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大戰之前朱元璋李善長為何密謀殺掉徐達而不殺常遇春?理由很簡單

朱元璋有沒有濫殺功臣、那些功臣該不該殺咱們且不去討論,但作為“淮右布衣”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對老百姓的真情是不能抹殺的,他建立大明之後嚴懲暴虐害民的貪官汙吏,那是見一個殺一個,也不管是自己養子還是侄子,一刀下去絕不手軟。而在朱元璋打江山的過程中,由於手下魚龍混雜,帶兵的將領有幾個是自己的發小,而更多的則是元朝降官降將(似乎劉伯溫原先就是元朝高級官員)、山賊草寇(常遇春就曾為“盜”),這些人軍紀渙散,時常幹一些燒殺搶掠的事情,讓朱元璋很是頭痛。

大戰之前朱元璋李善長為何密謀殺掉徐達而不殺常遇春?理由很簡單

為了提升戰鬥力,有時候朱元璋也不得不發佈一些激勵士氣的軍令,比如明初大臣劉辰寫的《國初事蹟》就記載:太祖渡江,或親征,或遣將克取城池,令曰:凡入敵境,聽從稍糧。若攻城而彼抗拒,任從將士檢刮,聽為己物。若降,即令安民,一無所取。

這道命令的意思很明白對於拒不投降的城池,金銀財寶大家隨便搶,誰搶到就是誰的,但是對於已經投降的地方,必須秋毫無犯。而朱元璋下這道命令的時候,主要對手是元軍,要攻取的也是元軍佔領區,而當地老百姓要是幫著元軍打同胞,那自然無須客氣,該殺就殺該搶就搶。於是在這道命令鼓舞下,朱元璋大軍“人人奮力向前,攻無不取,戰無不勝”。

大戰之前朱元璋李善長為何密謀殺掉徐達而不殺常遇春?理由很簡單

但是隨著朱元璋實力增長,地盤也不斷擴大,這種“以戰養戰”的策略開始行不通了:有時候朱元璋要打的是張士誠陳友諒這樣的“前友軍”,有時候要去打的地方曾經屬於自己,在“拉鋸戰”中丟了,這些城池的老百姓又沒有幫助元軍。可是朱元璋早有命令“好東西誰搶到到手就是誰的”,所以不管那地方原先是誰的,只要打下來就照搶不誤,常遇春帶的部隊還經常屠城。戰是死,不戰也是死,不戰而死還要受辱,於是朱元璋在攻城略地漸漸變得困難了。但是朱元璋又不能朝令夕改,打消手下將領的“積極性”——我們查史料就會發現,明朝開國之後,將領雖然俸祿很低,但都很富有,那都是“戰利品”堆起來的。

大戰之前朱元璋李善長為何密謀殺掉徐達而不殺常遇春?理由很簡單

朱元璋平民出身,自然也知道敵佔區的老百姓有時候是迫不得已才幫著敵人打自己,但是城破之後“玉石俱焚”,這違背了他“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初衷。朱元璋掉進自己挖的坑裡出不來了:讓搶,失民心;不讓搶,失軍心。這時候他的第一謀士李善長(劉基劉伯溫並不像演義那樣是朱元璋第一謀士)看出朱元璋很為難,就出了個主意:召集眾將,把徐達綁起來殺掉。

大戰之前朱元璋李善長為何密謀殺掉徐達而不殺常遇春?理由很簡單

當然,李善長並不是建議朱元璋真的殺掉徐達,而且他也不敢提這個建議,因為他知道:徐達不但是朱元璋之下的武將第一人,還是朱元璋發小兼救命恩人,朱元璋就是殺了自己也不會殺徐達。

但是李善長提的建議當然另有玄機,朱元璋在李善長附耳低語幾句後馬上擂鼓聚將,第一件事就是吩咐手下把徐達綁起來。然後“聲色俱厲”地歷數徐達違抗軍令縱兵搶掠的“罪狀”,越說越“暴怒”的朱元璋喝令:“把徐達推出轅門斬首!”——這件事據史料記載是發生在元順帝至正十六年(1256)三月,朱元璋正在集慶調兵遣將要去打鎮江之前。

大戰之前朱元璋李善長為何密謀殺掉徐達而不殺常遇春?理由很簡單

一看朱元璋要殺徐達,而徐達也不辯解,好像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神色不變”地準備飲刀成一快了,諸將都嚇傻了,誰也不敢吱聲。這時候李善長趕緊跪倒在地,聲淚俱下地歷數徐達的功勳,“乞求”朱元璋刀下留人,讓徐達“戴罪立功”。於是朱元璋“看在李善長情面上”給徐達鬆綁,但是同時又發佈了長篇訓令:“吾自起兵,未嘗妄殺。今爾等當體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殺戮。有犯令者,處以軍法,縱者,罰無赦。”

大戰之前朱元璋李善長為何密謀殺掉徐達而不殺常遇春?理由很簡單

現在看那段史料(多部史書均有記載,正史沒說要殺徐達),不能不感嘆徐達的聰明機智,也理解了大戰之前朱元璋和李善長為什麼密謀要殺掉徐達而不是常遇春了,理由很簡單:這被綁的要是換成常遇春(其實有時候常遇春最該綁),那這出戏就演不下去了——這愣頭青肯定會跳起腳來大叫:不是你叫我搶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