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ofo深陷輿論漩渦 生存困境如何逆轉?

非常在線 2018年6月8日消息 近日,一篇《小黃車快黃了》的報道在網上引起輿論轟動。文中報道稱,ofo由於資金鍊緊張,總部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同時高管層變動劇烈,曾任COO的張嚴琪離職,由他帶領的海外事業部業也已解散。

隨後,ofo聯合創始人於信回應稱諸多消息不實,ofo官方也發文《沒有一家公司,會因為謠言而倒下》進行闢謠。但小黃車的發展狀況是否真如外界傳言那樣快黃了呢?

ofo深陷舆论漩涡 生存困境如何逆转?

燒錢過度,致資金短缺

小黃車在剛投入市場時為了能在同行一較高下,採取燒錢模式與同行進行競爭,不斷通過補貼來讓用戶免費騎行,甚至開啟”百萬單車免費騎”活動,推出紅包、月卡等消費方式,與摩拜展開價格拉鋸戰。結果價格戰的副作用逐漸顯現出來,致使ofo元氣大傷,出現收支失衡,入不敷出。

況且小黃車的車輛調度、擺放、維修、同城物流等人員費用、還有公司內部人員工資,生產成本等等,導致企業無力支撐。此前就有報道稱,ofo每個月僅用於運維的支出或達到2.5億元。而這些費用僅靠用戶騎行得來的收入根本就是杯水車薪。這直接促成的後果就是ofo挪用用戶60億押金,來填補企業缺口。

靠用戶獲利難,ofo推出車身廣告

今年5月下旬,由於ofo難以靠用戶騎行來獲利,但為了自救,ofo開始發動員工售賣車身廣告,希望從B端尋找到大規模變現的路徑。根據刊例顯示,ofo給出的資源數據為“1500萬輛單車、覆蓋2.5億用戶”,而品牌定製車身的廣告價格為每輛2000元/月,開屏廣告價格為100~120元,1000CPM起售。

但由於車身廣告面窄,根本難以下手,就算貼了也是類似牛皮癬廣告之類的。再加上北京等地還禁止共享單車運營商業廣告,所以車身廣告並無多大的商業價值。

ofo深陷舆论漩涡 生存困境如何逆转?

欲出困境,還需找到“靠山”

對於共享單車來說,其本身的運營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靠用戶盈利已難以支撐,眼下就算被收購也不失為一個扭轉困境的出路。自共享單車成長的這幾年來,多少單車企業接連倒閉,能夠存活下來的無非是找到了強有力的支撐。而當初與ofo能匹敵的摩拜最終也避免不了被收購的命運。小黃究竟還能撐多久,估計也就它自己最清楚。

如今摩拜有了美團,哈羅有了阿里,而眼下的小黃車只有導向滴滴或許是最好的歸宿,遠比自己硬撐著更有價值。雖說滴滴和ofo屢次傳出收購傳聞,但最終雙方都不歡而散。不過,目前哈羅單車正在蓄積力量,準備發力。等到真正開戰時,對於ofo來說無疑是強敵壓境,只能赤身肉搏。再加上美團若加大對膜拜的投入力度,這讓ofo的處境只會更加危險,並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況且自身也並具備與阿里、美團對抗的砝碼,資金鍊已經短缺,只有尋找“靠山”才是ofo當下唯一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