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如果這世界上有哪個領域最為“重男輕女”,藝術絕對名列前茅。

無論東西方,隨手翻開一本藝術史,從書寫者,到被寫者,筆墨絕大多數都落在男性藝術家身上,女藝術家可謂是鳳毛麟角,十指之數。

但我們今天的主角,恰好是18世紀法國最成功的女性藝術家。她長袖善舞,以自己的聰慧周旋於王公貴族之間,憑藉精湛的繪畫技巧,二十歲名動巴黎,二十三歲為末代皇后瑪麗·安託內託繪製肖像。法國大革命到來後,流亡他國,卻奇蹟般將自己的成功散佈至歐洲其他城市,備受時人尊重。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她便是維熱·勒布倫(Élisabeth Louise Vigée Le Brun)。

在18世紀的藝術界取得如此成就,著實太不易,要知道那時的女性甚至連做繪畫學徒的資格都沒有,更遑論接受藝術教育了。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瑪麗皇后與她的孩子們》維熱·勒布倫

如果沒有藝術家所繪製的肖像,我們的歷史將只能停留在想象中。

在她23歲為瑪麗王后所畫的肖像中,這位絕代風華的末代皇后手持玫瑰,如此端莊美麗,讓人難以想象十年後,她將被送上斷頭臺,併為後世的革命黨造謠汙衊,或許沒有謊言,就無法煽動平民們的支持,瑪麗皇后從此成為了:“何不吃蛋糕”,與自己的兒子亂倫的標籤相伴。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瑪麗皇后像》 維熱·勒布倫

這副肖像也成為了勒布倫的成名作,生命的轉折點。

波旁王室成就了她的事業,也令她在大歷史中浮沉,大革命後被迫流亡歐洲。

伊莉莎白·維熱·勒布倫(Élisabeth-Louise Vigée Le Brun),1755年出生在波旁王朝治下的法國巴黎。他的父親是當時有名的肖像畫家路易·維熱。從小,勒布倫就顯露出驚人的繪畫天賦,他的父親見到她的畫後甚至欣喜若狂的高呼:“如果將來這裡有一位畫家,那就是你——我的孩子。”

一個藝術天才投胎到了藝術之家,而開明的老父親又並不阻止她學習繪畫,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幸運,以上因素缺一,都不會產生一個大畫家。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折信的女人》維熱·勒布倫

十一歲時,她離開了學校,成為了父親最優秀的學生,並接受他的悉心指導。掌上明珠能有此天分與熱情,自然讓老父親倍感自豪的將她介紹給巴黎藝術界,使得她小小年紀,就曾在盧浮宮的畫室中學畫,研習大師作品和私人收藏。

孩童時代無窮的想象力與藝術天分,得到了近乎隨心所欲的扶持與發展。這令她未來的藝術風格不拘泥於一隅,囊括諸多藝術家的優點,成為一位藝術史“流派論”難以概括的明星。

可惜這樣的日子僅僅過了四年。她的父親因病離世,家中失去了經濟來源,年僅十四歲的勒布倫不得不靠賣畫成為家庭的頂樑柱,以供弟弟們上學。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 Charles-Alexandre de Calonne (1734–1802), 1784 維熱·勒布倫

生活雖然艱辛,但勒布倫覺得很幸福,母親每逢星期天,無論多忙都會帶著她前往各大博物館參觀魯本斯、倫勃朗等人的作品,在這裡她不斷吸收著這些大師們的精華。

也因此,受限於性別緣故,無法接受正規的繪畫教育的她,通過觀察與臨摹,自學成才。

對於這段經歷,她曾在回憶錄中寫道:“當我置身於一間展覽廳時,我立刻像一隻蜜蜂,飢渴地採集有用的知識,陶醉於大師的精妙技藝的極大喜悅當中。除此之外,我為了提高自己,還複製了魯本斯、倫勃朗、凡·代克等大師們畫的人物頭像,以及格勒茲所畫的幾張女孩的頭像。這些臨摹對我來說啟發很多,皮膚紋理上精緻的中間色,在凡代克的作品中表達得尤為精妙,多虧了這些研究,我得以在頭像突出部分的光線變化上學到了更為科學的技巧,進步了不少。”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戴櫻紅色緞帶的自畫像》 約1782年 維熱·勒布倫

正是這一時期,亭亭玉立的少女勒布倫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張自畫像,從此,在不同的階段她都有代表性的自畫像誕生。相較而言,與男性藝術家的自畫像相比,勒布倫更強調自己職業女畫家的身份,基本都是選用自己作畫時為表現內容。不在繪畫時,也會強調母親的身份,身抱自己的女兒。

1770年,十五歲的勒布倫已小有名氣,建立了自己的繪畫工作室,確立了職業畫家的身份。這個小姑娘受到了巴黎上層社會的歡迎與喜愛,並與拉圖爾等藝術家們結為好友。她的生意非常好,以至於公爵夫人要她畫像也要等待數月之久。她這一時期的作品,受到了當時如日中天的洛可可藝術影響,不失華麗精緻,但擺脫了洛可可過於甜俗的侷限性。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浴女》 1792 維熱·勒布倫

