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1977 年 9 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 10 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时光荏苒,今年已经是恢复高考后的第 41 个年头了。现今,又逢一年高考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成人礼,有无数年轻人的人生轨迹因为高考而改变。看着自信走出考场的莘莘学子,你是否回想起了自己曾经为梦想燃烧生命的青春岁月?今天,就让小编和你一起,听听这些来自不同年代的高考故事,看看那些年他们“燃”爆了的激昂青春。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孙山”及第

1989年,对我来说是铭记一生的一年。那一年,我当兵失利;那一年,我高考及第。

那一年,我度过了一个黑色2月,度过了一个黑色7月。

1989年,部队破例进行了一次春季征兵,那时的我在高三的教室里苦读正酣,但也觉得前途渺茫,那时候的高考实行预选,高中生大约40%可以参加高考,而我们每次模拟考试完,都要按成绩排名,然后按名次排座位。看着座位一次次往后移,不禁自我解嘲:“解元尽处是孙山,不才更在孙山外。”在挚友的撺掇下,我们一起偷偷地报名参军。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体检是在过年前进行的,挚友在第一关就被刷下来了,乖乖地回到高三的课堂。而我却一路过关斩将,胜利通过最后一关,就等部队来接兵了。团场广播站进行了广播公示,我再也隐瞒不住了,就跟老师作别,还和同学们照了合影照。老师也没作太多挽留,毕竟当兵也是一条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就这样,我提前背着书包离开狼烟四起的高三战场,等待进入另一所大学。

在乍暖还寒的2月里,我收到复检的通知,复检的结果是,我因视力问题而被淘汰,而此时,我离开学校已经一个月了。听到被刷下来的消息,我躺在床上一夜没睡,眼睛一直盯着窗外,漆黑的夜,没有一点亮光,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在黑夜里度过了一夜。

天亮后,我背着书包又回到学校,班主任二话不说,就让我回到教室上课。那时不知道是同学们善良还是都在埋头读书没有时间调侃我,反正那段时间谁也没跟我提当兵的事。班主任告诉我,再有一个月就是预选。

那段时间,我是在没日没夜的学习中度过的。都在复习,各科老师每天都要发一张刻印的试卷,还把我体检耽误的那些天的试卷一股脑儿发给我。那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每次战斗的胜负都在座位上体现。“望其项背”的同学又多一个,说明我打了一场败仗;“望其项背”的同学少一个,说明我打了一场胜仗。毕竟荒废了一个月,我是败多胜少。哎,做人事,由天命吧。预选下来,我竟然做了一次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孙山”,这时同学们好像才想起来我曾经浪费了一个月时间,竟然还预选上了,纷纷向我表示祝贺。在他们看来,我捡到了一个金元宝。

预选过后,60多人的教室只剩下30来个学生,教室里一下子空空荡荡,同学们带着喜悦、庆幸、不舍的心情又重回教室。通过预选这座独木桥,同学们从竞争对手一下子变成了合作伙伴,硝烟味小了不少,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天气越来越热,时间一天天过去。那个夏天好像没有风,沉闷是每天的主色调。深夜惊醒,看见教室的灯还亮着,就忙不迭地穿衣向教室跑。有时深夜老师也会出现在教室,这是老师劝我们回去睡觉。

终于到高考的时间了。高考前有两天的休整时间,同学们这才抬起头看看天,发现天是蓝的,水是清的,风是清爽的,鸟是鸣叫的。这是充满张力的两天,有压力、有渴盼、有希望、有梦想……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我对那年的考场记忆不太多了,只记得原本亲密无间的同学们,进到考场就一下子变成了陌生人。

高考过后,那些教室里让我“望其项背”的同学都一个个领走录取通知书,实在等不及,我就进了补习班。数学老师是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老头,个子不高,他的教学很特别,一节课只讲一道例题,这与高考前的题海战术形成鲜明的对比,结果第一次考试我考了满分。这让数学是最短板的我增添了很大的信心。没几天,我的通知书来了,是中专录取通知书。那个年代,被高校录取而不报到,是要被取消高考资格的。再者回想高考前的日子,还是有些后怕,于是高高兴兴地报到去了,还有点“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的小得意。

1989年,似乎是高考不寻常的一年,那一年是高校招生中包含本科、专科和中专的“一条龙”高考,那一年高校减少招生10万人,那一年全面推行标准化考试,是高校收费元年、军训元年,毕业时又是双向选择元年。

那一年,我“孙山”及第。(作者 谭现锁)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三代人的高考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经过去40多个年头了。40年,在岁月之河中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可谓漫长。如果再把“40”这个数字与高考联系起来,心中又会激荡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

