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老師管教學生被打,師道尊嚴哪去了

四川資陽市樂至中學一位高三班主任,因在校期間管教了上課耍手機的違紀學生,在高考結束當晚被學生家長(均為教師)帶來的人暴打,而其中一名打人者,還是樂至縣住建局黨委委員、房屋徵收局副局長。紀委監委等部門正進一步調查。

上課玩手機,這是學校規章制度所不允許的,不僅會影響課堂紀律和教學秩序,也會影響老師教學和同學學習效果。老師出於維護課堂紀律的原因,對上課玩手機的學生進行管教,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管教行為。

被管教的學生家長,同樣也是教師,應當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才對,卻糾集親朋好友,把老師打了,成了鬧劇的主角。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當自己作為教師,面對同樣的學生上課玩手機的情況的時候,自己是該管還是不該管呢?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管教兩句,家長就受不了,憋了一口氣要找上門理論。為了不影響自己孩子高考,還特意等到了高考結束當天晚上,可真夠隱忍的。

動手的時候,教師的職業素養不見了,副局長尊師重教的傳統也丟掉了,只有報復心切的熊家長和豬隊友。他們這一動手,卻讓本已處於尷尬之中的師生關係,再一次受到沉重的衝擊。如今有種趨勢,每當師生之間發生衝突,不管有沒有道理,總是先處理老師。久而久之,學生越來越受到驕縱,老師越來越不敢管教學生,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師道尊嚴就愈加難以實現。

不可否認,教師隊伍中確有極少數人無視法規法紀,對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這畢竟是極個別的。但矯枉過正的是,目前學校裡已鮮有教師敢真正管教學生的,一旦嚴格教育,家長不是上綱上線去教育主管部門投訴,就是糾集人員上門與教師理論。前不久河南一教師,因公佈學生測試成績,而被家長投訴,被迫寫辭職信的事件,就深刻說明了這一點。

學校教育是公共事務,對學生而言,學校裡發生的一切,都是培養學生今後如何看待社會公共事務的教育。如果教師迫於壓力,而不敢管教學生;或者因為管教了學生,而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那麼學生會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嚴重影響學生今後的公共價值立場,嚴重影響到學生參與社會事務的行為,他們會不會同樣變得圓滑而世故?因為在他們看來,堅持立場並不見得有什麼好處。

沉痾已久,要讓校園環境恢復正常,社會各方都要共同發力,社會、家長、學校以及行政主管部門要形成共識。教育主管部門應當硬起來,支持並維護學校教師管教學生的權利,成為教師行使教學權的堅強後盾。毆打老師的學生家長,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如果涉及到公職人員,應當按照公職人員相關規定予以追加處罰。同時,打鐵還要自身硬,教師和校方,也要不斷強化業務能力培養,完善管教方式方法,避免簡單粗暴。

教育無小事,久久為功方能收穫長久。如果每一個類似事件,都能得到公正處理,那就能很快將風氣扭轉。否則,傳遞給社會的信息就會混亂,道德失範就是這樣產生的。所以,樂至縣老師被打,必須得到公正的處理,才能增強人們的信心。

本報評論員

李曉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