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数字货币支付市场万狼奔腾

数字货币支付市场万狼奔腾

“一万枚比特币买披萨”,让数字货币的价值开始为世人所知。以数字货币购买现实商品这一行为本身,已令人非常惊叹和期待。

数字货币的初衷在于方便价值传递,但“炒币”、“ICO”等已让这一初衷变了味。不仅业界期盼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从投机回归到价值传递,官方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

4月16日,《人民日报》刊文“数字货币的理想与现实”,指出从技术角度来看,全面禁止数字货币难以实现,加密数字货币应在支付功能方面实现落地。

数字货币支付浮出水面

作为价值传递最直接的应用,数字货币的消费和支付价值引起了官方关注,也同样得到了资本的认同。

区块链支付平台SoPay最近获了新一轮资本投资。此前,SoPay已于今年初获得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为何资本会投给数字货币支付平台?

SoPay创始人李易恒在接受算力智库专访时,对此做出了解释。

首先,项目有落地场景支持和需求。

以SoPay为例,其主要目标为海外游戏市场,为玩家在游戏中的购买行为提供数字货币支付选择。

其次,商业模式清楚。正如“支付宝”有其明确的生态一样,数字货币支付项目的商业应用也很清晰。

最后,创业诚意,就像嘉楠耘智刚开始融资时的目标,怀着推进行业进步之心来做项目,而非投机。

“支付”可以说是区块链技术的原生功能,比特币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创建去中心化的点对点支付方式,尤其在跨境支付领域,数字货币的优势更为明显。

当然,现实中的支付场景要比“张三转给李四一枚比特币”复杂得多,于是数字货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

李易恒认为,由于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支付行业也才刚刚起步。

“尽管都是为数字货币打通支付渠道,但各类支付平台的项目思路,优势资源各不相同,开发出的数字货币支付应用也各有特点。”

第一,支持币种不同。

数字货币种类繁多,不同的数字货币支付平台会选择支持不同的币种。如著名的BitPay就只支持比特币及比特币现金,而有一些平台支持全币种,还有一些平台则需要使用自己的代币。

第二,应用场景不同。

现实中,支付场景散布在商业世界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成熟的传统支付平台也难全部覆盖。

因此,不同数字货币支付平台也会侧重于不同的支持场景。比如,支付场景可能是咖啡厅、餐厅等零售商业,也可能是电商、游戏等线上场景。

第三,支付渠道及使用方式不同。

尽管都是数字货币支付,但支付的渠道和方法仍有区别。如海外支付公司Shift在美国市场推出比特币借记卡,以实体卡的方式允许用户绑定自己的Coinbase账户绑并使用比特币支付。

SoPay则使用API与SDK接与交易所等实现支付通道的对接。

无力对标支付宝

与传统电子支付领域的腾讯(微信)、阿里(支付宝)两家独大相比,数字货币支付市场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虽说为了让客户记住自己,许多平台都把自己称为数字货币支付领域的“支付宝”。但很显然,数字货币领域的“支付宝”可没那么容易诞生。

在技术层面,数字货币支付有两大瓶颈。

第一,区块链网络的处理能力(TPS)饱受诟病,如比特币的交易确认时间可能长达10分钟,这样的龟速,让用户的支付体验特别糟糕。

据算力智库了解,即便是号称百万级TPS的EOS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交易效率可能也只有数千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7天猫“双十一”的支付峰值达到每秒25.6万笔。在交易速度方面,没有技术支撑,用户体验就无从谈起。

第二,安全性。安全问题伴随着稚嫩的区块链网络发展至今,历史上数字资产被盗的案例不胜枚举。最近比特币等主流数字货币暴跌,也因为交易所再次遭到黑客攻击,导致数字货币市场几乎一夜之间,再次进入熊市。

对于数字货币支付而言,要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上取得平衡。

相比“支付宝”的“资金托管”模式,数字资产本质上是储存在区块链上,安全性更有保障,但交易速度会受到影响。而如果数字货币支付平台也采取“资金托管”模式,那么这一中心化的管理方式就违背了区块链的初衷,也会带来安全风险。

李易恒告诉算力智库,SoPay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共和方案”,即把用户在公链上的数字资产映射到SoPay的链上,以结合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折中方式来相对兼顾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面临监管边界不明窘境