父亲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据他回忆,那年,正在下乡插队的他突然从村头的大喇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便立刻放下锄头,激动万分地狂奔回家,从箱子里翻出仅有的几本书,紧紧地攥在手里。当时,几乎没有所谓的复习资料,他便和报名考试的邻居组成了一个复习小组,白天干活,晚上几个人就把各自手头上的教材集中起来,然后围坐在煤油灯下交换着看。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高考的日子。那是一个冬天,奶奶早早地起了床,把六个煮熟的鸡蛋连同满满的期望一同装进父亲的挎包里。等待的结果是漫长的,在那一天天的煎熬之后,得到的却是父亲落榜的消息。爷爷很生气,觉得父亲给家里丢了脸,老人家一连两个月都没出门,父亲也整日闷闷不乐。在奶奶和姑姑们的轮番劝说下,半年之后,家人才总算有了笑脸。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父亲后来再没参加过高考,这也成了他心中不小的遗憾。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因为父亲高考失利,考大学的“光荣使命”一下子落在了我的肩上。尤其到了高中阶段,父亲一再嘱咐我,一定拿出所有力气,考上一个名牌大学。为了圆梦,父亲和母亲省吃俭用,给我买了录音机、随身听以及各种英语磁带。然而,那时正值青春时期的我,却迷恋上了音乐。白天向同学借来流行歌曲磁带,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听。那次,正听得入迷,被子一下子被掀开了,我一个激灵,看到的是一张怒目圆睁且极其失望的脸。父亲长吐出一口气,我知道那是在极力压制怒火。几分钟之后,他坐在床边,竟然心平气和地跟我谈起来。我记得很清楚,我们爷俩说了整整一夜的话,那一晚,我真切感受到了一个落榜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待。从此,我心无旁骛,整个人都和学习融为一体了。转眼间,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星期了,父亲和母亲对我进行全方位的照顾。从作息时间到每日食谱,从身体按摩到精神减压,可谓无微不至。当时的高考安排在7月,天气非常炎热,在41摄氏度的高温中,我完成了“家族使命”,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父亲极庄重地将其摆放在爷爷的遗像前,然后默默地站着。突然,他的双肩微微颤动起来,那一刻,我再次体会到了这张录取通知书的分量,体会到了父亲心中那“你子不如我子”的复杂情感,心中顿觉五味杂陈。

今年,女儿参加高考。一直以来,我和妻子并没有给她定什么目标,因为我切身体会过那种“压力山大”的滋味,我们不想将这种感受再延续下去。再者说,现在的各种资讯以及周边人的态度,早就给面临高考的孩子们铺就了一张无形的网,在这种环境中,父母的平心静气对孩子的正常发挥绝不是坏事。话虽然这么说,但我觉得孩子进入考场的那一刻,自己还是会心绪难平。纵然现在的高考早已不是父辈那个时期的“一考定终身”了,但对于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说,成绩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的走向,谁不希望他们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不求光宗耀祖,只为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前程,这大概是为人父母共有的心情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几十年的高考,承载了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见证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发展和进步。又是一年高考时,希望所有的考生,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够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毕竟,它只是人生当中的一次考试。人生路漫漫,将来的“测验”还会很多,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努力和拼搏。(作者 韦良秀)

陪儿子走过高考的日子

下课走进办公室,同事的眼睛还盯着日历。“再过五天就是儿子高考的日子,我的心好忐忑呀!”同事的话道出了所有家长的心声,与儿子共同走过高考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脑中。

儿子上高三时我选择到石河子市一所中学支教,新的环境让我感到陌生和不安,为了儿子我坚持着。忘不了高考前的那个晚上,如水般的月色透过窗子洒在房间里,我努力闭上眼睛,可怎么也睡不着,明天是儿子高考的日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明日就能见分晓,会怎样呢?看着月光的影子,有几幅画面总在脑中晃动,随着夜的深沉和寂静,那画面越来越清晰。

站在茶几边的儿子突然松开手,向前迈出第一步,儿子会走路了,那是1岁100天,儿子惊喜的眼神印在我的脑中。匆忙赶到幼儿园,教室里只有儿子一人端坐在小板凳上,眼睛望着窗外,那渴望、期盼的眼神印入心里。儿子背着鼓鼓的棉花包走到棉花地头,脸上那一抹抹灰色汗渍沁到我心中。课堂上让儿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儿子那斜睨的眼神刺入我的心底。儿子捧着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那甜蜜的笑刻在我的心头。一觉醒来看看墙上的表,时针指到“2”,轻轻推开儿子的房门,灯下奋笔疾书的背影刻在心中。画面一遍遍在脑中腾起,近了、更近了,完全没有睡意。突然那个声音也冲出来:“快来电吧,我要上北大!”那是在高中正值晚自习时突然停电高三学生发出的声音,那声音冲破教学楼的黑暗。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不知何时天亮了,我赶紧起床把米放到锅里熬稀饭,然后轻轻走到儿子房间,把那半开的门关上,让儿子多睡一会儿,其实我知道儿子醒着,昨晚他也一定没有睡着,看着锅里腾起的热气,心突然紧张起来,再检查一遍儿子考场上带的东西。早上7点半叫儿子起床,儿子洗漱完坐在桌边吃饭,房间静得只有吃饭发出的声音,丈夫又检查了儿子的东西,儿子自己又检查了一遍,早上8点丈夫陪儿子去考场。

