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和田玉究竟是不是精神鸦片,为什么买了还想买?没钱了都还要买?

玉管家和田玉每天准点聊玉~

同是玉友,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心声,比如别人经常会问:

1、和田玉有什么好?这个爱好这么费钱,你没有钱了都还要买?

2、你买玉上当受骗了,水这么深,还是一头劲的在玩在买?

3、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爱玉痴迷?

和田玉究竟是不是精神鸦片,为什么买了还想买?没钱了都还要买?

其实玉友心理很清楚,答案是什么?玩玉,玩的是什么? 为什么只有玩玉,没有人说玩物丧志?

在所有男人的玩物当中,玩玉,是没有人会说玩物丧志。

这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对玉充满了敬意。

和田玉究竟是不是精神鸦片,为什么买了还想买?没钱了都还要买?

我们敬重玉

第一是在精神上:

古人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一块美石,不管是攥在手里,还是打一个眼儿佩戴在身上,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

第二是在道德上:

把玉上升了一个高度。

我们说“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深入人心,千古不变。

成语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是人的品格,最高等级的品格。

所以,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和田玉究竟是不是精神鸦片,为什么买了还想买?没钱了都还要买?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更多的人是什么时候知道玉的。

大概一般都从上学那会开始的。

比如:

形容女孩长得漂亮,常说“亭亭玉立”;

形容男人长得帅,有个现成的成语叫“玉树临风”

形容人思想清白有操行,就用“冰清玉洁”

形容情感的时候,我们经常用一些什么样的词呢?

比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为了保持气节,要做出牺牲。

和田玉究竟是不是精神鸦片,为什么买了还想买?没钱了都还要买?

为什么要说“宁为玉碎”呢?

因为玉有很多物理上的优点,它坚实、致密、温润、细腻,这些优点被人类逐渐捕捉到,并充分发挥想象,赋予其文学含义,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中华民族对玉的这些情感是逐渐积累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还有一句常说的话。

双方引发了矛盾,一旦化解以后,就会说“化干戈为玉帛”。

这句话怎么来的呢?

玉、帛,过去都是国家之间作为礼物赠送的国礼,送给你丝绸,送给你美玉。

和田玉究竟是不是精神鸦片,为什么买了还想买?没钱了都还要买?

可见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用玉作为敬语,

比如“玉成此事”,就是说请对方帮忙促成这件事情。

还有“玉体欠安”,就是说对方身体不舒服。

再有过去书信往来,经常说“敬候玉音”,就是等你给我回信。

可以看出玉器文化(Jade culture)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它持续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为丰富。

而且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玉文化首推中华民族。

作为中国人,在生活当中,佩戴一块美玉,随之而来获得的满足感和精神力量是其它任何装饰饰品所不具有的。

和田玉究竟是不是精神鸦片,为什么买了还想买?没钱了都还要买?

不过,对于玉石收藏,借用马未都老师的三点建议:

其一,量力而行。有多少米做多少饭。收藏切忌入不敷出,一个人的财力再大,与浩翰无边的玉石相比也是九牛一毛,没有人有能力能将所有心爱之物全部收入囊中。收藏是性情的陶冶,不是单纯的财富聚集,一旦过头,乐趣一定会变得不那么乐趣了。

其二,知识先行。欲收藏者一定要先看专业的玉器知识,对其收藏领域有所了解。如懒得读书,那就请人讲讲,好为人师者大有人在。但别听故事,重要的是知识的掌握。如感到这门学问过深过难,可采取西人之道,聘请买玉助手把关,一切责任由他承担。但此人应是行家,而不是行家所说的“马眼”(自觉眼力不错者)。

其三,笨鸟先飞。一旦飞出就会感到海阔天空。乐趣会让你改变一切。没时间,挤时间,腾时间,人生无非多一些放弃。放弃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境界就会高上一层。嘴勤腿勤是收藏的强项,多跑的人会比少跑的人多一些捡漏的机会。但一定要戒贪,千万不要设想自己平白无故地捡了个国宝,每个动听的故事都可能藏着杀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