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基层工作者备受鼓舞:有了《规定》干事一目了然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21日讯 近期出台的《武汉市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治理若干规定(试行)》系统集成武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对社区治理工作作出制度化安排,在武汉市基层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连日来,不少社区工作者表示,《规定》厘清思路、鼓舞干劲,将推动武汉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再上新台阶。

今后社区治理该怎么做?如同拨云见日,一目了然

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说,有了《规定》,她觉得干事一目了然了。她从事社区工作25年,一直苦于没有系统的文件指导工作,自己觉得在工作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还有认识盲点。《规定》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并规定了社区大党委如何依法依规统领工作,在组织、发动、凝聚群众和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给出了良方。“如何有效发动群众力量?如何服务群众?《规定》给出了科学回答。”

武昌区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淑静认为,《规定》既是武汉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又是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新探索,为指导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描绘了线路图,必将对武汉市今后的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江岸区众治公司“红色物业”大学生张殿华说,《规定》的出台有利于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社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战斗堡垒作用,还有利于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更好为居民提供全面精准精细化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多网融合”“六类服务”,有效打通难点与盲区

“社区治理有三难:力量整合难、信息共享难、服务评价难。《规定》为街道和社区破解‘三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破解方法。”武昌区水果湖街党工委书记黄丰宙认为,《规定》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提出按照“工作力量全进入、群众需求全收集、分类分级全解决、服务过程全评价”的“四全”要求,依托社区网格化服务信息平台,将群众诉求全面收集、分类处置、及时反馈,为群众提供全面精细精准化的服务。

青山区红卫路街党工委书记余东捷对《规定》提出畅通居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感触最深。他说,目前,青山区红卫路街大力拓展“顺顺吧”服务功能,实行每日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每周街道与社区干部、律师、民警、社区民调主任等排班进驻社区,随时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效地将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充分说明,这部法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管用。”

“六大服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了老百姓新时代的新期待。”在张淑静看来,《规定》最大亮点是在强化社区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框架内,落地生根在政务服务、法律服务、生活服务、文体服务、关爱服务、党员服务上,充分体现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治理的深度、力度和温度。

董守芝说,以往社区工作与党建工作时常脱离,社区大党委只能协商议事,无法统领工作,对于社区治理难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规定》的创新之处在于,确立社区大党委的统领地位,对于处理社区各类问题,更有抓手、更有力量。

张殿华认为,《规定》科学划分社区治理网格,促进党建网格、综治网格、物业网格、城建网格、城管网格、执法网格等多网融合,非常具有创新精神。“通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科学划分社区网格,责任明确,不仅促进了联动与协作,还有效解决了传统治理网络存在盲区的问题。”

激发干事热情,以钉钉子的精神为群众造福

董守芝说,《规定》启发她,社区为群众服务要更精细、更精准。她打算近期在社区内的居民小区开展“互联网智慧家”活动,将居民依兴趣爱好、身份特征分成多类,分别建立相应的微信群,在群里组织自驾游、舞会、球类比赛等活动,同时提供线上供电、供水、家政、快递等生活服务。

“这部法规提醒我们,要用‘钉钉子’的精神,久久为功。”张淑静说,下一步,她要领导社区在落实加装住宅户外电梯、解决社区停车难等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上下功夫,同时积极探索基层民主协商方式,解决养鸡种菜、飞线充电、油烟噪音扰民、私装地锁等居民“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事情。

“以民需民急为根本,当好问题收集普查员。”张殿华说,在《规定》的指引下,他将着力在民意收集上下功夫,尝试建立多渠道收集、多层次整改、多方面测评的机制,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宋磊 通讯员王玉 肖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