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郵政業輿情週報

郵政業輿情週報

一、本週輿情趨勢

郵政業輿情週報

郵政業輿情週報

本週輿情趨勢圖

郵政業輿情分析系統對2018年5月28日至2018年6月3日的輿情信息進行了分類統計分析。在這一週的輿情趨勢圖中,網頁新聞的數量於2018年5月31日達到最高峰,數量為1539條,相關媒體就《1~4月中國社會物流總額為83.2萬億元,同比增長7.1%》進行重點關注和大量報道。

微信關注度於2018年5月28日達到頂峰,由微信公眾號“物流觀察家”發表的一篇題為《順豐王衛:不願意吃虧或者分享利益給人家,你永遠做不大》的報道受到網民的點擊和關注。報道稱,鮮少在媒體露面的順豐“一把手”王衛近日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的採訪。王衛表示,25年順豐一路在打造一個真正務實的企業,企業的發展是按照客戶、員工、股東、王衛這樣的順序來排布。企業的文化是充分尊重底層,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如果不願意去吃虧,或者分享利益給人家,就永遠都不會做大。

郵政業輿情週報

郵政業輿情週報

本週輿情熱點排行榜

“郵政業輿情分析系統”對2018年5月28日至2018年6月3日一週輿情熱點分析的結果顯示,《菜鳥發佈“菜鳥小盒”,未來可刷臉取快遞》《1~4月中國社會物流總額為83.2萬億元,同比增長7.1%》和《中通、韻達、圓通等共同增資浙江驛棧合計增資31.67億元》信息數量位列前三,分別為110條、45條和42條。

二、熱點輿情話題

1. 阿里聯手菜鳥入股中通

郵政業輿情週報

5月29日,阿里巴巴、菜鳥與中通快遞宣佈達成戰略投資協議,阿里、菜鳥等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佔10%。雙方將圍繞面向新零售的快遞、末端、倉配、跨境等物流服務展開全方位合作,並在智慧物流方面進一步提升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水平。該消息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1世紀經濟報道》《廣州日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國產經新聞》以及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國金證券網等媒體對其進行了大量報道。

(1)媒體關注度分析

媒體界對此次“阿里聯手菜鳥入股中通”的關注點主要聚焦於兩方面,即事件的“前因”“後果”:“前因”方面主要是對阿里此次舉動原因的猜測與分析;“後果”方面則主要報道由該事件所引發的關於快遞行業發展前景的思考。

1)阿里聯手菜鳥入股中通“前因”

l 為了實現阿里“新零售”戰略

《中國產經新聞》文章《阿里攜菜鳥入股中通資本聯動密集“出招”》分析稱,這麼多的動作,無非在於並不陌生的阿里“新零售”戰略。眾所周知,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

同樣,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文章《阿里、菜鳥13.8億美元投資中通快遞,釋放出什麼信號?》指出,近年來阿里巴巴頻頻出招,在倉庫、智能配送、全球超級物流樞紐等核心領域建設,阿里頻頻大手筆涉獵物流領域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加速新物流和新零售的整合。

l 菜鳥與快遞公司的合作進入了新機遇期

《第一財經日報》文章《13.8億美元入股中通,菜鳥擴張步伐加速》稱,目前菜鳥已在新技術、新零售、全球化等領域全面展開新物流戰略,著力突破商家供應鏈和消費者體驗的難點和痛點,與快遞公司的合作也隨之進入了新的機遇期。

l 中通發展潛力大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文章《阿里、菜鳥13.8億美元投資中通快遞,釋放出什麼信號?》分析稱,選擇中通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郵政業輿情週報

