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email protected]

我们半个月前安利过的《创造101》上周日迎来的最多争议的一期。

整个节目看起来就是前半部分黄子韬在cos洪涛报幕,后半部分是《超女2018》,再加上第三期节目竞演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赛制”这种本来观众懒得想的问题,越来越引发争议了。

首先还是要说,101的很多小姐姐们,是可爱的啊!!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创造101》一开始是从13887个女孩里找出了101个初始选手,初步筛选是认真的,开局大好评,最大的原因就是选手表现好。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任何选拔类的节目,好选手都是核心;市面上越做越疲的选拔类节目,大都是因为选手乏善可陈,有明星导师也无力回天。

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姐姐,本来以为《创造101》是得优秀选手者得天下,然而现在这些姑娘怎么晋级淘汰就让观众操碎了心……

————————————

《Produce101》最核心的概念是:这个比赛里不再有评委,观众将会决定一切。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所以《Produce 101》中导师的意义,真的就是教学而已。给练习生评定ABCDF五个等级是为了分班,好给不同水平的练习生用不同的节奏上课。当然也有把练习生的实力都排出来,给观众参考一下专家意见的意思。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也就是说:导师排的ABCDEF班,只是个实力参考,

两季《Produce 101》都有F班练习生最后成功出道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总体来讲,《Produce》选择权攥在观众手里,分班对应实力,选手票数对应人气,两条轨道互不干涉,观众要是乐意选择实力差的选手,那也是观众的自由。

而《创造101》一直在混淆导师评级和观众点赞这两条线。

第一集的battle是观众最好评的环节,被两个女孩的拼劲和实力给征服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但是看着看着……观众就想问:这个battle是不是有点多?导师怎么这么大权力。

《Produce101》的A班人数是没有限制的,而《创造101》A班人数必须要控制在出道人数11人内,为此产生了数轮battle,battle还嫌撕得不够,又出现了空降抢位的,说虽然她们没有受过职业偶像训练,但是也有梦想!于是来踢馆……

抢位者一旦评级高于F,会从F班淘汰人出去。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种厮杀带来的戏剧化感觉很抓人,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到这里观众还没参与过……都是导师在决定女孩们的去留。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终于敲定了101个人之后,感觉也还好,啊反正接下来就是让观众点赞pick的时间了!

没想到,竞演环节也继续“本土化改赛制”

导师权力超乎想象,

C位名单是导师定好的,而《Produce 101》里是自由组队决定的,也是没见过这种101……选手都懵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好吧好吧就是导师话语权大,姑娘们就是面临残酷竞争反复被评定,先接受这种设定好了;但是能不能有个硬标准啊。

导师定的叫实力C位,这个没什么。(虽然就算让姑娘们自由组队选C,也会倾向于有实力的人,而节目组就喜欢让导师说话。)

还有一种勤奋C位,简直令人大跌眼镜——按选手们两周内在练习室练习的时长统计,选出练习最久的8个C位。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最后一堆F班选手拿到了C位……把最差的人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舞台一定很精彩吼。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连朱天天都忍不住质疑:虽然我练很久,可是我还是跳得很差啊。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朱天天跳舞是这样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曾经把Ella吓成这样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再说了,短期的勤奋,不一定叫勤奋,也可能叫临阵磨枪。真正勤奋的人,在来参加节目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

李紫婷签证出了问题请了假,只用不到三天就把主题曲练到了A班水准,成功B班升A班,这才是真正勤奋吧?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观众:这都是什么标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再看备受争议的分组竞演规则

《Produce 101》里,分组竞演表演的是同一首歌,这样才有比对。

然而《创造101》,分组竞演表演不是同一首歌,继续令101观众一脸懵。还按照导师带队来PK,这到底是比导师还是比选手,是101还是好声音啊……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分组竞演观赏性还是挺强的。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但是票数不公布,完全不透明,输赢结果也没有说服力。《红色高跟鞋》组输掉的时候弹幕都在质疑。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原版竞演舞台会公布现场票数,《创造101》完全没有,只简单粗暴打一个“WIN”在大屏幕。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上周日是赛制逻辑交叉混乱的一期。

本来已经接受了导师权力大的设定;咣当,节目组回过神来,我们是养成系爱豆节目啊,还有个观众点赞结果没有用!!!

于是,最新播出的第一次顺位发表仪式上,ABCDF班忽然就变成按点赞的人气名次排了,不再与实力挂钩。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于是看到了这一幕就引发了无穷无尽的争吵:杨超越进A班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那么,有实力的选手如果没人气,就相当于啥也没有?连个专业评级高的肯定都没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本来以为《创造101》只是在导师权力和观众权力之间摇摆;然而还出现了这种:小姐姐们要相互救。

一般101第一轮晋级60人,《创造101》只有55席。又从观众手里夺走了5个席位干什么呢?

变成“旁听生”。

公演获胜队里排名最高的人可以选择救援一个淘汰选手,把她变成旁听生。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也就是说,观众凭喜好淘汰的选手,节目组非要对着干把她们保回来。于是出现了当期抓马时刻:倪秋云和王菊都面临淘汰,Yamy 选择救了王菊……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Yamy选王菊的理由竟然是倪秋云家里有钱,这个理由真是……凭本事给自己招了一波黑啊。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倪秋云听到有钱那句,当场反应是冒出一句“什么鬼?”

