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評價袁隆平說:應該把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給農民,糧食收購價格應該漲到2元?

補貼調查


問;如何評價袁隆平說:應該把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給農民,糧食收購價格應該漲到2元?

剛寫了一篇關於文章,正好趁機機會也發表下每日糧油關於糧價的一些看法。

1.為什麼糧食重要戰略物資,價格卻一直不高

關於現在糧食價格,每個人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從歷史數據來看,我國從2006年實施了小麥託市收購政策,從當年的0.72元/斤,到現在的1.15元/斤,在超過十年的時間裡,小麥價格漲幅不到60%。

對此,所有的觀點是:糧價關係民生,不能大漲!

從價值傳遞上來講,人首先要滿足生產,因此食品是第一需求,當食品價格出現上漲時,人們自然會要求增加收入,進而帶動社會工資水平上漲,造成商品價格的全面上漲。按照我們現在的1.15元計算,漲至2元時,漲幅為74%——沒人知道這個價格漲上去之後,會對其他商品價格構成怎樣的影響,或許跟隨的農資化肥價格也會翻倍上漲。

2.現在的糧價人們能承受嗎?

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居民恩格爾係數已經下降至30%以下。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在生活開支中,食品開支支出越少,則居民的富裕程度越高。

但實際上,這個係數在國內肯定是不準確的,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的開支是房子,由於房價所佔比重過大,導致我們的生活水平品質難以提高。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糧價的提高更像是房價這座大山上的那根稻草——如果山的重量減輕了,加上一把稻草都沒事。

3.糧價提高至2元對農民有哪些好處?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仍有2.6億農戶、6億多人生活在農村,其中2.3億戶是承包農戶,也就是所謂的小農戶,一戶人家種地不超過十畝。

假設一戶人家10畝地,現在一畝地淨收益能達到1000元,糧價提高70%後,一畝地收入是1700元,也就是一戶人家從原來的種地年收入從原來的1萬元,漲到了現在的1.7萬,漲幅是很大吧?可絕對收益增加了多少?7000元!只有7000元!

同樣,如果糧價提高至2元,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物價的整體上漲是不可避免的,農資化肥農藥種子誰都跑不了。

那麼,現在我再問你,你贊同糧價上漲嗎?

4.農民收入是一個系統工程

如果能抑制價值的傳遞增加農民的收入無疑是最理想的方式,比如現在推行的各種補貼,在不抬高糧價的基礎上,給農民的種植收益提高。但這種方式也存在一些操作問題,一是補貼政策宣傳不到位,導致農戶不滿,二是關鍵還是補貼力度太小,沒辦法進行全面的大範圍提高補貼,效率低。

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請調查小農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等情況的函,將會在今後的資本下鄉的政策引導中,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製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等。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首次出臺這種關注小農種植收益的文件,希望能有個好的方案出臺。

最後,儘管很多農民不太喜歡土地流轉,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靠一戶10畝地來滿足全家開銷的日子早已遠去了,按照現在村裡蓋套房三四十萬,買輛車五六萬,娶個媳婦又是三四十萬的背景下,除非你的地裡長的都是金疙瘩——情懷可以有,但有些現實問題真的需要我們去理性看待。


每日糧油


如何評價袁隆平說:應該把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給農民,糧食收購價應該漲到兩元。

雜交水稻之父袁老提出了補貼農民的建議,估計大部分人是站在農民的角度支持袁老這個建議的,做為一個普通農民,雖然家裡不種地,但悠然還是想說,袁老的建議太走心了,是真正能夠體諒農民理解農民有利於農民的一個建議。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吃永遠被放在第一位,沒了糧食,其它的發展再好也是白搭,所謂的國強民富,民是指所有的老百姓,老百姓裡農民佔據大多數,所以民富更需要農民富裕起來。

袁老建議糧食漲價到兩塊錢,並不是不合理的建議,沒有漲很多,現在玉米價格在八毛左右,小麥也僅僅一塊出頭,價格突然翻了一翻的話,可能有些人覺得太多了,然而如果您根據物價上漲的高低,從二十年前看糧食,和別的東西一做比較,估計大部分人會說應該漲價到兩塊錢。



當物價上漲時,糧食永遠停留在最初的價格,農民存糧食永遠不會有升值一說,再加上糧食不值錢,很多農民種地積極性減少,覺得種地不如打工,打工一個月能掙到種地一年賣糧食的錢。

也確實是這樣子,現在種一畝地不計算工錢的話,最多一畝地能剩一千塊錢,說實話,如果種十畝地,到年底累的跟狗似的,最多也就收入一萬塊錢,真不划算。


在農村,現在荒地很普遍,大部分農民選擇打工,土地被荒蕪閒置下來,那些當年推著小車,每天推土整地的老人們,看著長滿野草的土地,心裡別提多難受了。

假如像袁老說的那樣,把石油補貼錢用在農民種糧食上,好歹讓農民對收入有點希望,提高大家種地的積極性,確實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可能很多人認為農民一年下來花銷用不了幾個錢,覺得只要種點糧食有的吃有的穿,日子那麼過著就好,其實農民的花銷不比城市小,看病是大頭,孩子讀書也不少花錢,其實讓糧食適當的提高價格也是不錯的建議。


悠然見東山


如何評價袁隆平說:應該把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給農民,糧食收購價格應該漲到2元?