2)阿里聯手菜鳥入股中通“後果”

l 快遞企業之間的兼併重組轉向上下游產業鏈的兼併重組

《廣州日報》文章《阿里與菜鳥等13.8億美元入股中通,新物流和新零售融合加速》表示,這項投資或加速國內新物流和新零售市場的生態圈協同合作,電商巨頭對快遞企業的不斷投資入股,意味著快遞企業之間的兼併重組逐步開始轉向上下游產業鏈的兼併重組。

l “新物流”時代正拉開序幕

《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阿里系入股中通亮出“新物流”野心》分析稱,當前,各大電商巨頭和快遞公司紛紛依託新技術,實現物流體系的改造升級,提高貨品運輸的效率。“新物流”時代正拉開序幕。

l 電商持續向快遞滲透

國金證券文章《阿里投資中通,電商持續向快遞滲透》提出,電商巨頭持續向快遞滲透:阿里對於快遞的佈局不斷加大。阿里為了發展其“新零售”戰略,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勢必需要快遞服務作為保障。通過戰略協議,進行技術創新應用上的緊密合作,將快遞賦予新零售的職能。

(2)專家觀點彙總

郵政業輿情週報

2. 郵政快遞企業亮相第五屆京交會

郵政業輿情週報

5月28日,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開啟為期五天的展覽與交流,在展區中,快遞、電商、物流、互聯網方面的高新科技成為一大亮點,特別是“中國快遞”專項展示區,各企業紛紛展出最新技術,無人機、無人車等引人注目。本週,《中國郵政報》《國際商報》以及中國新聞網、中國網等多家媒體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報道。

(1)郵政快遞企業展現不同風采

本屆京交會,在快遞服務板塊展區,各快遞企業展示了在智能分揀、智能投遞等智慧快遞及綠色包裝等方面的應用成果。

郵政業輿情週報

郵政業輿情週報

(2)順豐、菜鳥、京東等獲京交會優秀服務示範案例

據中國網報道,本次京交會現場對優秀服務案例獲選企業進行了重點推廣與展示,旨在發揮行業引領示範作用,樹立行業新標杆,增強中國服務品牌國際影響力。順豐科技、菜鳥網絡、京東物流等企業,分獲“科技創新服務示範案例”“模式創新服務示範案例”“最具發展潛力服務示範案例”等獎項。

(3)第五屆京交會意向簽約額達1025.6億美元 創新高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為期五天的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6月1日在京落下帷幕。據組委會初步統計,本屆京交會共達成簽約項目311個,意向簽約額達1025.6億美元,創京交會歷史新高。其中,國際簽約項目110個,意向簽約額172.5億美元,佔意向簽約總額的16.8%。

3. 菜鳥發佈“菜鳥小盒” 未來可刷臉取快遞

郵政業輿情週報

菜鳥驛站近日發佈了一款名叫“菜鳥小盒”的智能快遞箱,可以掛在居民樓層的家門口,用手機APP操作,不僅能收快遞,外賣也可以放入盒中。該消息引發媒體界廣泛關注,《新華日報》《每日商報》以及界面新網等媒體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報道。

(1)菜鳥小盒:解決快遞最後一公里

據《每日商報》5月31日報道,菜鳥小盒是一款可以用手機一鍵打開、容量自由伸縮、自帶攝像頭的智能硬件,可在居民所在樓層的家門附近懸掛,佔用很小的空間。

郵政業輿情週報

(2)媒體評論摘要

l “快遞到家”需要快遞企業與社區物業的配合

《每日商報》表示,菜鳥小盒的出現,為快遞的最後一公里提供瞭解決方案,但是如何真正地“快遞到家”還需要快遞企業與社區物業的配合,才能真正落地。

l 配送末端市場的創新面臨盈利和實際應用的挑戰

界面新聞發表評論稱,菜鳥小盒是在廣泛運用智能快遞櫃形態後,對物流配送環節新嘗試。從科技嚐鮮,到大規模投入產業化,未來物流配送末端市場的創新,依舊面臨盈利和實際應用的挑戰。

l 升級末端基礎設施成為當務之急

《新華日報》

表示,除了宏觀上建設骨幹網之外,升級末端基礎設施也成為當務之急。菜鳥驛站發佈的智能科技產品“菜鳥小盒”,將人工智能嵌入末端設施。

中心法律顧問單位:河北時音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