收拾好碗筷,心突然不安,昨天和丈夫说好他陪儿子去考场,我在家做饭,可……还是想去看看,锁上门向考场走去。租住的房子离儿子的考场两站路,不知是心急还是走得快,脚被路边的石头硌了一下,凉鞋带断了,拖着凉鞋往前走,终于到考点,刚好看到儿子随考生人流进入考场,自己的心突然紧张起来,怕儿子在答题时会忽略或遗忘什么,看看考场外等候的家长,紧张慢慢变成祝福。

终于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了,儿子随着考生的人流走出校门,凝视着儿子的脸猜测着,儿子说到学校看答案,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许多考生出来了,我和丈夫在校门口张望着,儿子出来了,带着笑意走出来,我的心忽然轻松了。

到了高考分数可以查询的日子,我和儿子都紧张到了极点,直到看到超过重点一本线的成绩,悬了多日的心终于落地,之后选择专业,选择学校,直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我们的心才最终放下。捧着那红色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眼中的液体滴落在通知书上。压力终于结束了。

走过高考的人生是无悔的,高考历练了孩子心态,现在儿子已经开始了大学生活,我相信高考的经历一定永远扎根在儿子的记忆中。(作者 王文革)

匆匆那年

人生中有一些经历,让人终生难忘。我那年高考就是这样。

30多年前,也是个燥热的6月,繁忙的毕业考试终于结束了。老师召开一个动员会,希望我们打起精神考好三天后的高考预选考试。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最后老师把一大堆复习资料发到我们手里,语文老师还特意叮嘱把他推荐的那几篇文章多读读。然后,放假休息三天,自己复习,老师不再辅导了,同学们高兴地一哄而散。

那时,我懵懵懂懂的。由于毕业考试没考好,心里很懊恼,对高考预选也失去了信心,因此很不在意。三天里该干什么干什么,全然没有重视考试的样子。刘同学来了,问我准备得怎么样了,我沮丧地说:“已经没希望了,准备什么呀。”“那不一定,你不拼拼如何知道。”他信心十足地说。

回忆杀,那些年“燃”爆青春的高考故事

“过了预选考试才有资格参加高考啊!”我担心地说。“是呀!只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考试。就是过不了,以后也不会后悔的。”刘同学坚定地说。他的话对我触动很大,剩下的时间里,我开始认真复习,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考试那天,母亲专门给我煮了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叮嘱我一定用心去考试。我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第一场语文考试我发挥极佳。虽然,下午的数学考试有些受挫,可是,往后的考试,我都像刘同学说的那样尽力去拼,接下来一场比一场好,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考完试回到班里,看见有些同学抱怨声声,有些同学伤心流泪,有些同学忧心忡忡。我心里却很坦然,没有什么遗憾的。刘同学邀我一起去天山草原鹿角湾骑马、听松涛,我们高兴地玩了一整天。不知道为什么,那时我的心情确实特别好,像圆满地完成一项重大任务似的。

出榜那天,热闹的场面令我难忘,团场几所中学的高中生都集中到了团部中学。校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红榜前人头攒动,有人哭、有人笑。我和刘同学急切地在红榜上寻找自己的名字。语文老师站在后面,笑呵呵地拍着我们的肩膀说:“别看了,你们俩都过了,成绩还不错,比平时提高不少啊!尤其是你。”说着摸摸我的头。“那篇写父亲的作文写得很出色,阅卷老师给了高分。”我一听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老师又说:“不过我听说今年的高考题很难,虽然现在你们预选考试过关了,但后面的高考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啊!好了,继续努力吧!”我俩使劲点点头。

终于迎来高考的日子。整个石河子垦区的考生,被安排在市里的几所中学里进行考试。那天下午,老师领着我们看考场,熟悉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可是,第二天坐在陌生的考场里,我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监考老师宣布完考场纪律发考卷,我拿着考卷的手都有些颤抖,握笔的手心里也浸满汗水,心里真是无法平静下来,好在语文是我的强项,总算在答题中慢慢恢复了镇定。

可是,高考试题的难度让我有些猝不及防,在一些难题面前,我更是束手无策,考试的时间也觉得太短,实在不够用。其他考试科目,我还能勉强应对,唯独数学考得最差,后面几道大题都不会做,只得放弃。三天下来,我的自信被撕得支离破碎,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瘫了,变得软弱无力。刘同学的情况和我差不多,考得也很不理想。我想这下完了,我俩的大学梦可能就此结束了。

果然,高考成绩出来了,我们团场的文科考生,只有少数几个尖子生考上疆内的几所大学,其余的全都落榜了。看到这样的结果,老师也是痛心不已。

刘同学仍不服输。他看后淡淡一笑说:“这没什么,只能说明我们没有学好。今年不行,回去继续复习,明年再来,我就不信考不上大学。”他是这么说的也这么做的,以后又连续参加了两届高考,终于在第三年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他顽强的拼搏精神,让老师和同学们赞叹不已。

那年高考失利后,我参加了工作,成了一名职工,默默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每每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就会想起那年的高考和那位不服输的刘同学。高考给我留下许多感悟,刘同学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激励着我。其实,困难和挫折不算什么,只要我们微笑面对,相信自己,持之以恒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如今,回想起那年的高考,仍让我记忆犹新。我想:一次考试并不能代表什么。相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梦想!这才是我们要坚守的信念。(作者 张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