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不忘初心 九龍嶂根據地成立90載 繼續前進 梅縣築夢生態富民強區

<table> 不忘初心 九龍嶂根據地成立90載 繼續前進 梅縣築夢生態富民強區

九龍嶂層巒疊翠、綠意盎然。何森垚 攝

/<table><table> 不忘初心 九龍嶂根據地成立90載 繼續前進 梅縣築夢生態富民強區

九龍嶂紅軍烈士紀念碑。何森垚 攝

/<table>

6月的九龍嶂,蒼翠如洗,一切如昨。在雨水的浸潤下,草木愈加青翠欲滴,房屋愈加如煙似夢。

昔日根據地的槍炮聲已漸漸遠去,但人民對於歷史卻從未淡忘。今年恰逢粵東北(九龍嶂)革命根據地建立90週年,梅縣區計劃於6月底在九龍嶂革命根據地所在地——梅南鎮舉行系列紀念活動,並以此為契機,充分挖掘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同時與基層組織建設、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全力推進生態富民強區建設。

●藍單 劉洪橋 曾健鋒

昔日▶▷

九龍嶂被譽為“粵東北井岡山”

山路彎彎,通向革命舊址和革命紀念館。房屋掩映在青山綠樹之間,延綿的九龍嶂山脈如90年前一樣以守護屏障的姿勢環抱著大地。

踏進九龍嶂紀念館,“武裝暴動”“紅旗漫卷”“梅豐休整”“北上平遠”,每個紅標背後都是驚心動魄的革命故事,在梅縣這片熱土上,彭湃、周恩來曾留下革命足跡,朱德、林彪、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等開國元帥和粟裕、譚政、羅瑞卿等大將也在這裡戰鬥活動過。據不完全統計,在長達20多年的革命鬥爭中,發生在九龍嶂根據地及周邊的戰鬥達233場,犧牲烈士1276人,其中紅軍烈士302名,九龍嶂因此享有“粵東北井岡山”稱譽。

如今,在九龍嶂革命鬥爭紀念亭裡,革命前輩的英名就刻在碑上:古大存、鄭天保、胡一聲……

1923年,農運先驅彭湃帶領骨幹來梅城,在九龍嶂區域宣傳開展農民運動,逐漸將九龍嶂的革命力量引向組織化、規範化。有了前期基礎,1925年東征軍建國粵軍二師師長張民達、參謀長葉劍英率部前來,留下戰鬥足跡。1926年,兩名中山大學畢業的學生胡一聲、鄭天保在廣州接受共產黨先進革命思想教育後,在梅南成立黨支部,開展革命活動。之後他們根據形勢的需要,也為配合1927年爆發的八一南昌起義,來到了九龍嶂,於1927年10月成立廣東工農革命軍(東路)第十團,這標誌著九龍嶂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

十團成立後,立即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殺惡霸農民武裝暴動,處決惡霸、鎮壓警官、打地主、繳彈藥、建立人民政權。1928年2月11日,十團戰士在第三次攻打豐順縣城豐良鎮的戰役中,激戰三晝夜,打得當時國民黨縣長馮熙周連發“十萬火急”電向上司求援,謂“三鄉有賊數十萬,困城危急……”後國民黨軍隊從三個方面趕來救援,工農革命軍撤回九龍嶂。

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燃起了革命星火,並以此為中心,輻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革命鬥爭。1928年5月,經古大存、鄭天保牽頭,九龍嶂召開梅縣、興寧、五華、豐順、大埔五縣黨和工農武裝負責人聯席會議,成立了“五縣暴委”,組織進行了震撼東江的畲坑暴動。

進入6月下旬,“五縣暴委”改組為梅縣、興寧、五華、豐順、大埔、揭陽、潮安“七縣聯委”。1929年10月,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在梅南成立,“梅縣農民協會”“梅縣革命委員會”“梅縣蘇維埃政府”也相繼成立。1930年,紅11軍46團在九龍嶂堅持鬥爭,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成立了中共梅南等6個區委和6個武工隊,成立了“中共梅興豐華邊縣委”和獨立大隊。

紅色基因在一次次的抗爭中深植於九龍嶂,革命烈火在此熊熊燃燒,革命火種由此傳遍粵東大地乃至閩粵贛邊,為革命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作出重要貢獻。當時的惠州、河源、汕頭、揭陽、潮州等地革命鬥爭武裝力量都由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統一領導和指揮,形成了粵東北革命鬥爭武裝力量的大聯合、大匯合,因此九龍嶂也有“粵東北井岡山”之稱。