在法律和监管方面,特别是在中国,数字货币支付面临两方面挑战。

其一,国家对数字货币的态度还很不明确。目前数字货币仍不合法,“币币兑换”、“法币兑换”更是遥不可及。

其二,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需要牌照,现在数字货币支付服务商是否有资质合法开展业务,合规边界特别模糊。

这解释了当前从事数字货币支付的企业,为何都以海外作为其目标市场的原因。

在市场推广方面,数字货币支付底气不足。

与传统电子支付方式相比,数字货币支付仍然十分小众,目前只存在于一些有限的场景中。B端商户的接受度和C端消费者对数字货币支付的知晓度和接受度还都很低。

这里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数字货币价值的高波动性。

消费者不希望因为波动让自己花更多的钱购买商品,商户也不希望自己收到的钱马上就贬值。

对此,李易恒给出了两个技术层面的对策。

第一,提升交易速度。如果交易能在数秒内完成,那么交易受到大波动影响的概率自然大大降低。

第二,平台要建立风控机制。比如,SoPay会监控数字货币价值波动,当波动大于某一设定值,如千分之五,那么系统就会取消交易,以此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现在看来,这些问题在传统电子支付平台上是基本不存在的。因此,在传统中心化电子支付平台已经非常成熟的前提下,数字货币支付仍需另辟蹊径。

狼已在路上,该来的总会来

除了以上先天及宏观挑战外,数字货币支付在更广阔的的市场上还要面对更多强劲对手。

从本质上讲,许多类似SoPay的数字货币支付应用,其本质就是一个主打支付功能的数字钱包。

因此若逆向思考,大部分“正统”的数字钱包只要在原有储存基础上开发或加强支付功能,也就能华丽转型、轻松入场了。

比如较为著名的Kcash数字钱包,其前身就是主打支付功能的YardWallet。如今,Kcash正基于其钱包功能进一步试水数字资产管理和支付领域。

Kcash创始人祝雪娇最近表示:“目前我们可能会和东南亚的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他们在线下有很多店铺网点,我们搞定一两家店,先告诉大家,数字货币是可以这么玩的。”

区块链手机的概念自今年以来热度不断升温。华为、联想、HTC等纷纷推出新品,更有传闻称传富士康接受区块链手机订单,支持数字货币日常支付。

尽管区块链手机的概念目前仍然模糊,但可以预见其功能应远不止“挖矿”,而移动支付作为传统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之一,相信不会被区块链手机生产商们忽略。

另外,手机厂商强大的分销渠道及用户基础,也是其踏足数字货币支付领域的先天优势。无论是与现有数字支付平台合作,还是自己开发,都有机会赢在起跑线上。

最可怕的,无疑是传统第三方支付平台入场数字货币支付。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完全渗透到大部分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一旦政策层面放开,他们想要拿下数字货币支付市场,几乎不费力气。

事实上,巨头们对区块链相关领域早已觊觎已久且实力强大,资金上资本不断注入,技术上专利数量不断攀升。

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近日就宣布,已完成C轮融资并募集资金140亿美元,用于进一步开发区块链等新技术。

面对这样的融资规模,手握数千万元人民币投资的数字货币支付平台们,还未正面迎战,就已底气不足。李易恒笑言:“我们会被他们打败的。”

期待爆发真正价值

由此看来,数字货币支付市场未来可能硝烟四起,说明这一市场前景异常广阔。

李易恒表示,未来人们的资产配置中一定会加入数字资产,数字资产的投机属性甚至可能趋于消亡。

当每个人都拥有数字资产配置时,这些资产就会产生巨大的消费价值。到那时候,支付平台的作用就会显现,无论做工具还是做服务,都大有可为。

对于当下的发展重点,李易恒认为,各家数字货币支付平台可以做好各自特定场景内的服务,比如做游戏平台、电商平台、实体商户的消费支付等等。

无论在什么场景中,最主要就是实现支付、流转、兑换,加速数字资产的流动和配置。

的确,会花钱才会赚钱。

数字资产在经历获取、储存、保值、增值后,也该进入消费环节了。而这钱怎么花更方便更安全,就看诸多支付平台们如何各显神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