這個問題老張看了前邊很多老師的回答,也有很多的農民朋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基本上大家都是處於一致的觀點:袁隆平老師說的對!但是老張對於這個情況有一點個人不同的看法,下邊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袁隆平是咱們中國名聲響噹噹的一個大人物,尤其對於我國現代化的進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上世紀的時候,我們的水稻畝產不過300~400斤,很多人都處於食不果腹的飢餓狀態。到袁隆平雜交水稻的推廣開始水稻的畝產能達到700~800斤以上,讓很多的人都無憂無慮的吃飽了肚子,也讓咱們的國家騰出了更多的精力去發展經濟。

自古以來,放眼世界各地,任何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都符合一句“豬糧安天下”。意思是糧食是所有人的命根子,糧食的漲價與否和整個社會集體的利益都息息相關。所以糧食價格高低是不能夠隨便的變動的,糧食價格過低會影響種植戶的利益,種植戶減少種植規模,那麼來年的糧食收成肯定就不好,嚴重的甚至引起饑荒。如果糧食價格過高,那麼所有人的生活成本就會大幅度的提高,這意味著整個社會人生活的幸福指數就會大大的被拉低。

工業和農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兩條腿。任何一條腿走的過慢或者過快都是不可以的,而現代工業中,石油就是工業的糧食。石油價格的高或者低直接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生活成本的增加與否,現在我國正在奮力追趕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們依靠的主要是工業,而並非農業,我們的農業僅僅的要求是不掉隊太多。從某些方面來講,我們是優先發展工業。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一旦石油補貼拿掉的話,意味著我們出行、運輸成本的增長,那麼我們息息相關的所有物品價格都會隨之漲價,接下來整個社會的生活成本都會大幅度的增加。糧食價格一直以來都受到市場和政策的雙方調控,對於目前的糧食價格來說,並不是很高,反而有些偏低的情況。在這種環境之下,把補貼放到石油之上是對大部分人的利益合理的分配方案。


老張談三農


目前小農戶種上無地租的幾畝地,就算國家不補貼,就目前糧價整體來說不但不賠錢,而且利潤率高於工商業,只不過掙的錢很少!規模化租地種植因地租高不掙錢甚至虧損!都報怨補貼少,糧價低,種地不掙錢。

無地租種一畝地平均投資1000元,盈利500元應該沒問題。雖然利潤率很高,但一家幾口人種10畝地純收入5000元最多解決溫保,即使糧價農補翻倍也不可能致富。規模化租地種植往往地租吃去了種地的利潤,這樣賠錢容易想賺錢很難!

解決目前農業的可行方法是鄉鎮政府以適當價集中農民承包的土地,再以廉價(甚至不收租)適當規模轉包給有能力發展農業的人!中間差價由支農資金補貼,不需要國家其它名目煩多的農業補貼!

不想流轉土地的農戶政府出面協調調換在一塊!鼓勵其種植不宜機械化種植之作物,但對其不予補貼。

農村窮,農民苦,

人多地少是因素。

補貼多,糧價高,

幾畝良田富不了。

要脫貪、想致富,

外出打工是條路。

忙耕種、閒外出,

兩項難顧窮跑路。

棄良田,背水戰,

創出天地一片片!

人入城、地拋荒`,

規模經營路寬廣。

城域廣,農村亡,

農家柴雞變鳳凰。

農業興,農村旺,

國家強盛民富康!


婁一LGS


針對袁隆平先生提出的將補貼石油產業的錢拿出來補貼給農民,上調糧食收購價格,從個人角度出發,袁隆平先生能夠有這樣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個人也極其認同。

袁隆平先生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在研究水稻,一輩子都在與農民打交道。從情感角度來看,沒有人比他更熱愛水稻、熱愛農民、熱愛土地了,因此對於他來說,糧食的重要性及價值凌駕於石油之上。

在袁隆平先生看來,沒有任何東西的價值可以超越糧食,超越水稻了,糧食不僅僅是解決了溫飽、吃飯問題,更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種戰略生存資源。我們一生可以不和石油有直接或間接接觸,但肯定少不了糧食,因為我們要依靠糧食來生存。

水稻作為袁隆平先生一生研究的心血,將中國水稻產量從之前幾百斤每畝提升到一千公斤以上每畝。解決了中國這個只擁有世界上7%左右耕地資源確需要養活世界上29%左右的人口的農業大國吃飯問題,從吃不上糧食到吃到飽,吃的好轉變。隨著糧食產量有了質的飛躍但糧食價格確沒有充分體現。