今朝▶▷

打造“三點一軸”紅色資源格局

山路崎嶇,遊客前來瞻仰革命遺址和感悟革命精神的熱情卻未消減。2017年下半年,九龍嶂革命紀念館接待前來參觀、接受黨性教育的各級各單位參觀人數同比增長125%。

遊客的增長給當地村民帶來了收益的增長,九龍村的茶農柯歆元對此感受頗深:“區政府和鎮政府努力挖掘紅色資源,建造紅色景區景點,完善村莊道路等基礎設施,遊客越來越多,也不斷拉動茶葉生意。去年我種植的39畝茶田,產值16萬元,比前一年增長了超20%。”

但當地政府並不滿足於此,面對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日益增長的遊客需求,為進一步盤活資源將其轉化為生產力,梅縣區作出了規劃。

梅縣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瑞金表示,梅縣區計劃以水美村為核心、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為重點打造“三點一軸”的紅色資源格局,同時與九龍嶂的良好生態結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其中,“三點”指的是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紀念亭、紀念館、舊址群)、九龍嶂紅軍軍事文化紀念園(紅軍軍校、紀念碑、水美村)、九龍嶂中央蘇區紀念館(龍文公學、新塘村);而“一軸”則是指以G206國道至九龍嶂革命紀念館的道路及水路為軸,拓寬道路,首期從國道口至水美村擴建路面寬至6米,並打造沿途紅色資源景觀、紅色元素、紅色標語等。

梅南鎮水美村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九龍嶂紅軍(軍事文化主題)紀念園已完成一期建設。屆時,九龍嶂紅軍紀念園按照“現場變成課堂、素材變成教材、講解變成互動”的總體思路,通過修繕建設紅軍驛道、紅軍戰壕、紅軍人物雕塑、紅色文化浮雕牆、戶外紅軍軍事文化教育點、軍事拓展營地等,打造黨性教育實境課堂。除了九龍嶂紅軍紀念園,水美村重點從舊址保護類、紀念設施類、紅色景觀類、紅色旅遊項目類四大類規劃紅色資源保護髮展項目22個,打造紅色“實境課堂”,開闢黨性教育新陣地,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帶動當地發展。

隨著九龍嶂等紅色資源逐步開發,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來村裡的遊客一天比一天多,水美村的村民也有了許多致富新想法。

“我們計劃發展民宿、農家樂等項目。鎮裡也聘請了專業的設計團隊免費幫我們規劃設計,營業後達到一定標準還能享受獎補。”水美村黨員姚進介紹,他的紅軍客棧已完成主樓建設,預計今年底可以營業。屆時客棧將成為解決村裡貧困戶就業問題的一個渠道,同時為村民提供銷售土特農產品服務。

6月26日,梅縣區還將在梅南鎮九龍嶂舉辦原中央蘇區粵東北(九龍嶂)革命根據地創建90週年紀念活動,屆時將邀請黨史有關專家參與座談討論,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全區特別是九龍嶂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

■鏈接

整合紅色資源

打造“六個一”工程

今年開始,梅縣區將以九龍嶂革命根據為重點,整合全區的紅色資源,進行統一開發利用。具體而言,是計劃打造“六個一”工程。即出版一批書籍、建設一所紅色教育幹部培訓學校、打造一條紅色教育精品線路、講好一批紅色經典故事、培養一批穩定高素質的紅色講解員和開設一批紅色教育精品課程。同時加大對紅色產業如紅軍茶、紅軍酒的扶持和推廣,並對現存革命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

在編寫書籍方面,包括《梅縣黨史第二卷》,編印《梅縣紅色故事輯錄》和《梅縣革命鬥爭標語概覽》,收集展現革命先輩在梅縣走過的歷程、發生過的故事。在打造紅色教育幹部培訓學校方面,計劃集中資源將九龍嶂革命根據地打造成為集展覽學習、場景教育、國防愛國教學於一體,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黨員幹部紅色教育基地。在打造紅色教育精品線路方面,計劃加強與區外乃至市外、省外紅色教育基地合作,打造覆蓋面更廣、更具吸引力的紅色旅遊線路,如大埔三河壩—鬆口—雁洋—梅南紅色旅遊線路,與周邊江西瑞金、福建龍巖等地合作打造原中央蘇區縣紅色精品線路。在紅色故事講述方面,將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紅色情景劇目,通過在紅色教育基地實景演出,再現革命戰爭時期發生在梅縣的革命事蹟、紅軍和當地群眾的感人故事。在紅色精品課程打造方面,計劃探索體驗式教育,讓學員直觀感受革命先輩的艱苦歷程,增強教育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