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老人能夠射頻消融治療房顫嗎?

老人能夠射頻消融治療房顫嗎?

高齡向來是手術治療的禁區,但我院心內科近期成功為一名年逾八旬的房顫患者成功實施導管消融手術,為患者解除多年來的困擾。365醫學網轉載

吳先生今年已88歲,從6年前開始反覆出現心悸、胸悶症狀,多次發作症狀時心電圖均證實為“陣發性房顫”,服用多種藥物均效果不理想,每1-2月發作一次,經常被迫到醫院急診進行治療。今年4月,吳先生因為房顫再發住進我院,經過我院心內科李廣平主任、孫莉萍主任所在的電生理小組會診後認為,只有行房顫導管消融術才能從根本上控制病情,吳先生於2018年4月接受手術治療,目前手術後已觀察1月有餘,王先生再也沒有發作過心悸等不適症狀,自覺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還可以外出旅遊,再也不用為隨時可能發作的房顫“提心吊膽了”。

老人能夠射頻消融治療房顫嗎?

房顫危害巨大,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逐漸增高,80歲以上的人群發病率約1成,這部分患者腦卒中風險接近1/4,房顫致心力衰竭患者的4年內死亡風險增加一半,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險增加1倍,治療房顫明顯提高這部分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相關的經濟社會負擔。

以往心房顫動主要靠藥物控制,5年藥物控制率僅30%,而且老年人合併多種疾病,能夠選擇的藥物非常有限。如今新興的微創導管射頻消融術則達到70%,是目前的首選治療方式,有很多人認為老年人不能承受房顫導管消融,是因為不瞭解導管消融,其實導管消融是一種“微創”的介入操作,只需局麻,患者全程清醒,經過大腿根的一個針眼進入靜脈,將輸液管粗細的導管送入心臟對引起房顫的病灶進行消融,手術約2-4小時左右,手術後穿刺部位僅需要沙袋壓迫6-8小時,老年人能很好的耐受。手術風險在於如果出現併發症,老年人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差,但目前手術經過20多年,發展的非常成熟,尤其近10年來三維導航技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降低手術風險,目前患者手術併發症低於1%。因此對於頻繁發作房顫,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高齡患者,經醫院檢查排除其他器質性心臟病和其他器官嚴重疾病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選擇射頻消融手術治療以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心血管內科二病區 徐東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