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胎兒窘迫的原因、表現及處理原則

胎兒窘迫是指胎兒在宮內有缺氧的徵象,危及胎兒的健康和生命。胎兒窘迫是一種綜合症狀,主要發生在臨產過程,也可發生在妊娠後期。發生在臨產過程者,可以是發生在妊娠後期的延續和加重。

關於胎兒窘迫的原因涉及到很多種,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母體因素,也就是媽媽的問題,孕婦由於患者某些疾病,比如高血壓,慢性腎炎,妊高症,產程延長,胎膜早破等等,可以引起胎兒窘迫。其次就是胎兒因素,孩子的問題,胎兒的一些心血管系統功能障礙,胎兒畸形,嚴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病,胎兒溶血,胎兒貧血、胎兒宮內感染等等一些問題均可引起。最後是胎盤臍帶因素,臍帶因素有長度異常,纏繞,打結,扭轉,狹窄等,胎盤因素有植入異常,形狀異常,發育障礙,循環障礙等。

由於以上原因,胎兒窘迫主要表現為胎心音的改變,胎動的異常,羊水胎糞汙染,或者羊水過少,嚴重者胎動消失。根據臨床表現,又可將胎兒窘迫分為急性胎兒窘迫和慢性胎兒窘迫。急性多發生在分娩期,表現為胎心率加快或減慢,一般先加快後減慢,就像一個人掉進水裡,剛開始的時候會劇烈掙扎,慢慢的就會減弱,最後沉入水裡沒有反應。關於羊水胎糞汙染可以分為3度:I度為淺綠色,II度為黃綠色並混濁,III度為棕黃色,稠厚。慢性胎兒窘迫常發生在末期,往往延續至臨產並加重,主要表現為胎動的減少或消失。

那麼針對原因,我們可以遵循以下處理原則。我們也分急性和慢性來說。急性胎兒窘迫者,積極尋找原因並給予及時糾正,如宮頸未完全擴張,胎兒窘迫情況不嚴重者,給予吸氧,囑產婦左側臥位,如胎心率變為正常,可繼續觀察,如宮口開全,胎先露部已達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者,應儘快助產經陰道娩出胎兒,因縮宮素使宮縮過強造成胎心率減慢者,應立即停止使用,繼續觀察。病情緊急或上述處理無效者,要立即剖宮產結束分娩。慢性胎兒窘迫者,應根據孕周、胎兒成熟度和窘迫程度來決定處理方法。首先應指導孕婦採取左側臥位,間斷吸氧,密切監護病情變化。如果無法改善,則應在促使胎兒成熟後迅速終止妊娠。

胎兒窘迫的原因、表現及處理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