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印章石是如何製成印章的?

小稻Cr


一件壽山石雕章的製作步驟簡單分為:開採——切割——雕刻——修光——磨光。

△著名雕刻家陳達老師

△現代開採1-1

△現代開採1-2

△古代田黃開採(中國壽山石館人像)1-3

有文字的壽山石開採記錄最早見於宋朝,由於帝王和文人階層的喜好,由官方控制開採,元、明兩代當地石農自發採石。清初開採逐漸興盛,新中國成立之後,石礦採取集體大量開採的方式,幾十年間的開採量遠遠超過前幾百年加起來的數量。

△最早的開採都是依靠人力,使用的工具

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為了更快速得開採出大量壽山石,炸藥被引進壽山石開採之中,“ 炸藥的使用直接把壽山石的損毀提高了數倍,如今壽山石原石中的致命暗裂,都是這麼來的。”

福建省寶玉石協會副會長姚春茂說。

△第二步驟切割2-1

△切割成章型2-2

壽山石的切割過程是指把原石粗化細、大化小、不規則化規則的過程,需要專業人士用專業的鋸臺工作(切忌不要隨意模仿),在切割的過程中儘量把壽山石的雜質比如砂、格、糕等去除,保留最完整的石肉。在操作過程中往往灰塵漫天,鋸臺高速運作,工作環境很差,有一定的危險係數,可見一件完美的壽山石工藝品的形成確實不易。在切割的過程中,壽山石的肌裡組織再一次被破壞

△第三道現代打胚,牙機打胚並和手工操作。(郭祥鷹老師打胚中)

△胚成型

△七八十年代,周寶庭大師純手工打胚,三把刀“銼刀,刮刀,推刀”

打胚是雕刻的基礎,運用雕刻刀、鑿子、牙機等工具,手藝人根據不同的題材把章胚打造成不同形態,只有大的輪廓出來才能精細雕刻,打造成獨一無二的石雕工藝品。

△第四道修光4-1

△陳智建老師修光中,螭虎穿環。

△陳智建老師修光中,螭虎穿環。

△陳智建老師修光中,螭虎穿環。

不同雕刻技法的作品在磨光中要區別對待,恰到好處的磨光對作品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磨光時手法要極其細膩、精微、輕靈、稍微不慎就會使原本淺刻的線條變得模糊,或者使線條的粗細變化喪失。

△最後一道磨光,磨光專用砂紙。

△磨光過程,水跟砂紙結合並與石頭摩擦。

一件作品用水砂打磨後擦乾水要立即進行刷油保養,如果打磨一半應先放進水裡保養,以便下次繼續打磨,不可暴露在空氣中,這樣容易裂傷、爆裂。手工拋光時用不同型號的砂紙一道道打磨,步驟為:砂輪機磨好的石雕,用水砂紙600、1500、3000號一道一道拋光,最後用5000號慢慢打磨,這時候作品基本上就會非常光亮,拋光好搽油保養。


內容來自東家壽山石雕刻手藝人福珍坊的分享。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一、準備用品、用具:

1、石頭,文化用品商店,五元一塊,不建議去珠寶城、字畫齋之類的地方買,練手用便宜的就好。

2、刻刀,文化用品商店,六元一套;

3、複寫紙、透明塑料紙(刻刀的包裝袋即可);

4、記號筆、鉛筆;

5、橡皮,它的作用是修改字體,也可以拿它來試刀,就是先在橡皮上刻章;它還能擦掉複寫紙的痕跡。

二、選擇字體、排版

先在紙上畫多個與印章大小一致的框框,設計版面和字體。也可以用電腦打印出來喜歡的字體。

三、描字

把透明塑料紙覆在設計好的版面上,用記號筆描下來。

四、拓字

這是關鍵的一步,可是我自己研究出來的哦。當然也可能是跟大師們不謀而合了,嘿嘿。裁切與印章平面大小一致的複寫紙,蓋在印章上,把透明塑料紙蓋在複寫紙之上,注意要反面向上,不然你印出來的就是反的了。把塑料紙定位之後不要動,拿刻刀把字的輪廓描一遍,字就印在石頭上了。記號筆描的字沒有什麼筆鋒,在拓輪廓的時候不妨注意一下筆劃的起筆和收筆。

五、刻字

確定要刻陰文還是陽文,我刻的是陰文,就是把字體部分摳掉,其餘部分不動,印出來的字是白色。我覺得這個比較簡單。確定之後,用刻刀(我用的是最小最尖的那把,用斜刃端的刀尖)沿著輪廓線慢慢,一點一點用力,千萬不要著急。

六、檢查

刻幾下就停下來,把複寫紙紙蓋在印章上,上面再蓋白紙,用鉛筆在白紙上來回塗描,用鉛筆的側面,就像小時候拓硬幣那樣。你懂的。一是放鬆、休息一下手指,二是檢查一下刻得效果如何,這樣不容易出錯。

七、打磨

印章刻好之後應該用細砂紙把印章面打磨一下,否則印出來的會帶著石頭的紋理。(我沒做這一步寶兒也很滿意,嘿嘿。或者應該把這步放在前面?還是應該放在後面,因為在刻字時有滑手的情況,會留下不該有的劃痕,不太深的話應該能打磨掉。)

我的整個過程差不多也就三個小時吧。

就是這樣啦,親。

相信你也能製作出屬於你自己的那枚印章。

加油!





石隕


打磨印石,構思佈局,寫稿,修改,定稿。反寫上石,取鏡反照對稿,修正。操刀刻石,再對稿仔細修正,滿意後鈐印。與原稿對比,略作修正。修邊,稍作殘破,二次鈐印留存。

構思邊款設計佈局,定位後正寫石側,滿意後篆刻邊款,稍作修正,取工具拓邊款留存。

如有不妥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