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一週熱點聚焦

一週熱點聚焦

2018-6-8

本週上榜關鍵詞:CDR、QFII額度

導語:目前,A股市場“三破”股大量出現,截至6月1日,滬深兩市共有105只個股股價跌破每股淨資產,52只個股股價跌破定增價,241只個股股價跌破上市發行價。在衡量A股估值底部的時候,類似銀行股的分紅收益率可作為重要參考。同時作為橫向比較,A股的市盈率在全球重要市場中仍有明顯的低估優勢。

從市場平均市盈率看,截至2018年5月28日,滬市平均市盈率為15.3倍,深市平均市盈率28.18倍,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為19.14倍,中小板平均市盈率為33.15倍,創業板市場平均市盈率為45.1倍。有觀點表示,從滬深主板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來看,當前市場基本上回歸至相對合理乃至相對安全的投資區域之中。那麼,在這裡首席投資顧問老張給您帶來一週深度解析,助你挖掘投資機會。

一週熱點聚焦

熱點之一:啟動CDR仿真測試

名詞解釋:CDR(中國存託憑證),是指在境外(包括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託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託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從而實現股票的異地買賣。

目前第一批CDR名單已確定,先是7月16日小米,隨後百度、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網易、攜程、舜宇光學將陸續推出。中信、銀河、華泰、國君、安信、平安等券商都獲得了6只CDR基金的代銷權,而中信主推的是華夏3年封閉戰略配售基金,華泰、安信等主推的是南方3年封閉戰略配售基金。下週一,南方等六隻CDR基金即將發售,按每隻基金500億規模計算累計將有3000億資金,如此大的代銷蛋糕,銀行、券商等機構都在紛紛搶食。

近期,滬深交易所及中國結算向各家證券公司發佈了啟動CDR仿真測試的通知,通知明確CDR的基本設計思路主要參照A股。這意味著,合格投資者買賣CDR的過程與交易普通A股股票並無顯著不同。目前,各家券商都在不遺餘力地進行系統升級和改造。

CDR上市初期將往何處走?中國CDR發行定價向機構傾斜,初始上市有鎖定。綜合分析後,給出以下五個問題的結論:

(1)CDR上市初期會漲嗎?由於具備稀缺性以及企業估值相對較低,該機構認為大概率會上漲。臺灣地區TDR上市首月最大漲幅平均為33%,阿里巴巴ADR最大漲幅為27%。我國試點企業質地較好,估值相對海外較低,且具有稀缺性,上市初期大概率上漲。

(2)CDR上市初期波動幅度如何?由於配售向機構傾斜與存在鎖定期,我們認為上市初期波動幅度相對合理。臺灣地區TDR歷史最大漲幅平均為100%,最大跌幅平均為-13%;借鑑阿里巴巴在美國發行ADR的經驗,上市後半年區間最大波動幅度為27%。而我國CDR試點企業質地較好,加上配售定價向機構傾斜等抑制投機的舉措,預計我國CDR發行普漲後波動幅度合理。

(3)CDR上市初期波動多久才能消化?前期股價波動消化時間可能為4-6個月。從臺灣地區TDR經驗,TDR股價在上市1個月內達到峰值,4-6個月內上市初期波動逐步消化,從阿里巴巴與Facebook案例中我們也看到類似的表現。

(4)CDR發行配售能拿到份額多嗎?預計此次CDR發行申購活躍,網下配售可能得到的份額較少,網上發行的中籤率也將較低。

(5)CDR上市初期安排與發行規模?該機構認為上市初期不可跨境轉換,樂觀考慮發行規模為2855-4010億元,謹慎考慮發行規模為1360-2200億。

相關概念股:普路通、開潤股份

評論:小米作為第一家CDR獨角獸企業,其相關概念必然會受到市場熱捧,“物以稀為貴”,“潮水退去,好的貝殼才能顯露出來”。

一週熱點聚焦

熱點之二:QFII投資市值創歷史新高 A股將邁入全球資金配置新時代

名詞解釋: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英文簡稱,QFII機制是指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到境內投資的資格認定製度。QFII是一國在貨幣沒有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的情況下,有限度地引進外資、開放資本市場的一項過渡性的制度。這種制度要求外國投資者若要進入一國證券市場,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得到該國有關部門的審批通過後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並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帳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30日,287家QFII獲批投資額度為994.59億美元,與4月份持平。而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的逐步加快以及股債兩市成熟度的不斷提升,眾多國際資管巨頭紛紛“漂洋過海”,爭相佈局A股市場,通過QFII和港股通渠道流入A股市場的資金持續放大。統計顯示,QFII今年一季度投資A股市值創歷史最高水平。

QFII作為境外投資者,其持股動向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繼2017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連續增持之後,QFII今年一季度持倉A股的個股共279只,比2017年四季度增加6家。投資A股的市值為1436.43億元,比2017年第四季度增加82.8億元,增幅為6.11%,為歷史最高水平。

數據顯示,今年4月滬港通、深港通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額達386.5億元人民幣;進入5月,北向資金進一步加速流入,截至5月28日收盤,5月以來淨流入423.68億元,刷新了北向資金單月淨流入的歷史最高紀錄。分析認為,眾多國際資管巨頭之所以“漂洋過海”佈局A股,主要是因為A股估值具有吸引力。外資的持續淨流入說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資金看好A股的長期配置價值,A股市場將邁入全球資金配置的新時代。

相關概念股:中信證券、通化東寶

評論:大金融、藍籌和白馬股是入選MSCI的優質標的,是外資優中選優的必投品種,蘊含著長期投資的價值典範。

以上評論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一週熱點聚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