賈躍亭,在中國還有大量的債務,只有賈躍亭轉讓股份並不再作為FF實際控制人才能獲得融資支持。政府相關部門也明確表示,建議股東方考慮調整賈躍亭CEO職務,希望恆大能以自身的品牌、信用和影響力,解決FF在中國區面臨的問題,推動FF相關業務在國內的發展。

恆大讓步與賈躍亭的算盤

按FF發展的整體設想,FF中國是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FF美國是技術研發地,二者缺一不可。但如今FF中國遲遲未能打開局面,FF美國也因賈躍亭驚人的燒錢速度而陷入資金荒——FF在中美兩地竟然同時走到了瀕臨崩潰的境地。

為了打破困局,今年9月恆大再一次以最大的誠意向賈躍亭提出了新的資金替代方案:恆大願意在2018年提供7億美元投資款用於支持FF美國的運營,此外還願意提供5年期的5億美元貸款用於FF中國,以解決國內的資金困境,且年利率為7.8%,較恆大自身的融資成本要低——加上此前已提前支付完畢的8億美元,意味著恆大在2018年一年時間裡就將向FF支付20億美元,這個數字等於原計劃分三年支付的投資額。而從總額看,也意味著恆大將向FF總投資達25億美元(其中20億美元入股、5億美元貸款),較原計劃進一步增加了支持力度。

眾所周知,電動汽車行業可謂2年定成敗,如果恆大真如賈躍亭所說“要吃掉FF”,就不會同意提供期限長達5年的貸款,而且利率遠低於自身的融資成本。不過賈躍亭仍然將之解讀為“霸王條款”。

事實上,賈躍亭將此次恆大的所有建議與看法都成為“霸王條款”,包括恆大認為FF知識產權應在FF集團內部自由流動,FF中國有權使用FF的技術。最終,賈躍亭拒絕FF在美國研發的技術在中國使用。

真相:賈躍亭的私心屢讓FF陷入困境

不難看出,恆大在合作伊始就對賈躍亭都是抱著信任與支持的態度的,也從來沒有想要從賈躍亭手上搶過FF。同樣的,恆大若真想奪控制權,就不會主動提出資金替代方案,只需等賈躍亭里程碑考核失敗。

恆大的每一個動作顯然都是想幫助FF度過難關,奈何賈躍亭總讓FF越陷越深,最後還把造成困境的原因歸咎於恆大。這樣的賈躍亭,誰還敢相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