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上古岐舌国之谜: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四条舌头三个瞳孔?

远古神话(第十期)

上古岐舌国之谜: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四条舌头三个瞳孔?

绘图:刘明 | 来源/站酷

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有些人即使是一条舌头都“捋不直”,如果有两条舌头岂不是要纠缠在一起纠结而死?更不要说是四条舌头。然而在《山海经》这本奇书里,确实记载着一个“岐舌”的民族,他们每个人都有两条舌头,而且还能保持和谐共处,从来不打架。《山海经·海外南经》云:“岐舌国在其(不死国)东,一曰在不死民东。”而且不止一本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玄览》云:“轩渠之西,其民四舌而三瞳。”《通考》这本书又将它成为“三童国”。这个就更吓人了,四条舌头三个瞳孔,就连眼镜王蛇都会服你。

上古岐舌国之谜: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四条舌头三个瞳孔?

会不会是我们理解有误,古代的“岐舌”并非是多条舌头的意思?似乎也不是。《尔雅》中所记载的“枳首蛇”就是指双头蛇,“枳”即是“岐”,与“枝”相通,都是分叉分支的意思。所以在语义上,岐舌国毫无疑问就是指两条舌头,甚至多条舌头。

根据史料中的记载,上古时期还有一个“反舌国”,这里的人舌根向外,舌尖朝里,反向而生。比如《淮南子》:“东南方有反舌民。”《吕览》:“反舌,殊乡之国。”意思是说,反舌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显然作者已经默认这样的民族是真实存在的。《拾遗记》:“因宵之国人舌尖处倒向喉内,亦曰两舌重沓。”这里似乎把反舌国和岐舌国当成了同一个国家。

上古岐舌国之谜: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四条舌头三个瞳孔?

不仅是主流正史中有关岐舌国的记载,就连一些专注于考证的史书中也有这样的传闻。比如《路史》中就有“天皇颀嬴而三舌,是中国亦有岐舌者。”说是有一个小国家的皇帝有三条舌头,就像中原地带出现的岐舌国人一样。

这都是上古时期的史料,真实性已经不可考,那么在近现代有没有长着多条舌头的人存在呢?还真有,而且还登上了当时的主流媒体《成都晚报》。这篇报道出现在1993年8月6日一篇名为《双舌奇人》的文章中。说的是一个叫做“菲利普·迪安尼的法国建筑工人,据说他有两条舌头,每条舌头还可以说不同的语言,一条说法语,一条说英语。后来还因为他这种奇异的生理结构和特异功能,在朋友的建议下改行做了口技大师,结果名声大噪。

上古岐舌国之谜: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四条舌头三个瞳孔?

但这依然只是传闻,而且当时的报纸可能存在捕风捉影哗众取宠的嫌疑。正常人只有一条舌头,除非是基因变异出现两条,但能够像正常舌头一样运用自如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如果是一个国家或者整个部落的人都是多条舌头,除非是在一个非常封闭的古代族群里,这是一种特殊的基因病,由于当地的人实行近亲结婚,导致成为一种常见的遗传病

上古岐舌国之谜: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四条舌头三个瞳孔?

即使如此,这种可能性依然很小。自古的媒体都有相同的属性,那就是“博眼球赚流量”,所以这种传闻很可能只是穿凿附会以讹传讹。在古代典籍中,关于岐舌的说法,还有一条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条目,比如《淮南子》中说:“东南方有反舌国。”吴国任臣在注释里说:反舌国就是岐舌国“语不可知而能自晓。”翻译过来就是,虽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是我懂你……这都可以?!好吧,你厉害,在下佩服。

上古岐舌国之谜: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四条舌头三个瞳孔?

不过汉代《东京赋》里的一句话似乎可以为我们揭开这所有的谜团。《东京赋》中有载:“重舌之人九译,佥稽首而来王”。“佥”就是“皆”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远道而来的人,语言和我们差异很大,他们是费了九牛二虎使尽了洪荒之力,经过多次翻译一路打听才来到我们国家,前来拜会我们的王。

原来不是“岐”的问题,而是“舌”的问题,所谓的“岐舌”不是指多条舌头,而是指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语言。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本来一个很正常的“各地语言不同”社会学现象,经过一些“八卦狗仔学者”加工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千古奇闻。这样的谣传,谁是始作俑者,麻烦你死一死好吗?你们的套路,看得小爷我好累啊。

《文史疑案》:岐舌之谜,周士琦,北京。

《成都晚报》1993年8月6日版。

《山海经》,袁珂注释版

《山海经图赞》,晋代,郭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