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年12個月,為什麼教師要發13個月的工資?

李廷平


先要說明一下的是發13個月工資的不止教師,現在的所有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都是實行年底雙薪,這時一種福利發放的形式。


現在的老師編制還不屬於公務員,他們的工資待遇和公務員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其中的各項補貼也沒有公務員多,雖然現在國家對教育比較重視,也加大教育力度的投入,但教師待遇問題是一直被關注,從未被解決。


現在的13個月的工資,是與年底考核無關的,就是每個人到年底都會多得到一份工資。其中公務員所說的年終獎,在教師中是沒有的。也許有些地方會有一些類似的獎金,但金額多少也根據各地情況而定,沒有統一要求。這種13個月“年底雙薪”是指用人單位對職工的年底獎勵性工資,也就是對職工的一種年終獎勵,但金額是固定的,就是每個人的一個月工資。


而年終獎的金額是不固定的,沒有上線的,一般是企業對員工工作表現的一種獎勵辦法,是對員工業績的一種肯定。發放的形式和數額有企業自己 而定,一般事業單位等很少有這樣的獎勵方式。


13個月工資也是存在要求的,教師的編制和事業編制一樣,第一年屬於試用期,是沒有的,到了第二年,簽署正式合同後,就可能領取到13個月的工資了,每個人的金額要看個人的職稱而定,不是統一的。


決勝網


問題:為什麼有人說教師是發13個月的工資呢?

其實對於我們普通的勞動者,一年發13個月工資,真的比較遙遠。對於一些高科技企業,他們一年可以14到16個月的工資,效益特別好的甚至可以發20薪以上的工資。

而我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是有13薪工資的。比如公務員的年終獎金,就是指13個月工資。

很多人以為,機關事業單位年終發放的獎金是13個月工資,其實也全不對。

2006年,我們國家實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的時候,對於機關事業單位建立了績效工資。當時把原國家規定的年終一次性獎金,也就是13個月工資,納入了績效工資的範圍。

而我們的績效工資又是怎麼發放的呢?績效工資又分為基礎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比如老師的績效工資,70%作為基礎性績效,每月發放。剩餘的30%,要有統一考核決定。

學校教學任務比較特殊,工作緊,任務重,職責大,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績效工資被拿來班主任津貼、崗位津貼、超課時津貼等等獎勵。

而其他事業單位,大多工作比較均衡,基本上都可以拿到,本來扣掉的,績效獎金大多工作比較均衡,基本上都可以拿到本來扣掉的績效獎金。

或多或少都是有一部分的年終獎發放的,這種獎金一般不少於一個月的工資,這一般被稱為第13月工資。

當然各地還有一部分不成文的獎勵,比如這次安徽教師所反映出的一次性工作獎勵,這都屬於待規範的工資待遇了。

希望我們的老師工資越來越高,待遇越來越規範,也希望我們的普通勞動者,也能夠享受到13個月工資的這樣的年終獎勵就好了。


暖心人社


看了這個問題的一些回答,感覺沒用說清楚,所以再補充一下,以正視聽。否則又有一些人開始拿教師說事了。

先說問題下面的附言:教師一年只上半年班。這個帳不知道是怎麼算出來的,你的數學可能是體育老師教的吧?教師的假期確實不少,寒暑假加起來接近三個月。但這三個月呢,也不是全部用來休假的,還用參加業務培訓。我們就是忽略這培訓時間吧,也就不到三個月。怎麼算也不是隻工作半年啊。這種說法極不地道!

下面進入正題,為什麼教師要發13個月工資?作為吃財政飯的教師,可沒有權力亂髮工資哦,人家發多少就拿多少,想多拿一分都沒有。早在2001年,國務院以國辦發[2001]14號文件,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事部、財政部 關於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和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四個實施方案的通知》。根據這個文件精神,當時的人事部、財政部,印發了《關於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這個“方案”的第二條第三款是這樣的:從2001年起執行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規定。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發放對象是年度考核為合格及以上的人員,獎金標準為當年12月份本人的基本工資,下一年1月份兌現。

注意一下,這個文件不是專門針對教師的,適用所有的事業單位,教育、衛生、農技、新聞出版,地質測繪等等,都在其中。公務員呢,當然不會例外,在另外的針對公務員的文件裡。也就是說,所有的事業單位人員,都有一次性年終獎,也就是俗稱的第13個月工資,只要你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都有。

那麼就有人問了,企業呢?企業一直都在發,只要你有工作經歷,都知道,無論企事業單位,還是公務員,都有年終獎的。企業沒有規定發多少,按自己的制度執行。

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到,除了純粹的農民和個體從業者,其他的,都有年終獎,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


