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有餓死的獅子而沒有餓死的老虎?

4941天星


第一步明確立場,我既不是虎迷也不獅迷,不信的話可以翻閱我以往的問答,站在中立的角度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近年來,隨著自然探索類節目的增多,為我們揭開了非洲草原的神秘面紗,那裡物種豐富,有大量的食草動物棲息,大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架勢。按理說處於非洲食物鏈頂端的草原之王獅子是不可能有食物危機的。可事實其實挺殘酷的:

1、非洲草原每年的4-9月是旱季,獅子不得不跟著追尋草原和水源的食草動物遷徙奔波。

2、獅群捕獵成功率並不高,在20%左右,還不如不起眼的非洲野狗,它們的成功率都高達50%-70%

3、獅群等級制度森嚴,而作為首領的雄獅是不會參與捕獵的,都是由母獅捕到獵物,雄獅先吃飽後,其他獅子才敢吃剩下的。

4、非洲不光獅子是群居,羚羊、野牛、角馬等動物都是群居,經過漫長的進化,都善於奔跑並練就了抱團低於外敵的本領,這麼看來生活在非洲的獅子每天並不是過著吃自助餐的生活,是真要拼命的不斷捕獵才可以,而這種捕獵還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比如一隻非洲野牛,最終可達900公斤,體重和力量都是獅子的數倍,橫衝直撞一下對獅子的打擊都是致命的。

5、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類視角,非洲獅子的種群數量確實不在少數,人們對獅子的觀察瞭解也就更方便、更多一些,曝光的多了,報道出來獅子餓死的案例也就會多一些。

反觀老虎:

1、老虎領地意識極強,一隻東北虎劃分的領地可達到方圓70公里,領地內的食草動物基本上都在自己的捕食範圍內,小到野兔野雞大到野豬,食物數量和種類都很多。

2、老虎是獨居動物,依靠單兵作戰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捕獵能力更強一些,而且生活在林地,更便於偽裝,這樣捕獵成功率會高一些。

3、老虎相對於獅子來說,種群數量少,活動區域偏僻,多為人跡罕至的林區,不易被人類發現,曝光率低,因此,即便有老虎餓死了,也很難發現。還要說一下,老虎往往還沒有老死餓死之前,就會被年輕的新領主咬死。


故事客棧


首先,提問中存在幾個問題,非洲草原遍地都是食草動物,而亞洲比較少,這是有問題的,因為,非洲的食草動物多,那隻不過是你能看到的,因為非洲草原開闊的視野,所以大型動物更容易看到,而且,這裡的動物經過演化,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瞭如何讓自家更加的強悍,而不是躲藏自己。還有一點,非洲草原在旱季的時候動物們會集中在水源地附近,這也讓它們的密度看起來更高,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關注非洲的人很多,影像素材很多,這也導致非洲的動物看起來很多。

而在亞洲,我想你大概指的是亞洲北部的西伯利亞地區,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是生物多樣性非常好的地區了。但即便是亞洲北部寒冷的地區,還是擁有非常多的動物的,就像非洲草原那樣殘酷的環境有那麼多動物都適應了,寒冷的西伯利亞也有很多動物適應生存了下來,只不過,在這裡的森林中,動物們更適合躲藏自己,發現他們更加困難,森林中的動物也相對的謹慎,並且,人們拍攝的影像素材也是比較有限的。

關於獅子經常骨瘦嶙峋而老虎並沒有這樣,原因我覺得應該是獅子被拍到的太多了,去非洲拍獅子或者看獅子太容易了,報個旅行團就可以看,而且一看就是成群的,所以看到骨瘦嶙峋的個體的機會很高。而老虎呢?你設想一下,你在很多紀錄片中看到過很多野生老虎的影像嗎?實際上並沒有,野生老虎相對於獅子還是少見的多的多的。

其實,大型食肉動物的存在,一定都是有充足的食物作為基礎的,而大型食肉動物隨著年齡增大的衰老,其實最後很多都是死於喪失捕食能力而導致的身體出現問題的。只不過,衰老的獅子常見而老虎不常見罷了。

另外寒冷地區的動物毛很厚實,有些看起來很大的並非就是真的不瘦,這也是可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