袁隆平先生一生都在與土地和農民打交道,非常瞭解農民的辛苦。但隨著近年來各種社會成本的增加,而糧食價格確穩步不前甚至還有下降的趨勢,導致糧食種植效益越來越差,甚至出現大面積種植土地被荒廢,或許這才是袁隆平先生有這樣想法的原因。

但無論如何,不管是糧食還是石油都是國家重要物資,都是經濟社會建設不可或缺的,都需要國家從宏觀經濟角度進行調控,這兩項物質對於國家都是極其重要的。

糧食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所有人都要吃飯,而且還要確保每個人都能吃得起飯,因此要確保糧食價格處在合理範圍內,同時還要顧及農民自身利益,因此國家需要進行宏觀調控。

總而言之,對於袁隆平先生大力支持農村、農業發展,個人表示贊同與理解,但國家對於石油產業的扶持也支持。


灣塘谷


幾天未見,今打開頭條,發現系統發來多條邀請,要我回答問題,對此,我表示感謝!

農夫不才,承蒙錯邀,出於對邀請者之敬意,在此我只好鼓鼓勇氣拙答片語,謹作回應。

關於袁隆平院士呼籲把補貼石油的錢補貼給種糧農民之說,這是在呼籲公平,作為一個農民,我的觀點就不用說了,這才是袁老讓我們農民感謝他的理由。物以稀為貴,糧食多了自然也就不值錢了。尊敬的袁老,您嘔心瀝血創高產,給我們農民帶來了多少好處啊?沒多少吧!所以,我們從糧食高產中找不到感謝您的理由啊袁老!

回答完畢,所言若有不妥,請予原諒。謝謝!


農夫18922


無可否認袁隆平教授對國家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比我們普通群眾要更深刻、更透徹。不過,袁隆平教授的話卻不是金科玉律。對袁隆平教授的話還要一分為二的看待。

第一句是要進一步加大農業的補貼,假如加上一個定語:加大對優質農產品的補貼,這句話就更完整了。石油和農業都事關國家的戰略安全,石油和糧食同樣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石油安全和糧食安全都要保障。對兩者補貼同樣也在事關國家經濟基礎的穩定發展。世界其他國家資源再多,也只是人家的,如果國內沒有充足的、完善的、高效率、高質量的農業和能源生產體系的話,無疑都是把自己的脖子放在別人的鍘刀之下,國家顛覆、人民顛沛流離是頃刻之間的事情。阿根廷有錢能買到導彈,卻也在馬島戰爭中被法國掐住了導彈的脖子,空有飛機而已。


第二句“糧食收購價格漲到2元”就有點偏頗了,就像某個委員在全國兩會中提出的“農民的孩子不需要上大學”一樣。中國糧食現狀就是高產量、低效率、不均衡,我們為了溫飽追求高產量的時代過去了,在穩定產量的同時,提高質量才是現實的關鍵。中國稻米難道真的難吃嗎?不是,不過是人民在填飽大家肚子以後,人們對口感、口味進行了新的追逐,這才導致對優質稻米的追捧,對優質稻米的大量進口。提高價格應該提高的是什麼樣的產品,如何讓市場和政府補貼來共同發揮調控作用,壓低部分低質產品,實現糧食和農業的優質優價才是最重要的。糧食價格的提高也不是誰想提高就能提高的,既像多米諾骨牌,一個倒了,全部倒了,也像“蝴蝶效應”,全部上漲農產品價格是否會導致全部價格上漲、出現大幅度通貨膨脹、最後經濟崩盤呢。心是好心,事情卻不是這樣辦。

農業需要補貼,農民需要補貼,關鍵是補貼誰、怎麼補、補多少。


職業新農人


農業問題不能單獨依賴提高價格和增加補貼來解決,應該設立農業區,把農業進行區域化管理,就是把土地特別少的地區的農民遷入城鎮,安排他們就業,留留一少部分人經營土地,但也不一定非要搞農業。說要把農民的年人均收入提高到5000元以上,在土地特少的地區是很難達到的,在人均種植土地較多的地區,5000元已經是接近貧困了,忙了一年,人均才達到5000元以上,會讓人笑話的,在農村打零工的也不止5000元啊,插稻秧和收白菜每天能掙300呢,不要把所有農民都說得那麼悲情。


三江物語


沒錯,沒有經濟價值的事情,好多人都不願意堅持幹下去了,農民,有田,有牛,產生農民看看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都進廠當工人,大片大片土地被荒廢,甚至很多農村人在等著土地被政府搞工程的收走,為的就是賣錢,可有人想過沒有,偌大一個國家,經濟要發展,城市要發展,國防建設要發展,航天技術要發展,依靠的是什麼?_?精神上的意志嗎?還是靠強大的武器,不是,糧食,糧食啊,千千萬萬的人民如果有一部分餓著肚子,這個國家穩定就會出現問題,如果三分之一的人民餓著肚子,這個國家根本就會出現動盪不安。餓是很可怕的事情,遠比戰爭更可怕,所以中國必須重視糧食問題。


火狼468


只能說是因為袁老長時間和農民接觸,太瞭解農民了,才會說出實話,,可惜在中國這種人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