當代師說


說的太對了,一年就是12個月,為了充分體現對教師的重視,單獨為教師設立了13個月工資。


時下,凡是國家公職人員,包括公務員,財政統一撥款開支的事業單位在編在崗人員,都有年終績效獎勵。而教師從開始實施績效工資後,取消了年終績效獎,後來比照教師與其它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差距,進而增補了13個月工資。

教師績效工資是根據教師的教學效率而發放的工資。2009年,經國務院同意,首先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分配政策。教師績效工資發放原則是以縣域為主,經費省級統籌、中央適當支持。時至今日,各省、市、縣(區)教師績效工資差距很大,同樣,作為年終績效的13月工資亦如此。


我們省下轄14個地級市,大部分市教師沒有13個月工資,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地方財政收入不足。我們市共有13個縣(市、區),其中,二分之一的地方教師沒有發放13個月工資,而每月教師的績效工資差距也特別大,好的縣(市、區)比差點的要高出2000餘元。

當下,人們心中所想的是教師待遇特別的高,每年有寒暑假,每月有績效工資,一年除去節假日,才上幾天班啊!年終還要領13個月工資。由此及彼,教師的工資收入那是相當的高,其實,不是這樣的,凡是國家財政開支的公職人員都有年終績效工資,只不過公務員和其它事業單位名稱不同而已。教師的13個月工資不是那個地方都發,並且,只是教師基本工資收入前三項和,不足教師總體工資的2/3。


俺油菜


一年12個月,給教師發13個月的工資。這應該是國家對教師辛苦工作的一個肯定。


大家都知道,當教師的辛苦。他們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披星戴月,陪伴學生的成長,教師的工作是不太容易量化的,除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還要不時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還要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和人格的成長。除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師還要和家長溝通、攜手,幫助學生成長,教師還要不斷進修學習,還要應付各級各類明目繁多的檢查。

總之,倆眼一睜,忙到熄燈,還真是教師們的寫照。


給教師發13個月的工資,相當於給教師發放了年終獎。大家都知道,很多行業都有年終獎的,但教師是個例外,從來沒有給教師發年終獎的,發13個月的工資,正好補了這個空白。

給教師發放 13個月的工資,多少彌補了一下教師工資低的情況。現在的教師普遍工資太低,也許大中城市的教師工資相對稍高一點,但農村教師工資普遍偏低。就拿我們這兒教師的工資來說吧,這兩年的工資加上績效工資在內,剛剛漲到四千多一點,就這還是從教三十年的老教師,年輕教師的工資可想而知了。因此,這項舉措對教師工資低的現狀多少是一個彌補。


總之,給教師發13個月的工資是必要的,教師也可以說是受之無愧的。


小桔燈


看題主這樣的提問方式,是否義憤填膺不滿教師的收入?

題主的提問中提到,老師一年只上半年班,而且12個月卻可以發13個月的工資,是覺得老師又清閒又多金。

但一年只上半年班這種說法從何而來?作為教師有寒暑假,加上國家規定的節假日,也沒有半年這麼誇張。

根據國務院相關文件規定,對我國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在職人員,包括公務員、醫生、教師等,每年多發放一個月的工資,作為績效獎勵。

但其實發放的這個第13個月的工資並不是完整一個月的工資,而是隻有其中的一部分,即基礎工資部分。

此外,這個第13個月的工資也並不是所有地區的教師都有發放的,有些地區財政收支效益較好,會酌情發放,有些地區根本就沒有。

其實無論怎麼說,我覺得教師多發放一個月的工資作為獎金並不為過。

我的母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在崗位上工作35年,今年退休了。

雖然每年都有寒暑假,但其實日常的工作也並非輕鬆。

每天早上7點多就要到校,晚上也是6點下班。雖然每天有時只有一兩節課,但備課、改卷、出題、改作業、教研學習、聽課培訓等繁瑣的工作非常多。

學校不時組織活動,也都主要靠老師在組織和安排,有時候學生工作也並不是十分好開展。

現在的家長也對學校的期望非常高,老師壓力巨大,責任也是非常重大,萬一有孩子在學校磕著碰著,家長第一個就是鬧到學校。

我母親也是近幾年才有享受13個月工資這樣的待遇,之前的30年幾乎是沒有的。

但對於國家這樣的政策,我覺得非常好,體現出對教師的重視,畢竟,沒有老師,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在事業編群體內(包括老師)對於發放第13個月工資的事情比較複雜,按照相關規定應該稱之為績效考核獎或者年終獎,只有公務員才稱之為第13個月工資,這是在《公務員法》中明確規定的。

其實,教師發放績效考核獎,無論從政策規定上,還是從教師的教學任務上,都是無可挑剔,發放績效考核獎也是應該的。在發放績效考核獎的問題上,不單單隻有教師發放,其他很多行業都發放績效考核獎或者年終獎,即便在部分企業中,他們也都發放年終獎,又何況老師呢?