节目播出后,倪秋云也在自己粉丝群里辟谣了,说自己就是普通家庭并不富裕。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怎么这么多内幕故事……

就是因为这种选手相互救,导致上周日的节目,前半程是公布人气排名在哭,后半程是看每一组相互救,都要哭半天。加起来就是哭了一整集……

有复活别人资格的:嗷嗷嗷我应该选谁我好纠结啊。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等待被选择复活的:我们也都有梦想呜呜呜……但是姐妹情深大过天……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种重复的戏码,你一共要看7遍,7遍!!!

虽然理解姑娘们都不容易,但是这样的呈现节奏真的没问题吗?

当年超女手牵手一边流泪一边PK的厮杀都没有这么啰嗦重复啊。

————————————————

不说赛制就说人气,现在的点赞结果我真的看不懂。

一亮相就是车祸现场的葛佳慧,“伯克利学霸”人设当场崩塌。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结果她居然进第14名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评论都在吐槽葛佳慧买水军……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勤奋C位的朱天天,她的官方粉丝站,粉丝1万,数据站粉丝17,个站的粉丝12。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最大的站子集资了一周集资了50块……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但是排名三天之间从88名跃升到35。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

《创造101》之于《Produce 101》,“本土化”的改动特别多。

总导演孙莉说,根据“国际惯例”买版权引进真人秀进行本土化改编一般会改20%-30%,但是《创造101》改了70%以上。

理由是“中国没有练习生土壤,偶像一般都是草根出身,和韩国的底层逻辑不同。”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等等,不是这样的!!!

节目一开头说了101名练习生是从457家公司及院校的一万多人里选出来的,她们不是无基础纯靠梦想就要来表演的超级女声啊。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现在国内确实已经有不少比较成熟的偶像运营公司了:运营着SNH48的丝芭娱乐、培养出TFBOYS的时代峰峻……TFBOYS都已经有后辈团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做韩系偶像的有王思聪的香蕉娱乐、韩庚是大股东的乐华娱乐。前者签约了韩国顶级女团EXID,后者在中韩两国的《produce101》都输送了大量选手表现不俗。

香蕉娱乐练习生品牌trainee18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像吴宣仪和孟美岐这种已经在韩国出过道,本来就有粉丝基础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然而节目组认为中国没有练习生和爱豆的土壤,于是乎——

招进去的是洋气漂亮小偶像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没关系,一旦输出舞台,给你们都换上土味妆容哦。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你们看到最近韩国原版的第三弹《Produce48》刚发布的主题曲舞台了吗?

论颜值相貌实力什么的,我觉得国产101小姐姐是没在怕的。

但是,小姐姐们什么错也没有,妆容、造型、灯光、舞美而形成的对比真的想让人抄送给《创造101》看看……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

总之,《创造101》的赛制,是基于节目组认为国内没有偶像文化的成熟土壤而做出的“本土化改造”。

但是这样就违背了《101》系列的核心精神——观众决定谁出道。

pick这个词这么红,是基于这个逻辑产生的。

偶像工业里有很重要的一块是养成系的情感,养成实际上就是“用户自己选择”。AKB48大杀四方靠的就是总决选。101系列之所以干脆把观众称为“制作人”“创始人”这种概念,更是彻底对过往选拔类综艺的一次颠覆性改造,就是要把观众和producer合为一体:你不是受众,你在创造,你在生产。

回顾国内综艺史上的热门选拔类节目,赛制逻辑有如下几种:

超女快男赛制几经变更,总的来说是评委和观众的选择权相互牵制和博弈;

好声音是基本上是导师决定制,观众看的就是是导师如何大权在握,是否转身、选择选手;

我是歌手这种节目,是现场观众决定制。

不管选用哪种逻辑,这些节目的操作都很清晰,即便是有新的规则出现,也是基于总规则之上的衍生。

《Produce 101》原本的设计是很清晰的:实力供你参考,人气由你决定

但不管观众pick谁,水准是和实力始终是硬的排名。

有些选手是注定有争议的,像杨超越,喜欢她的说她可爱性格淳朴有丑小鸭变身感,不喜欢她的说她实力差、全靠小心机小动作镜头多人气就多了;总之她一直占高人气算有话题度吧。但是上周日把人气和等级分班混为一谈,这不是莫名其妙吗?高人气不等于实力一流啊。

这些姑娘哭了一整集,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节目的逻辑问题了

现在《创造101》的情况是开始几集导师权力过大观众使不上劲,一旦开始用观众点赞结果,专业评定就直接撤了。

上周日的的节目里,《创造101》是一种混合赛制,集各种选拔类节目的评定方式之大成,有导师决定、有PK、有复活、有莫名空降……不知道是不是主创实在太害怕跟其他节目重复;还是认为这些曾经在卫视时代特别吸引观众的玩法能唤醒讨论度所以一个都不舍得丢。

而选拔逻辑太多的结果,就是观众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会出什么流程,要按什么逻辑展开,说不定去喝口水回来就发现节目变天了,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该参与进去还是安静吃瓜。

pick一个小姐姐好难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