或許是因為多產引起了關注,她的工作室因為沒有執照而被查封,換言之她以前都是在無證經營,直至她加入了同業公會,禁令才被解除。

24歲時,她迎來了生命的轉折點,進宮為瑪麗皇后繪製了肖像畫,這也是她的成名作,從此與皇后結為親密摯友,甚至被介紹至奧地利皇室,為瑪麗皇后的母親特蕾莎女王創作肖像。

1783年,她提交了《和平帶來豐饒》的歷史畫和《戴草帽的自畫像》參加當年的沙龍展,引起轟動,這成為她進入巴黎皇家美術學院的契機。當時關於沙龍的報道寫道:“儘管這裡有許多歷史畫,儘管這裡有大量傑出的大師,誰有能相信,竟然是一個婦女大出風頭,當一個人從沙龍出來時,立刻會有人問他,你見到勒布倫夫人了嗎?你認為勒布倫夫人如何?”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戴草帽的自畫像》1782 維熱·勒布倫

進入皇家學院是所有藝術家夢寐以求的事,它意味著官方的認可,每一年度的沙龍展出曝光與贊助。

但彼時的巴黎皇家美術學院堪稱是老頑固的聚集地,甚至在章程中宣稱:“婦女無法成為學院成員”。受益於本身作品分量,與皇后親密的關係,她獲得了路易十六的直接干涉,突破章程,成為了極為少有的皇家美術學院女性成員。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和平帶來豐饒》維熱·勒布倫 1780年

而女藝術家創作歷史畫本身在當時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女性參加創作所必需的人體寫生課是直接被院長所禁止的,他乾脆的宣稱,“婦女不能參加這一藝術教程,因為她們的性別禁止她們學習自然。”在生計上,學院也禁止學院成員經商,出售自己和別人的作品,那勒布倫如何養家餬口?

因此,按道理,她絕無可能進入皇家美術院,這種打破時代規則的行為,為她的揚名提供了踏板。

但她的突破,也只是一瞬的火光。

法國大革命呼嘯而來,女性被完全從學院排除出,勒布倫也不例外,這位當世最為卓越的肖像畫家之一,唯有嘆息的告別。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和女兒的自畫像》, 1789 (受古典主義浪潮影響 身著古希臘服飾)

人至中間,她的繪畫風格日漸成熟,達到事業的巔峰。彼時的歐洲大陸,隨著啟蒙運動的迸發,理性迴歸,古希臘、古羅馬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門面,人們試圖重現古典主義肅穆莊嚴的美學思想,這也反映在了繪畫中, 勒布倫所失意的沙龍,正是新古典主義畫家達維特成名的舞臺。

也因此,勒布倫的繪畫風格與早期的過於甜美、帶有矯飾意味相比,開始吸收純粹簡樸的古典主義繪畫風格,這也是她區別於洛可可與新古典主義的關鍵所在,相比較前者的甜美與後者的莊嚴,勒布倫在其中形成了一個清新自然的畫風。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和女兒的自畫像》, 1786

而勒布倫作為一個女藝術家,也少有的將母愛題材搬上了畫壇。受彼時啟蒙運動代表盧梭的思想影響,認為社會應當尊重女性的地位,她也因此在自畫像中表達了這樣的溫情畫面。

大革命爆發前夕,女王與國王被囚禁在杜伊勒裡宮中,因為與皇室的關係,勒布倫毫不猶豫的帶著女兒前往意大利,沒有丈夫、沒有分文相伴,孤身一人,唯有依靠手中的畫筆與名氣。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自畫像》 1800年 (流亡時所作)

1793年,在意大利流亡兩年後,她前往奧地利,並一路向北,前往德國、俄羅斯旅居,受到當地人的熱烈歡迎,各國的王公貴族都以能夠得到她的肖像畫為榮,她的一副自畫像也因此留在了冬宮, 畫中,人到中年的勒布倫面帶微笑,絲毫不見孤身一人流落各國的恐懼與痛苦,只有身為畫家的驕傲與自信。

流亡時期,她的作品中幾無同胞的出現。她繪製的肖像,往往是當地的王公貴族,同樣流遠走他鄉的法國同胞們自然付不起她所出的高價,這也成為她令人詬病的一點。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

直至1802年,十三年後,她才重回故里。

或許是厭倦了城市的生活,她安心的居於鄉間創作,也曾前往倫敦,併為詩人拜倫留下了一張難得的肖像畫。

晚年,她歇了畫筆,專注於回憶錄的寫作,直至去世。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一個男孩》維熱·勒布倫 1817/1817

她被稱為“最成功的女畫家”——維熱·勒布倫夫人◆Ivan Ivanovich Shuvalov (1717-1797) 1795 - 1797 維熱·勒布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