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荷蘭和比利時的醫療體系,誰更勝一籌?

歐洲國家的醫療體系堪稱是世界的典範,同屬於西歐的荷蘭和比利時一直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兩者各有千秋。在過去多次的醫療體系排行榜裡,我們都可以看到荷蘭的身影,它還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競相學習借鑑的典範。

在過去的連續六年裡,荷蘭的醫療體系都被評為歐洲第一,連一向以高福利著稱的瑞士和挪威是能緊隨其後。

荷蘭

為什麼荷蘭能做到這麼出色呢?

1,市場激勵和公共政策相互融合的醫療保險系統

荷蘭擁有眾多的醫療保險公司,這些保險公司之間競爭激烈,並分別向護理中心和專業醫院提供服務。消費者有全力去挑選不同的保險機構,同樣消費者也可以自由選擇任何醫療提供機構,前提是此醫療機構與醫保公司有合作。

荷蘭人對保險的意識的天生具有的,他們的保險品種齊全,荷蘭人相信保險能給予他們生活上的保障。而國家的醫療保險體系也沒有讓他們失望。政府在這體系之中,扮演了監控的角色,負責監控居民就醫的可及性和醫療服務質量。

2,觸手可及的開放式診所

過去,荷蘭也存在難以就近就醫的問題,後來荷蘭增健了多家初級護理中心,目前數量上已達到160家,這些中心可提供一週7天24小時的開放手術服務。荷蘭國土面積小,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這種開放式診所可謂是觸手可及,十分方便。

荷蘭和比利時的醫療體系,誰更勝一籌?

3,專業人士和病人共同進行醫療決策

荷蘭醫療體系運營決策很大程度上是由醫療專業人士和病人共同制定的額,這是醫療體系結構裡的一項重要決策。荷蘭的融資機構和非醫療專業人員都不可以干涉醫療運營決策,這也是荷蘭優於其他歐洲國家的地方之一。這樣不但保證了效率,病人也能直接做到和醫務者更好的連接。

當然,沒有任何事情都是完美的,荷蘭醫療體系也會存在小問題,比如醫患等待就醫和手術時間過長,影響患者的治療。這個問題恐怕是全世界醫療上最常見的問題。荷蘭的一些專家把此問題歸根在“全科醫生把關制”上。全科醫生把關程序是荷蘭醫療體系的基石,通過該程序可以節約成本、並提供持續的醫療護理,對病人來說十分有利。

荷蘭移民途徑

荷蘭優才移民,無需“憂”,移民送房產,就是這麼任性

荷蘭護照項目,9萬美元起就可以實現移民,享高福利

比利時

比利時在醫療方面有很大程度借鑑了荷蘭的做法,他們在醫療保險報銷方面是非常令人羨慕的。在比利時購買醫療保險屬於全球性的醫療保險,也就是說申請人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發生的醫療費用都可以拿回比利時報銷,而且是百分百報銷。

比利時人看病一般都會先找私人醫生,私人醫生做出診斷後,如果當時可以確診就會開出藥方,病人拿著藥方可去當地任何一家藥房買藥。藥房工作人員拿到私人醫生開出的藥方,首先在電腦上核對醫生的開業資格,確認無誤後,才能賣藥。如果私人醫生無法馬上做出確診,便會開出需要進行某種診斷的單據,將病人轉到專門的醫院進行檢查。

2,對兒童社會醫療保險採取互助會形式

孩子的父母只要是比利時人或在比利時工作,就可以加入醫療互助會,即便是來比利時短期工作的外國人,只要具備當地僱傭關係,向政府納稅,都可以讓子女加入這種針對孩子的醫療互助。費用不高,每年只需70多歐元,孩子生病後,憑醫生開出的處方和購藥付款憑證,到當地的互助會機構即可獲得補償。

荷蘭和比利時的醫療體系,誰更勝一籌?

3,建立在高稅收和高福利的社會體制之上

比利時醫療體制是建立在高稅收、高福利的社會體制之上的。比利時政府規定,凡是本國公民,人人都享有看病的權利和便利,醫療機構不是商業機構,不能以商業的形式和辦法來運作。醫療機構應該是公益性很強的機構。政府要從納稅人所交納的稅款中拿出相當大的一部分用於解決本國公民的看病問題。

比利時醫療雖然沒有做到像荷蘭那樣面面俱到,但是其醫療水平在世界處於一流的行列。如果一定要在裡面要毛病,那就是比利時人在納稅方面要比荷蘭人繳得多。

比利時移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