可能很多人對於教師發放績效考核獎比較有異議,認為教師的工作時間短、任務輕等,給他們發放績效考核獎公平性有待商榷。存在這種看法的人要麼不瞭解教師行業,要麼對整個教師群體認識不夠客觀。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他們的寒暑假經常會被監考、批卷、值班、業務培訓等所佔據,也就是說他們的寒暑假基本不能完整的過完,如今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教師面臨的教學壓力同樣很大,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被家長批評。

綜合來講,教師發放績效考核獎(第13個月工資)的問題,我們無非過多關注,部分地區的教師績效考核獎是從日常工資扣除的,並非額外的獎勵;部分地區雖然有績效考核獎,但數額非常少;在教師績效考核獎的發放上往往存在比較大的地區性差異。


東愛雨小公


應該是年終獎的意思,這個應該不會有什麼爭議的,大部分上班的都有啊!雖然我詬病老師的收入,但咱們也是講理的人,年底了表示一下,多發一個月的工資,也不是很多,還比較合理。只是應該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樣吧?有職務的也這麼多嗎?全部一線教師都能拿到手嗎?年終獎都有績效的成分,當然一年到頭,校長是最辛苦的,功勞最大,所以獎勵最多,其後有副校長,教導主任,科室主任,輔導員,年級組長,各班班主任……完了,不夠了。有的老師說,我從來沒有拿過13個月的工資啊!那怪不得別人,誰讓你不夠努力,不懂得上進呢?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吧?這就是以後努力的方向,加油!


崔大乘


所謂工資就該基礎工資,津貼等等都有,可筆者所指的十三月工資,很遺憾,作為教師的我要告訴你,我沒領過,你所指的十三個月工資無非指的就是效能績效吧!有些地方不叫這個名稱。這筆錢也就是基礎工資的百分之幾十吧。這個標準不同地方又不一樣。這筆錢該不該發?我告訴你,行政事業單位都有,儘管名稱不一樣但性質一樣。而且很多單位比教師發得多。都在發教師為什麼不能發?教師漲點工資各種媒體喊歡了,可他們從來不說其它行業也漲了,並且早裝進了衣兜,教師們的好多地方還沒到手呢。各行各業都不易,別只盯著教師工資,多真正地去了解下他們的工作再說。


冬日暖陽說教育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

首先是說教師要發13個月的工資,也叫第13薪或者“年終加薪”。發13個月的工資是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和效益好的企業共有的待遇,而不是教師特有的。現實生活中,許多地方的教師至今還沒有執行第13個月的工資呢,我們這裡的機關、事業單位執行第13個月的工資要比教師早很多年,且是全部月工資。我們教師是最近幾年才有,且只發一部分。我們這裡有些盈利能力好的事業單位發14個半月的工資。也可能還有15個月甚至更多的呢?(注:發14個半月的我可以肯定,15個月是猜測)。你願意比的話,應該和這樣的單位職工比,而不是和教師比。和教師比,你還可以猥瑣的活著,和人家有第14薪、15薪的比,你該怎樣呢?自己考慮去吧!

其次,教師每年上半年班?另外那半年你替教師上的呀?如果你說的是實際工作日的話,教師比全國人民確實是多了個寒暑假,但是你這隻眼看到寒暑假,另一隻眼也應該看到教師平時的工作狀況才對。昨天遇到一當班主任的同事,學校5:50放假,她近7點回家,得到了家人的表揚——今天回來這麼早啊!

社會上很多人作踐老師,上課不講重點輔導班才講,可是在我們學校,課間和放學後,教師辦公室有許多問問題的學生,有的學生去問問題,遇到自己老師不在,問其他班的老師,老師也會耐心的講解。

最後,奉勸題主這類人,你那睜不開的雙眼盯著教師的時候,不要盯著一部分發13個月工資的老師,也要看看有多少該享受卻沒享受到13個月工資的老師;在盯著老師寒暑假的時候,也看看老師平時的付出。把良心放回胸腔,你眼中才能看到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