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李強:報效國家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業

李強,全球首創“雲創業”商業模式,弘信創業工場董事長、打造雲平臺和企業聯盟,用雲創業模式匯聚資源和人才,實現專業分工,助力民企的規模化發展。

李強:報效國家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業

李強:報效國家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業

求索

雖然每一個個體的存在是渺小的,然而正是這一個個體的豐盈人生,才成就了時代的恢弘斑斕,弘信創業工場董事長李強如是分享。

機遇

2001年,恰遇國企改制契機,李強成立廈門弘信創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開始投資弘信電子,放眼高科技領域;

2015年,命運再次向他傾斜,創立雲創智谷。

目前,雲創智谷已在廈門、北京、深圳、上海、大連、青島、重慶、荊門、南寧、資陽、漳州等地建立不同主題的創業園區,為3000多家企業提供創業服務。

創新

1978年,李強背井離鄉,遠赴大連求學,開啟自己的夢想之路。

在北方的冬季,洗衣成了他的難題。天氣寒冷,每次手洗都得在冰冷的水中折騰許久,讓身為南方人的他備受煎熬。

同時他發現,身邊的很多同學也被這個問題困擾。一個念頭蹦出來了,他將此事轉化為一次創業的機會,在學生中集資買了臺洗衣機,創辦了海大校園內第一家洗衣社,後來還向學校申請補助,又買了一臺甩幹機。

他的創新可不止這一件事。

1991年,李強從海大計算機系畢業,被分配到廈門外輪代理公司(以下簡稱廈門外代)當計算機錄入員。

工作當中,經常會有同事講集裝箱弄錯,往往導致大量的經濟損失,但是在出貨之前攔截,卻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跑碼頭,爬貨架,敲出了全國租箱業的第一行箱號代碼,成功破解。

創業

“2001年,中國加入WTO,要向內外資全面開放。國家也正在推動國有中小企業的改制。這是難得一見的機遇,可以操作的空間很大”。

2001年7月15日,廈門弘信創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他在上海投資包下一架飛歐洲航線的貨運飛機,想在業務上有一定的突破性發展。

萬萬沒想到,遇到了非典。

大部分股東當時特別害怕,人心惶惶,出售所持股份。很多人都勸他跑路,躲避承受不了的災難性損失。

李強讓他們失望了。

“關了簡單,但是別人產生的損失就成了壞賬。今天,你可以關這個企業,明天就可以關另外一個企業。人家還怎麼敢跟你做生意。你和企業的信用將形同虛設。”

好在最後通過與航空公司溝通,進行了調整,又用個人身家做無限連帶責任擔保,銀行最後才沒有撤款,鉅額危機才得以緩解。

危機逐漸轉好。就在尾聲,李強不惜承擔全部責任,籌錢資助一家同學李毅峰做的柔性電子的創業項目。

就這樣,李強前後投入了500多萬元,“註冊資本加上350萬元借款”。

2003年,李強攜手創業團隊,跨界成立弘信電子。一年後,弘信電子實現盈利;2017年,成為國內資本市場柔性電子第一股,躋身2017年上半年漲幅前五名。

李強:報效國家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業

後來李強說:我當時想的是與其收縮防守,死守城門,不如攻出去還有機會。

2003-2012

2006年,李強同意楊真真的想法:專心經營融資租賃,將自己持有的部分弘信創業股權置換為弘信租賃的股權,並給予了她相對獨立的經營自主權。

2010年,李強正式將公司更名為廈門弘信創業工場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信創業工場),開始平臺化運營。

同年,李強在他的博士論文裡,做了更加系統的、更具操作性的闡述,並將之命名為“雲創業”。“雲創業”可以被概括為“一核兩翼”。

李強:報效國家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業

2012-2017

雲創業是我們的商業模式,雲創智谷是商業模式落地的載體。

2015年,移動互聯網時代眾創空間典範——雲創智谷建立。

李強希望能夠打造一個熱帶雨林式的開放生態圈將創業者、創業服務、創業金融、創業投資、市場運營、諮詢、媒體、政府資源等一切和創業相關的資源能夠聚合到這裡來。

李強:報效國家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業

結語

李強:報效國家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業

目前,雲創智谷已在廈門、北京、深圳、上海、大連、青島、重慶、荊門、南寧、資陽、漳州等地建立不同主題的創業園區,為3000多家企業提供創業服務。未來五年,按照李強的規劃,將有100個雲創智谷在全國落地。

未來的他,一定會在創業的道路上繼續開天闢地,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創業和就業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