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大家注意:這種銀行存款方式不靠譜!有人已經掉坑,你別再犯!

說起銀行存款方式,大家都知道有定期、活期、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這4種存款方式各有優缺點,而定期存款是大多數用戶選擇的存款方式。

而根據央行數據統計情況可知,今年4月以來,四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上漲6146億元,是過去一年增加額的8倍!市場需求如此強勁,有不少的銀行也可以發行自己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於是問題也就逐漸顯現。今天老彭就來跟大家一起說說部分結構性存款的“不靠譜”,希望大家可以避免入坑!

大家注意:這種銀行存款方式不靠譜!有人已經掉坑,你別再犯!

為何說結構性存款存在不靠譜,其實是因為一些地方性銀行的結構性銀行被當地監管機構叫停了,而這一批用戶也就是首批入坑的投資者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先從結構性存款說起。

結構性存款也有“假”

結構性存款是固定收益+金融衍生品的結合,簡單看,結構性存款的資金有2個用途,第一部分是用來投資固定收益產品,第二部分是用來投資金融衍生品。(通常金融衍生品都是期權的形式)通過組合的形式,來實現2個作用,首先保障了一定資金的收益,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整體收益率。

這樣來看,結構性存款並沒有問題,可是卻有一些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存假”,並不是真正的結構性存款。

大家注意:這種銀行存款方式不靠譜!有人已經掉坑,你別再犯!

假結構性存款具體有哪些

第一種:結構性存款的資金不投資期權

“結構性存款”的資金,實際上並沒有用來投資期權,兌付給投資者的收益,除了有部分來自投資固定收益產品所獲得的收益外,還有部分就可能是來自銀行自己的腰包。當然,也不要以為銀行自掏腰包就虧了,因為銀行就算拿著這些錢去放貸,也會比兌付給投資者的收益要高。這種情況顯然也是剛性兌付的一種,不被監管機構允許。

第二種:本金全部投資固定產品,利息投資期權

把所有的本金都用來投資固定收益產品,僅用投資固定收益產品所獲得的利息來投資期權。這麼做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但由於本金全投資固定收益產品基本不會虧損,這其實就相當是一款保本產品了。顯然,這跟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的要求背道而馳。

大家注意:這種銀行存款方式不靠譜!有人已經掉坑,你別再犯!

第三種:期權組合的設置上,以高收益兌付為前提條件

有些結構性存款配置的期權幾乎不可能行權,通過規則的設定,就可以實現保本保收益。例如,某款與黃金掛鉤的期限為六個月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其規定,只要在產品到期日前第二個工作日,倫敦金當天下午定價盤不低於810.1美元,且不高於1810.1美元,投資者就有4.35%的年化收益率,否則就只能獲得1.55%的年化收益率。要知道,黃金歷史上也只有一次到過1810美元上方,且最近五年都在1500美元以下運行,同時最近五年最低也沒有低於1000美元。所以,其設定的低收益的條件基本不可能出現,這就相當於在變相地保本保收益了。

大家注意:這種銀行存款方式不靠譜!有人已經掉坑,你別再犯!

假結構性存款直接降低收益

假結構性存款帶來的直接不利就是會降低產品的收益,這樣投資者的利息收入也就不翼而飛。而更大風險在於,如果是假結構性存款後期被監管清理查封,投資者的本金也會直接損失到,所以老彭建議大家,在選擇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時多一份謹慎,多做一些考察。

搜索QQ群合夥吧,加入群即可免費獲得最新股權投資項目,我們已幫助3000餘投資人成為螞蟻金服、京東金融、360金融,騰訊遊戲、微眾銀行,順豐速運等獨角獸企業的股東,所投項目均已大幅盈利,順豐速運已上市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