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中國傳統文化四藝之首「千年古琴」鑑賞 中華大地之珍寶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年歷史。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中國傳統文化四藝之首「千年古琴」鑑賞 中華大地之珍寶

唐代“金聲”仲尼式古琴

中國傳統文化四藝之首「千年古琴」鑑賞 中華大地之珍寶

唐 代“金聲”仲尼式古琴(局部)

唐代“金聲”仲尼式古琴

尺寸:長20.6cm;肩寬20.5cm;尾寬14.2cm

成交價: RMB 18,400,000

中國嘉德 2017-06-19

古琴描述:

楊氏三琴,《金聲》琴當具其首。該琴仲尼式,琴體圓厚秀麗,木質松黃古老,八寶灰胎,內雜大量硃砂,間有少量金末。慄殼色表漆。面底細密蛇腹斷,兼雜梅花、流水斷,斷紋突起如劍鋒。肩在三徽處,長方形龍池與鳳沼。底面項間刻琴名“金聲”兩字。尾部冠角簡潔大方,無尾託,齦託呈半圓狀。玉質琴軫與雁足。腹內無題款。此琴楊氏尤為鍾愛,曾請管平湖大師用朱漆修補,認為其製作年代當在唐世。該琴撫彈之下,手感頗佳,琴音敦厚清潤,極具古風。

琴面渾圓,自首至護軫向內收窄,肩當三徽,紫檀嶽尾,嶽山自上而下收窄,金徽玉軫,雁足梅花紋飾,薑黃色流蘇回頭穗,古樸可賞;琴面斷紋種類較多,蛇腹斷、冰片斷、流水斷、牛毛斷並存,琴名“金聲”字體內填以硃砂,側觀二字在流水斷斷紋中如同在一片如碧波般。

中國傳統文化四藝之首「千年古琴」鑑賞 中華大地之珍寶

唐宋 仲尼式“落花流水”琴

唐宋 仲尼式“落花流水”琴

尺寸:長121cm

成交價: RMB 16,675,000

中貿聖佳 2017-06-18

古琴描述:

落花流水琴,仲尼式,琴長121釐米,肩寬19釐米,尾寬12.6釐米;桐木面板,素髹黑漆,漆層下泛暖光,鹿角霜灰胎,螺鈿徽,玉軫;琴面大流水斷紋中間以小流水斷紋,琴底蛇腹斷紋混以冰片斷紋和小流水斷紋;龍池、鳳沼皆為長方形,池口鑲嵌湘妃竹,池內木質褐黃色,納音微隆;龍池上方刻隸書“落花流水”琴名,龍池下方刻一方印,印內刻“十琴存古”四字,刻款內均填漆。

中國傳統文化四藝之首「千年古琴」鑑賞 中華大地之珍寶

宋落霞式古琴

宋落霞式古琴

尺寸:長124cm 隱間117cm 厚3.6cm 肩寬19cm?尾寬13.6cm

成交價: RMB 8,222,500

中貿聖佳 2017-06-18

古琴描述:

落霞式琴,通長124釐米,肩寬19釐米,尾寬13.6釐米。桐木斫,金徽,玉軫,玉雁足。《太音大全集》記載:“落霞,《漢武內傳》莊女從東方來彈落霞之琴。”《琴書大全》和《五知齋琴譜》中也都有落霞琴的記載,其琴首至琴尾作凹凸的弧線,圓弧左右對稱,自琴首至琴尾大小不一,弧線曲度變化豐富,有如半月,有如躍魚,整體又如落霞、如流水。

這張落霞式琴是王露先生的舊藏。王露,字心葵(1877-1921),號雨帆,山東諸城人,師從王心源學習古琴,習得虞山派“清微淡遠”的表現技巧和斫琴技藝,後又研習廣陵派精妙的指法,兼融兩派之長,其古琴演奏精湛嫻熟,既靈活清越,又音韻寬厚,剛柔並濟,出神入化,成為諸城派的代表性人物。

中國傳統文化四藝之首「千年古琴」鑑賞 中華大地之珍寶

宋 仲尼式古琴

宋 仲尼式古琴

尺寸:通長122cm;肩寬19.8cm;尾寬13.5cm

成交價: RMB 7,935,000

古琴描述:

該琴琴體秀美勻稱,略帶扁勢。木質黃舊疏鬆,八寶灰胎,內雜硃砂與少許金屬細末。表漆慄殼色,面底小蛇腹斷,斷紋細密勻稱,間雜小流水斷。肩在三徽處,長方形龍池與鳳沼,腹內無題款。按彈之下,發音靈敏透潤,具獨特神韻。

紫檀嶽山,花梨焦尾,螺鈿徽,玉軫,白玉葵花形雁足,池內貼硬木片,琴體面板為褐黃色的桐木,所用材料考究。這張仲尼式琴的琴體較之“金聲”更加纖秀,稜角硬朗,琴面弧度較為扁平,有唐圓宋扁之感,按彈落指生音,手感頗佳。漆面的髹飾工藝依循古法,用天然大漆與鹿角霜混合,質地堅實,從琴面和局部的破損處能看到灰胎中混有黃色、紅色和藍色等顆粒物,說明灰胎是按八寶灰配製,藍色為青金石,綠色為綠松石,黃色為金粉末,其它可能還有珍珠、瑪瑙、象牙等材料的顆粒含於灰層中。灰胎之上有一層淺栗色底漆,琴面深栗色,是經過煉製熟漆。如今,千年以後的琴面斷紋主要有蛇腹斷、流水斷和牛毛斷三種,琴頭有些許梅花斷,古樸可人。漆面色彩極為豐富,觀察發現有三次髹漆痕跡,第一次使用的是栗色漆,第二次使用的是硃紅漆,第三次使用的也是栗色漆,加上原有的兩層漆一共五種不同色相與明度的漆層在斷紋的分割下交相輝映,如霞雲般,露出灰胎部分則燦若繁星,如此既雕既琢,整體卻又復歸於樸。

中國傳統文化四藝之首「千年古琴」鑑賞 中華大地之珍寶

南宋 馬希先斫“散雪”百衲屏蕉葉古琴

南宋 馬希先斫“散雪”百衲屏蕉葉古琴

尺寸:長115cm

成交價:RMB 5,750,000

北京匡時 2017-12-03

古琴描述:

蕉葉式,保存完好,未剖腹,製作精巧,流傳有序。杉木斫制,金徽,面板反面貼六角形桐木百衲屏,通體髹黑漆,鹿角灰胎,蛇腹斷、牛毛斷、琴面處冰紋斷,此琴沿用北宋傳統形制,體量較為輕薄,音色松透響亮,具金石聲,饒有古韻。此琴體長115釐米,雁足、琴枕皆為紫檀木,背面刻“散雪”篆書二字,腹部刻兩行“大宋馬希先識”宋體款,體量輕巧,木頭材質因年代久遠,已酥鬆,失水,故其音色古韻悠然。按理來說,輕薄古琴多音色清揚,而本品因背面貼百衲屏,使之音色不失厚重,故具有金石之音。此琴保存狀況良好,現仍可彈奏,現任中國音學院副院長宋飛曾彈奏過,對其讚口不絕,南宋古琴能有如此品相,且體輕薄而不失厚重音色的古琴,僅此一例,實為難得。

以上是2017年出現在拍賣市場的五件完整的千年古琴,敬請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